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其治疗方法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等方法[1]。笔者发现,在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时,对于粉碎性骨折在钻入克氏针时容易使骨折块移位,造成关节面不平,而有些严重粉碎的骨折则无法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使用髌骨爪同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应用改良克氏针固定法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9月—2019年3月,本院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共18例。镜下清创,复位胫骨髁间棘骨折块。在前交叉韧带导向器引导下,将2枚克氏针在胫骨结节内侧及外侧分别经皮钻入,穿过骨折块。镜下使用持针器夹持克氏针尖下约0.5 cm,折弯克氏针约90°,然后回抽拉紧,使骨折块加压固定。[结果] 18例骨折在3个月内均获得愈合,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膝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为(92.91±6.65)分。[结论]此改良后关节镜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3~1995年利用钢针撬拨,目身加压牵引治疗跟骨骨折50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年龄20,-65岁;发病时间为1天~l周;右侧30例,左侧20例;患者均有外伤史,患跟骨内侧肿胀、疼痛,足弓消失,X光片示跟距关节角0“~15”者20例,0”—一10”者30例。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洞巾,在跟骨结节内外侧,跟骨结节的上下约3cm靠外侧行局部麻醉。在跟骨结节内外侧用骨钻钻入mm克氏针一根;在踉骨结节上下靠外侧各穿3.smm斯氏针一根,然后用无菌纱布穿过克氏针盖住针孔处,把牵引针向同一方向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跟骨矢状面上跟骨骨折线分布规律与跟骨骨折块的特点,为提出跟骨矢状面分区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跟骨侧位X线片和跟骨CT片,使用Photoshop软件将每张X线片的主要骨折线描绘于正常跟骨侧位X线片上。每个患者的骨折线建立1个图层,然后进行图层合并,以整体观察跟骨骨折线在跟骨矢状面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布规律绘制跟骨矢状面分区图。观察跟骨矢状面上主要骨折块及其移位方向,总结矢状面各区骨折块的移位规律。结果 140例患者中男78例,女62例,平均年龄(42.0±0.6)岁(18~75岁),骨折侧别为左侧63例,右侧77例。106例出现第一骨折线,产生前结节骨折块;55例出现关节面下骨折线,产生半月形关节面骨折块;79例出现舌形骨折线,产生舌形骨折块;49例出现后结节纵向骨折线,产生后结节主要骨折块;8例出现后结节上方骨折线,产生后结节上方骨折块;71例出现后结节下方骨折线,产生后结节下方骨折块。将这些常见骨折线绘制于跟骨矢状面,可将跟骨矢状面分成5个区:前结节区(A区)、关节面区(S区)、压缩区(C区)、后结节上区(PS区)、后结节下区(PI区)。A区、PS区、PI区的骨折块常发生向上移位,S区的骨折块常发生向下移位。C区的外侧壁常发生向外侧崩裂,其深层在复位后常形成空洞。结论跟骨骨折线在跟骨矢状面上存在一定分布规律,根据常见骨折线位置可将跟骨矢状面进行分区,各区骨折块存在一定移位规律。跟骨矢状面分区可能有助于术者理解跟骨骨折创伤机制,选择手术切口、复位方法和固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2-01采用撑开器复位联合经皮微创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在外踝尖远端1 cm处向第4跖骨基底部作2 cm长斜形切口,锐性剥离腓骨肌腱鞘并牵开,显露距骨外侧突及距下关节面,沿跟骨外侧骨质向后方剥离,形成皮下隧道,撑开的第1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距骨外侧突背侧1 cm处置入,进针方向与下肢矢状面垂直,第2枚直径2.5 mm克氏针在跟骨结节置入,进针方向需根据跟骨结节是否存在内翻畸形作相应调整。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3周,平均8.3周。术后即刻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前相比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宽度、长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  相似文献   

6.
戴法瑞 《中国骨伤》1999,12(6):77-77
患者男性,36岁。因左肩部外伤后左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32天入院。查体:左侧冈上窝部凹陷,左肩关节活动无力,尤以外展活动为著,被动活动受限伴肩外侧疼痛。X线片示左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块被拉至肩峰下。诊断明确后即在X线电视下行骨折撬拨复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于X线透视台上,颈丛麻醉后,沿肩峰外缘进针,插入被拉至肩峰下的骨折块,然后进行撬拨松动骨折块。骨折块松动后,一方面外展外旋上臂,另一方面用插入的克氏针将撕脱的大结节骨折块向下推移,使其逐渐复位。复位满意后,即用撬拨的这一克氏针钉入复位后的骨折线对侧4cm,另取…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注射针头做指(趾)内固定约15指(趾)次,计手指13次,足趾2次,均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选针:应根据伤者年龄、伤指(趾)骨的大小长短选取适当针头。二、进针方法:与上克氏钢针相仿,上克氏钢针需借助锤敲击进针或用钻钻入,而应用针头则可抓住四方形针柄旋转钻入。进针时针尖应从骨折较短端进针,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操作困难。对于手指第一指节骨折,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不应从指掌关节处进针,以免术后影响指掌关节功能。对于趾骨骨折,一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患者 ,女 ,15岁 ,左跟部跌伤 1h入院。既往有多次骨折史 ,其母为脆骨症患者。检查 :身体矮小 ,蓝巩膜 ,周身关节松驰。左前臂掌侧成角畸形 ,右肘内翻。左跟部皮肤青紫、畸形 ,摸到向后上移位突出的骨块。X线片示 :左跟骨结节大块撕脱骨折 (见图 1)。手法闭合复位失败 ,立即在单侧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见图 2 )。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 6周去除外固定 ,拔除克氏针。 2个半月开始负重。半年随访 ,踝关节跖屈背伸如常 ,站立跟骨无疼痛 ,走路无影响1 左跟骨术前X线片  图 2 左跟骨术后X线片  术后 2年 ,右跟骨跌伤…  相似文献   

9.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致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手术常用钢丝内固定,由于手术视野小,将钢丝穿入骨洞时,易滑脱,费时费力。作者用20mm克氏针制成一种钢丝导针,应用方便,效果满意。1 结构与制作取1枚20mm克氏针,在针尖下15mm处钻一10mm圆孔,尾部折成“T”形,导针总长约160cm(图1)。图1 自制钢丝导针示意A针尖;B导针穿钢丝的圆孔;C针身;D针柄2 使用方法  术中将钢丝穿过撕脱骨片,于胫骨结节下方用导针直接向前交叉韧带附着点方向钻孔或用细钻头钻出骨洞后,再将钢丝导针插入,露出导针针尖处圆孔,将钢丝穿入圆孔内一段,拔出钢丝导…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5年以来采用张力弓牵引髌骨上极骨块,然后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伴骨块分离1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病程最短1月,最长1年2月,平均4个月;骨折部位:上极骨折4例,下极骨折2例,中部骨折11例;骨块分离情况:2cm者1例,3cm者9例,3.5cm者5例,4cm者2例,平均分离3.2cm;牵引重量为3~5kg;牵引时间:最短5天,最长20天,平均为10天,牵引时间20天者为两次手术牵引时间之和。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 先于髌骨上极骨块经皮横行钻入2.0mm之克氏针一根,然后于针两端安置张力牵引弓,固定牢靠后将下肢置于布朗氏架上牵引,每日观测两骨块分离的距离,有床旁x线机可摄片测量更准确。待两骨块互相靠拢后即可停止牵引而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37足)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资料。其中,19例(20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6例(17足)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术前跟骨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跟骨Gissane角及B?hler角,以及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术后钢板组1足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钢板组愈合时间为(2.65±0.71)个月,克氏针组为(2.24±1.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253);末次随访时跟骨Gissane角、B?hler角均恢复正常,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2.
钢针撬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采用透视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后钢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获得较好的效果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15~ 5 9岁。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者 12例 ,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者 2 0例。2 治疗方法腰麻下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术野 ,铺无菌巾。在无菌条件下 ,用一斯氏针在跟骨外侧于跟骨结节处横行打进跟骨 ,复位时起牵引作用。再用一斯氏针 ,在跟骨外侧穿过皮肤 ,向前上进针 ,针尖可探出外侧壁的骨折线 ,拔出钢针改用此针的后侧钝端 ,沿原孔插入 ,在X线侧位透视下 ,调整进针方向和深度 ,使针前方抵达骨折线。助手一手推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枚螺纹克氏针竹排式成角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15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撬拨复位、多枚螺纹克氏针竹排式成角固定;术后评定患足功能,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Gissane角。结果 14例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功能评价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6足,良7足,可2足。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hler角、Gissane角均接近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复位、多枚螺纹克氏针竹排式成角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一2009年3月,我院对68例84指掌骨头骨折应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进行内固定,并辅以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68例中65例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例骨外露,其中1例因克氏针旋转、钢丝脱落导致骨折移位.随访12~68个月,平均40个月.X片示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按TA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1%.结论 应用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记录骨折形态、粉碎程度和手术方法,同时量化骨折位置,观察骨不连发现时间和表现形式。结果本组11例,克氏针内固定术后6例,记忆合金内固定术后2例,钢板内固定术后3例。其中6例有明显的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5例没有明显症状;6例症状性骨不连患者均出现内固定失效。均为萎缩型骨不连。11例患者骨折线距锥状结节1.69~2.75cm,均为粉碎形骨折,平均骨折块2个。结论骨不连的发生多在锥状结节内侧1.69~2.75cm之间。骨不连的发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钢板内固定骨不连发生率较克氏针内固定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l例(44足)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自体髂骨植入治疗.采用Palmer外侧入路,保持跟骨高度,恢复B0hler角和Gissane角,使距下关节面平整.36足采用跟骨解剖钢板压迫于跟骨外侧面.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8例用交叉克氏针从跟骨后面进针固定骨折块.结果 41例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26足,良13足,可5足.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能减少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以来对手法复位失败的9例踝部翻转移位骨折使用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法,取得了满意疗效.伤后入院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3天.内翻型6例,外翻型2例,直接暴力型1例.治疗:首先从X线片上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翻转程度,在X线透视下,病人侧卧位,患踝在上,两助手相对牵引踝关节,使踝关节在中立位.术者在局麻下持骨钻上好的骨圆针经度进行撬拨,同时拇、食指推挤踝部翻转移位的骨折片,复位成功后由远骨折端进针通过骨折线固定在近骨折端上.如不稳定可再交叉穿入第二根骨圆针,两根针的交叉角应不小于40度.如骨折线高于关节面可将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足)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术中克氏针维持塌陷的关节面复位,跟骨外侧缘放置重建钢板和植骨,术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患者均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复查X线片提示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4°~42°和98°~137°,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13±3)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6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94.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两种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和MAXON线环扎+网状张力带两种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8年4月到2000年12月,26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根据骨折粉碎情况随机10例做改良AO钢丝张力带固定,16例用MAXON线做髌骨缘环扎和多根MAXON张力线做髌骨张力面网状张力带固定,结果:两种方法平均骨愈合时间12w,,改良AO张力带固定患,小骨块再骨折畸形愈合2例,骨折端呈台阶样改变1例,骨折断端分离,延迟愈合1例,无骨折不愈,克氏针尾摩擦痛6例,MAXON线环扎+网状张力带缝合固定患,无MAXON线断裂,骨块移位,再骨折和骨折不愈情况。结论:改良AO张力带;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MAXON线环扎+网状张力带,MAXON线可吸收,生物相容性好,免去二次手术,易操作,能固定所有小骨块,无针尾磨擦痛,能早期功能锻炼,患更能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距骨外侧突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2月-2009年3月,收治21例距骨外侧突骨折男性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2例,扭伤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h~26d。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4例,Ⅱ型15例,Ⅲ型2例。根据术前CT检查,骨折块≥1cm×1cm×1cm以及移位≥1mm者,采用切开复位AO中空钛钉固定14例,自制门形钉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2例;4例骨折块≤0.6cm×0.5cm×0.5cm以及移位≤1mm者,采用骨块摘除2例,克氏针固定1例,石膏固定、保守治疗1例。对损伤韧带同时行修复重建。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5个月~8年。术后患肢踝部无明显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X线片示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周。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获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4%。结论对于距骨外侧突骨折,应根据骨折块大小及骨折移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对同时伴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应积极修复,避免慢性外踝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