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低切应力时不同流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于平板流动腔内,经切应力0.2Pa层流或振荡流作用4h、18h,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表达及核因子(NF-κB)核转位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VCAM-1mRNA表达。结果:在相同的低切应力作用下,层流组未见VCAM-1mRNA、VCAM-1有明显变化,而振荡流组则明显上调VCAM-1mRNA、VCAM-1表达分别为对照组2倍、2.4倍及NF-κB核转位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结论:VEC在低切应力作用下,振荡流明显上调VCAM-1表达,而层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 (AS)早期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及动脉弯曲处 ,推测与血液流动方式有关 :此处血流呈低切应力摆动方式 ,血管其它部位的血流呈稳层流方式。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 ,进而穿过内膜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 ,这是AS的病理基础的早期细胞行为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VCAM 1是参与内皮和单核粘附的主要粘附分子之一 ,了解不同血流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粘附分子VCAM 1表达的影响 ,有助于AS发生机制的阐明。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 存在于胞浆中, 一旦活化则可转位进胞核中与目标基因启动区域中特定序列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参与白细胞粘附分子、 MCP-1、细胞因子等基因的转录调控. 已往工作已经证明, 流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动方式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可导致粘附分子VCAM-1表达上调, 这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故进一步探讨这种VCAM-1的上调是否与NFκB参与调节相关. 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到灌流系统, 调节流动腔隙的高度及灌流液速率达到所需切应力(0.2 Pa), 在此基础上, 用T形管连接一个偏心轮使液面在HUVEC表面来回摆动为振荡流, 这种流动方式作用于HUVEC 4 h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EC的NFκB阳性率及阳性强度. 结果: 经振荡流作用后内皮细胞中NFκB阳性率明显增高、强度明显增加、分别为81.52%±10.65%和198.60±32.61(P<0.001), 处于静态EC为对照组, NFκB阳性率和强度分别为28.93%±14.06%和43.40±22.59, 经γTNF-α(5 ng/ml)处理内皮细胞阳性率为99.42%±0.84%, 阳性强度为277.23±23.26(P<0.001). 结论: EC经低切应力振荡流作用后明显增加NFκB的核转位, NFκB的活化能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 增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易发部位单核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多种,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通过TNF-α作用于内皮细胞(EC)后, 观察单核细胞对其粘附的变化, 粘附分子表达以及对调控粘附分子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变化, 以探讨TNF-α在AS发生早期细胞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γTNF-α(5 ng/ml)作用4 h后, 用细胞计数法测U937细胞以EC粘附率, 用ELISA法检测EC膜上粘附分子VCAM-1、 ICAM-1、 P-selectin的表达, 以及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NFκB核转位百分率. 结果: U937细胞对γTNF-α作用的EC粘附明显增高, 其粘附率为41.30%±1.16%(n=7), 对照组为4.50±1.01%(n=7)(P<0.001), γTNF-α能明显上调EC膜上VCAM-1, ICAM-1及P-selectin表达, 并能明显增加NFκB的核转位其阳性细胞为99.42%±0.84%而对照组为28.93%±14.06%(P<0.001), 当采用银杏提取液事先处理EC而后再用γTNF-α作用, 能抑制U937对EC的粘附百分率, 且有量效依赖关系. 结论: γTNF-α明显促进NFκB核转位, 增强了对粘附分子基因调控, 明显增加EC膜上粘附分子表达粘附分子是细胞粘附分子基础, 增加了单核细胞等对EC粘附, 这为单核细胞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提供了前提, 而银杏提取液有明显抑制单核细胞对TNF-α处理的EC粘附作用, 为A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轻度修饰LDL(MM-LDL)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粘附功能及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计数法观察经MM-LDL作用的HUVEC与U937细胞的粘附率;用ELISA方法检测MM-LDL作用后HUVEC膜表面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结果:MM-LDL(75mg/L)作用HUVEC4h后,其对U937细胞粘附率明显增加(P<0.01),HUVEC膜表面未见VCAM-1,ICAM-1,P-selectin表达上调,作为阳性对照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TNFα)5.0μg/L可显著诱导以上3种粘附分子表达。延长MM-LDL与HUVEC作用时间至18h可诱导产生P-selectin表达,对VCAM-1表达无影响。结论:MM-LDL诱导的HUVEC与U937粘附不是通过ICAM-1、VCAM-1介导的,P-selectin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V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MCP-1)表达的影响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以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作观测对象, 采用平行板流动腔产生一定大小的切应力,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测经0.72 Pa作用不同时间(30 min、 5 h)后, 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采用ELISA方法测定灌流液中MCP-1蛋白浓度, 反映内皮细胞表达MCP-1的变化. 结果: 粘附分子测定的结果如下: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56.3±10.2, 作用5 h后为58.6±6.8, 而对照组(静态)为44.7±11.6, 此结果表明切应力能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显著增加. 未见其对VCAM-1表达的影响. MCP-1蛋白浓度测量的结果是: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灌流液中MCP-1浓度为76.6±26.1 pg/ml, 作用5 h后为323.4±106.7 pg/ml, 作用12 h后为1 152.7±377.5 pg/ml, 对照组为186.0±74.8 pg/ml, 以上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作用可引起MCP-1表达时间依赖性增加. 结论: ICAM-1是介导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切应力可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增加, 有促进白细胞粘附的作用. MCP-1是特异性作用于单核细胞(MC)的强趋化蛋白, 对MC在内皮下聚集起启动和放大作用, 故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可引起HUVEC表达MCP-1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的功能改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其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起主要作用. 故尔观测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VCAM-1、 P-selectin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研究载体, 采用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观测Ox-LDL对内皮细胞(EC)粘附功能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LISA二种方法观测Ox-LDL(100 μg/ml和200 μg/ml二种浓度)对EC上粘附分子ICAM-1、 VCAM-1和P-selectin表达的影响. 以计数法观测Ox-LDL对EC粘附功能的影响. 结果: 以ABC法测定ICAM-1的阳性表达率(%)如下: 100 μg/ml为60.8±11.5, 200 μg/ml为67.2±7.6, TNF-α(250 U/ml)为88.2±11.5, 未加任何刺激剂的对照组为37.9±5.6. 结果表明: 以Ox-LDL处理的HUVEC ICA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以ELISA法测定的结果(以OD值表示)是100 μg/ml为1.424±0.361, 200 μg/ml为1.612±0.402, TNF-α为1.965±0.420, 对照组为1.330±0.320, 此结果同样表明Ox-LDL显著增加HUVEC上ICAM-1的表达. 以上二种方法均未观测到Ox-LDL对HUVEC上VCAM-1和P-selectin表达的影响. 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 浓度为100 μg/ml的Ox-LDL能显著增强U937细胞与HUVEC的粘附率(%), 实验组为20.22±8.29, 对照组为6.19±4.09, 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 本研究测定结果表明Ox-LDL确有促EC活化, 增加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 增强EC与白细胞(特别是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寻求最佳细胞粘附条件.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lysine及Ca2+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结果 (1)第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20.05±2.1)%、(16.12±4.02)%、(10.61±5.01)%(n=4);(2)Fibronectin(n=6)、poly-L-lysine(n=4)处理支架,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64.3±6.19)%、(39.88±1.31)%;(3)与1mM、2mM、3mM、4mM、5mM Ca2+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9.81±2.58)%、(66.88±3.15)%、(78.35±3.43)%、(81.67±1.91)%、(84.83±1.31)%.结论 (1)Fibronectin、poly-L-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2)Ca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糖基化产物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方法: 分离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终末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人血清白蛋白(HSA)与HUVECs在体外共同培养,并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HUVEC表达ICAM-1和VCAM-1。AGE-HSA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ICAM-1、VCAM-1的表达(P<0.05),而HSA对HUVECs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均无影响。 结论: AGE能上调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AS时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0.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流动产生的切应力对白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VEC)相互粘附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炎症、免疫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已汇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玻片放于平板流动腔中 ,以层流不同切应力 0 .6、1.2、2 .4Pa剪切不同时间 (2、8、12h)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EC表面ICAM 1表达 ,以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表示。结果 :稳层流切应力能上调HUVECICAM 1表达 ,切应力是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害因素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及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些有害因素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对单核细胞粘附率,VEC的白细胞粘附分子VCAM-1,ICAM-1及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为阐明不同有害因素在AS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与机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细胞计数法测粘附率,细胞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粘附分子表达及NFκB活化,原位杂交测VCAM-1m-RNA;结果显示,mmLDL,rNTFα均能明显增加U937细胞的粘附,粘附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组的7倍和9.2倍;rTNFα可使内皮 VCAM-1,ICAM-1,和P-selectin表达显著上调,但mmLDL没有相似的作用;VEC在流体代剪切振荡流的作用下,明显上调VCAM-1mRNA及VCAM-1的表达,mmLDL,rTNFα和低剪切振荡流作用后,均可增加内皮细胞NFκB亚单位P65的核转位。  相似文献   

12.
秦玲  张家颖  王晔玲  祝雁 《中国微循环》2006,10(1):18-21,i000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体质量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分别为(23.51±10.58)mmol/L和(14.27±3.51)mmol/L(P<0.01)、(21.39±10.00)mmol/L和(14.23±4.01)mmol/L(P<0.01)。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28.12±3.77)%和(16.09±2.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三组内膜厚度分别为(4.45±0.58)μm、(67.47±7.13)μm和(38.11±6.02)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37±0.007、0.878±0.370和0.391±0.21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局部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抗AS的作用,抑制V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小檗碱对IL-1、TNF诱导的多形核白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以小檗碱加IL-1、TNF处理人PMN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用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小檗碱对PMN与HUVEC粘附的作用,用细胞ELISA、APAAP法研究小檗碱对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小檗碱与IL-1或TNF共同处理HUVEC,能抑制IL-1、TNF诱导的PMN与HUVEC间的粘附增强,且能下调由IL-1、TNF诱导的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增高;小檗碱与TNF共同处理PMN,能抑制TNF诱导的PMN与HUVEC的粘附增强,亦能降低TNF诱导的PMN表面粘附分子CD18的表达。结论:通过抑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而抑制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可能是小檗碱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对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 和VCAM-1的表达及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阳性率,用MT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结果:本实验所用的CMV可以感染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100TCID50剂量以下CMV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明显破坏作用;活性CMV 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18 h)粘附分子ICAM-1表达明显较高,晚期(120 h)ICAM-1表达明显较低;灭活的CMV也能使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增高,作用与有活性的CMV相似;骨髓基质细胞在CMV感染早期,对造血细胞的粘附率增高。CMV对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CMV 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粘附能力增高,CMV感染晚期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粘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s的粘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ox-LDL显著增强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补肾宁心方中药灌服血清可显著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 ,寻求最佳细胞粘附条件 .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 ,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 -lysine及Ca2 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 .结果  (1)第 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 (2 0 .0 5± 2 .1) %、(16 .12± 4.0 2 ) %、(10 .6 1± 5 .0 1) % (n =4) ;(2 )Fibronectin(n =6 )、poly-L -lysine(n =4)处理支架 ,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 (6 4.3± 6 .19) %、(39.88± 1.31) % ;(3)与 1mM、2mM、3mM、4mM、5mMCa2 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 (5 9.81± 2 .5 8) %、(6 6 .88± 3.15 ) %、(78.35± 3.43) %、(81.6 7± 1.91) %、(84.83± 1.31) % .结论  (1)Fibronectin、poly -L -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 .(2 )Ca2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  相似文献   

17.
湍流流动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考察了ECs在不同流场中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揭示了湍流流体力学信号影响黏附分子表达和ECs功能状态。构建了层流和湍流的离体流室模型,运用共聚焦显微镜,从蛋白水平考察培养的人脐静脉ECs中VCAM-1和ICAM-1在不同流室中的表达。发现层流中VCAM-1表达显著增强,而ICAM-1表达只一过性增加,随即回落。湍流中VCAM-1表达下降,而ICAM-1表达持续缓慢上升。由此表明:湍流流场对血管ECs黏附特性的影响不同于层流,而且不同的黏附分子对流动具有不同的响应性;湍流是引起ECs形态结构和功能行为的病理学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缓解组ALLBMSC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增高。急性期组ALLBMSC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ALL患儿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行为的异常,BMSC粘附行为的变化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力图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作用下,肺癌细胞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力学特征,并探讨这一粘附过程与肺癌细胞粘附分子sle^x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肺癌细胞与HUVEC的粘附力(Fα);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在BCG—PSN作用下,肺癌细胞粘附分子配体sle^x表达情况。结果:(1)肺癌细胞与HUVEC的粘附力(Fα)在未使用BCG—PSN以前PG细胞大于PAa细胞,用BCG—PSN后,其在PAa细胞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下降,在PG细胞表现为在50μg/ml及以上浓度组粘附力呈明显浓度依赖性下降。各时相点表现为在开始时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至72小时出现反弹。(2)经BCG—PSN处理后,PAa细胞sle^x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G细胞sle^x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条件下PG细胞较之PAa细胞有较高的粘附力,且两种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均受BCG—PSN的抑制,这可能与PG细胞具有较高的血行转移潜能及BCG—PSN的杭肿瘤作用有关。流式细胞分析研究表明,BCG—PSN对肺癌细胞粘附性的抑制环节很可能是粘附分子表达下降所致的粘附强化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必须牢固地粘附在血管壁上,才能进一步穿过血管壁,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灶.本研究从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研究活血化瘀药丹参注射液影响肿瘤转移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药物及TNF(10×105U/L)处理HUVEC24h后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研究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2.以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丹参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作用(以A值表示);3.用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1.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2.TNF处理HUVEC24h后,H-7402与HUVEC的粘附A值为0.167±0.012,与对照(0.035±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粘附A值分别为0.158±0.015、0.126±0.018、0.102±0.012、0.084±0.005、0.064±0.008,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抑制TNF导致的H-7402与HUVEC粘附增加;3.TNF处理HUVEC24h后,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A值为0.238±0.008,与对照(0.087±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A值分别为0.209±0.016、0.194±0.011、0.175±0.013、0.145±0.006、0.108±0.014,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下调TNF诱导的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升高.结论丹参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结构而抑制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这可能是丹参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