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结合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术前评价颈内动脉可能在术中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对颈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方法:27例术中可能切除颈动脉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经股动脉导入双腔球囊导管,达到患侧分叉以上的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时,注射造影剂充盈球囊阻断颈动脉45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的神经系统的变化。在球囊阻断后30min后,静脉内注射25ml99mTe0ECD进行SPECT的扫描。结果:27例进行颈动脉阻断评价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7例阴性,10例阳性。阳性病例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在SPECT上脑血流灌注不足。基于此评价,该组阳性病例术中8例行肿瘤及所瘤与颈动脉分离。切除或重建颈动脉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结合SPECT可以对颈内动脉可能在术中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实验评价,以掌握其对颈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该评价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1995~2003年期间14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1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1例行球囊阻断试验,1例行彩超检查。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一并切除;3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一并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3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修补术;3例瘤体与颈内、外动脉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建。其中1例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瘤体侵及颅底,行颈内动脉颅内、外动脉搭桥重建。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期1~9a,无复发病例。2例术后1周分别出现对侧偏瘫和失算,均在半年后康复。结论:颈动脉体瘤第一次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单纯剥除术:二次手术或恶性颈动脉体瘤需整块切除时,应尽可能行颈内动脉重建,必要时需行颅内、外动脉搭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例11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术前9例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3例行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10例10侧行颈动脉压迫训练(Matas试验)。术中9例9侧先在局麻下阻断颈总动脉30min,边手术边观察患者反应,再改为全麻下手术;单纯瘤体剥除5侧,行瘤体合并颈动脉分权切除的6侧中,颈动脉修补1例、颈动脉重建2例、结扎颈总和颈内动脉3例。结果:随访1~20a,无复发和死亡病例。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右侧术后当天出现左侧偏瘫,1a内恢复;左侧肿瘤术后,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给予可乐定等药物治疗.2周后趋于稳定。其余病例术后经过平稳。结论:术前对大脑侧支循环进行综合评估,合理运用Matas试验,尽量选择单纯瘤体剥除,颈动脉缺损时尽可能即刻行修补或重建,术后采取针对防治脑梗死的措施等.是围术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5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25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探讨并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研究1983.1.~2003.1.收治的25例颈动脉体瘤的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后效果。结果 25例中26次手术治疗,3例行肿瘤摘除术,9例将肿瘤从颈动脉窦区完整剥离;7例连同颈外动脉切除,对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部的破口施行修补;7例术中同肿瘤一起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其中1例进行颈内外动脉吻合。1例术前施行了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球囊栓塞,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未发生严重颅脑并发症。结论 综合性检测有利于术前的确诊,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对术前确诊意义重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正确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应尽力争取保留颈内动脉;颈动脉压迫训练效果是肯定的和有效的,颈动脉造影对大脑侧枝循环建立的检查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切除骨缺损修复术后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下颌骨切除骨缺损修复术后X线影像特点。方法 对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术后的42例病例的X线影像分析。结果 骨性愈合31例;植入骨吸收5例;植入块切断裂6例。结论 曲面断层和下颌骨侧位应作为术后必备的片位;术后1~2周、3~6月、1年以后后为随访的三个阶段,能较准确地观察术后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下颌髁突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为介绍髁突骨瘤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总结了5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23例髁突骨瘤。①单纯切除下颌髁突骨瘤5例;②患侧下颌升支垂直截骨,体外切除髁突骨瘤后升支再植入12例;③第2类术式加口内进路健侧升支垂直截骨术2例;④LeFortⅠ型截骨术摆正平面,双侧升支垂直截骨术及颏成形术5例;⑤一期切除巨大髁突骨瘤,二期下颌升支缺损修复术1例。作者强调,正常的解剖形态和解剖关系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因此认为单纯切除髁突骨瘤不是理想的术式。多种正颌外科技术可用于髁突骨瘤的手术治疗中,畸形涉及上颌的病例应采用双颌手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及外科效果。  相似文献   

7.
软衬接触式阻塞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后咀嚼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洋 《口腔医学纵横》1995,11(2):108-109
本文应用三种不同修复体对6例部分上颌骨切除除术后的上颌缺损进行修复,修复后建侧筱腹 侧的咀嚼效率测定,并作1-4年临床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软衬接触式阻塞器明显优于非接触式或硬性接触式阻塞器。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应用。方法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行DSA瘤体造影 ,术前再次利用DSA行颈动脉体瘤滋养血管栓塞 ,并行健侧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观察大脑动脉环情况及血流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除颈动脉体瘤常见影像特征外 ,还发现另一种影像特征 :肿瘤将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推向前方 ,使颈动脉呈倒“Z”型 ,颈内、外动脉夹角变小。栓塞后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综合分析大脑动脉环情况及大脑侧支循环情况 ,可减少肿瘤手术切除的危险性。结论 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舌前滑行组织瓣修复半侧舌中份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中份侧缘病变组织切除后,采用舌前部剩余组织瓣向后滑行修复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在舌侧缘中份正常组织1cm缘切除病变及部分正常组织,将舌前部剩余组织瓣从舌背前正中向后在颏舌肌内向下切开,使舌前部组织与对侧舌前部分成左右两瓣,将切除病变组织后的同侧前部剩余组织瓣向后滑行至缺损区,与切除后的后部剩余组织及对侧创缘缝合,前部创缘对位缝合,结果 3例患者接受此手术,其中2例为舌侧缘中段T2鳞状细胞癌,1例为白斑不典型增生,舌中份侧缘病损切除后,分别形成3cm,6cm和6cm长的缺损,采用舌前部组织瓣向后滑行予以整复,术后3个月复查,语言和吞咽功能良好。结论 该术式特别适应于2-4cm舌病变切除后舌中份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三种不同修复体对6例部分上颌骨切除除术后的上颌缺损进行修复,修复后作健侧和修复侧(三种修复)的咀嚼效率测定,并作1~4年临床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软衬接触式阻塞器明显优于非接触式或硬性接触式阻塞器。软衬接触式阻塞器能明显提高病人的咀嚼效率,减轻健侧牙负担,减缓硬腭吸收,防止颞下颌关节(TMJ)损伤和面部畸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牙龈瘤的Nd—YAG激光手术治疗:附17例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d-YAG激光器对17例青少年(含孕妇)的牙龈瘤进行了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切除比较,具有术野清晰,不出血或出血很少,术后创面不用特殊处理,手术精度高,只切除瘤体不损伤正常组织,不用拔牙,手术快捷等优点。术后创面无感染,痂皮脱落后有健康肉芽组织生长,继之有牙龈再附着,经1/2-1 1/2年随访,无复发。手术只需在门诊手术室进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3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式改良内容包括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术后负压引流。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者2例,发生涎瘘者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减弱者7例,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均暂时性减弱,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拔除阻生齿引起同侧外耳道出血1例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李多玉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段宋瑾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手术,但术后引起同侧外耳道出血实属少见。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4岁。因左下后牙反复疼痛于199...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16例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BP)的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共16例19个肿瘤,主要依靠B超和DSA检查确诊。12例共切除14个肿瘤,术前均经Matas训练,经动脉外膜下摘除肿瘤7例,切除肿瘤、修补血管6例,连同肿瘤一起切除颈总和颈内动脉1例。结果 DSA对CBP确诊率为100%,B超确诊率为89%。手术全部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证明术前Matas训练是有效的。结论 术前确诊CBP对围手术期准备至关重要,Matas训练对提高手术安全性非常有效,切除肿瘤、修补血管减少了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和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对78例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38例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切除组),40例采取舌侧骨板劈开术式拔牙(劈开组),同期标准对照。比较两组手术的时间、张口度和吞咽痛等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达一期愈合。劈开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2天张口度劈开组显著大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7天张口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天吞咽疼痛的发生率劈开组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吞咽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低位前倾及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节省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解剖术式选择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区良恶性肿瘤术中腮腺深浅叶切除牵涉到面神经解剖,而面神经功能的完整与否影响面部表情肌的各种功能,从而影响面部美容,因而面神经解剖极为关键。笔者就本院1992~1998年期间52例面神经解剖术式及术后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认为从主干追寻分支的解剖术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2~1998年期间共收治腮腺区肿瘤资料完整的52例,其中混合瘤28例,腺淋巴瘤5例,血管瘤5例,腮腺囊肿5例,粘液表皮样癌3例,腺癌1例,乳头状癌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增生3例。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15例中发生于软组织5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4例。镜下分分为五型,作者12例石蜡切片作LYS、S1AT及ACT免疫组化标记,并对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局部扩大切除;9例颌骨均行扩大切除;1例病变广泛行姑息性放疗。14例有随诊结果,随诊期0.5年-4.5年。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术后复发,1例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9.
口腔面部窒息的急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口腔颌面部外伤及下颌骨切除的病人和全麻插管术后病人可以发生急性的呼吸道阻塞产生窒息。现将4例报道如下。4例病人,2例门诊急救后住院,2例为住院手术病人。1临床资料例1,男,54岁。左下颌牙龈癌侵犯下颌骨,行左下颌骨半侧切除。病人全麻带管后回病房,清醒...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手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35例颈动脉手术,探讨其术前评价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共进行各类颈动脉手术35例,其中颈动脉体瘤16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17例、外伤性动-静脉瘘1例。手术包括颈动脉修补术(7例)、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17例)、颈动脉切除重建术(11例)。术前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SA+暂时性球囊导管阻断(TB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方法评价脑侧支循环状况,术后随访4个月一4年,评价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7例接受颈动脉阻断试验,10例阳性(不能耐受),17例阴性(可耐受)。7例行颈动脉修补,其中1例术后大出血死亡。17例行单侧颈动脉结扎或切除,术后2周内,4例出现脑血管并发症;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术后言语不清,1例术后同侧上肢无力,运动受限,5例自觉头晕。11例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颈动脉体瘤对侧肢体运动不便、言语不清。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显示,移植血管均畅通。结论TBO+SPECT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脑侧支循环评价方法。颈动脉结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条件具备时,提倡对颈动脉体瘤或累及颈动脉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动脉切除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