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维持膀胱灌注对T1G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式对有关BCG维持灌注与T1G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进一步采用分层分析判定不同BCG菌株与T1G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具体关系. 结果纳入Meta分析15篇文献1648例患者,其中采用BCG灌注治疗915例,未采用BCG灌注治疗733例.术后腔内维持灌注BCG者膀胱癌复发率为41.0%(375/915),未灌注组为45.3%(332/733).BCG维持灌注与T1G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合并OR值为0.58(95%可信区间0.41~0.83,P=0.003),不同BCG菌株维持灌注与T1G3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合并OR值分别为0.50(95%可信区间0.26~0.95,P=0.04)和0.63(95%可信区间0.40~0.99,P=0.04).结论 BCG维持灌注可有效降低T1G3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BCG和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原位癌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作者对已经发表的比较BCG灌注和化疗药物灌注的临床随机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共有700例膀胱原位癌患者参与了9项临床随机试验,比较BCG和丝裂霉素C(MMC)、表柔吡星、阿霉素、MMC/阿霉素序贯灌注的疗效差异。298例使用BCG者中,  相似文献   

4.
148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后,127例用卡介苗或噻替派等灌注膀胱,以预防肿瘤复发及治疗残余癌。结果复发率为:卡介苗组10.4%,噻替派组26.9%,未灌药组44.5%。于灌注前后进行的免疫监测提示:一般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法,不能肯定卡介苗灌注的效果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复发后增加血卟啉膀胱内灌注光动力治疗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院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共19例NMIBC行BCG灌注治疗复发且拒绝膀胱全切的患者,其中T1N0M0 10例,Ta N0M0 8例,T1N0M0/Tis1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位癌1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即刻或4周后予以光敏剂血卟啉50mg+30ml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并保留60~120min,再行膀胱内光动力治疗,光照剂量为20J/cm2;TURBT术后2~4周恢复BCG灌注治疗,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CT/MRI和尿细胞学,主要观察指标为1年无复发生存率、1年膀胱保留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13例患者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单次大剂量灌注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浅表性膀胱癌101例均行TURBT术.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49例),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30 mg;第2组(52例),术后1周开始灌注,剂量20 mg,第周1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至术后24个月.比较它们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6个月,第1组和第2组总复发率分别为18.4%和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第1组和第2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2%和30.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羟基喜树碱术中单次大剂量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费用少.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膀胱内灌注卡介苗 (BCG)与丝裂霉素C对表浅性膀胱癌的治疗作用和毒副反应 ,作者分析了两种药物用于治疗组织学证实的Ta期和T1期膀胱癌 (不含原位癌 )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数据 ,并考虑了BCG维持治疗、不同患者肿瘤危险性等可能影响因素。以OddsRatio (OR)及其 95 %可信区间作基本效果评估 ,并对有关毒副反应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在总共 11个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中 ,共有 14 2 1例患者接受了BCG治疗 ,132 8例患者接受了丝裂霉素C治疗。总中位随访时间2 6个月内 ,BCG组有 38.6 %的患者肿瘤复发 ,丝裂霉素C组有 4 6 .4 %的…  相似文献   

8.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其原理是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能够杀灭术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本研究将26个中心403例确诊的Ta、T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刻灌注联合常规灌注组(210例)TURBT术后即刻灌注THP 1次,随后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8~10次,每次THP 30mg/50ml;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再次TUR后与初次TUR术后进行丝裂霉素(MMC)灌注对T,膀胱癌复发、进展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新诊断的148例T,膀胱肿瘤中的142例随机分2组。组1(74例)行再次TUR手术,随后进行膀胱内MMC灌注化疗;组2(68例)于初次TUR术后行膀胱内MMC灌注化疗。再次TUR术于初次TUR术后2~6周完成。排除手术切除不彻底、伴原位癌及肌层浸润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大约有20%~50%的患者膀胱癌复发。其复发机制目前认为与尿路上皮癌的多发性及肿瘤种植有关。本研究将11个中心77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肾输尿管切除术后48h内THP(30mg,保留30min)单次膀胱灌注;对照组(n=38):单纯肾输尿管切除术。随访2年或直至膀胱癌复发。中位随访时间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24.9(2.6~39.3)个月、13.7(2.8~34.1)个月。研究组1、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16.9%vs31.8%,2年16.9%vs 42.2%,P=0.025),研究组无心电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中高危Ta及T1乳头状膀胱癌经尿道切除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卡介苗 (BCG)及BCG加口服异烟肼预防复发的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了比较。灌注方法为术后每周灌注 1次共 6次 ,然后在第 3、6、12、18、2 4、30及 36个月维持灌注每周 1次共 3次。 1992年 1月至1997年 2月  相似文献   

12.
13.
欧洲泌尿协会指南指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辅助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卡介苗(BCG)都能降低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率。然而,膀胱灌注BCG相对于化疗药物的长期疗效,特别是对于中危患  相似文献   

14.
[Yun TJ,et al. J Urol,2007,178:103-106]作者评估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时额外直肠内滴注利多卡因凝胶的止痛效果并确定与滴注利多卡因凝胶相关的不同阶段的止痛效果。250例汁划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125例。组1患者在行前列腺周围神经血管束阻断前直肠内滴注利多卡因凝胶,组2患者仪行前列腺周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 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 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 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 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 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 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 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 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