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西双版纳州普文镇人房蚊类,探讨相关群落学特征,为当地蚊媒疾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DC诱蚊灯人房通宵捕蚊,对所获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3亚科5属8亚属20种7334只,人房优势蚊种为伪杂鳞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0.95%和40.39%;其次为迷糊按蚊、棋斑按蚊、微小按蚊、骚扰阿蚊,构成比依次为1081%、1.60%、1.31%和1.19%,优势度分别为60.43、61.99、39.07、16.32、14.15、11.83。结论 当地人房群落蚊种较丰富,群落组成和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2.
云南南部野外与村内蚊虫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研究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一亻爱伲族村寨野外及村内蚊虫群落结构 ,探讨蚊类群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和种类组成。方法 采用人诱和牛诱 ( 8m× 8m× 2m蚊帐 )通宵捕蚊 ,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结果 村内群落捕获蚊虫 2亚科 6属 11个亚属 3 6种 2 14 2 6只 ,野外群落捕获 2亚科 4属 10个亚属 3 8种 12 2 19只。两群落优势蚊种基本一致为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菲律宾按蚊、克氏按蚊、乌头按蚊和可赫按蚊。优势度村内群落分别为 70 .73、3 1.3 7、2 9.92、3 6.11、2 5 .67、2 7.80、2 1.60、15 .5 8,野外群落分别为 5 8.18、3 1.86、2 9.13、3 4.91、16.5 5、2 6.77、2 4.0 6、2 1.45。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指数村内分别为 1.78、0 .45和 0 .83 ,野外分别为 2 .0 9、0 .5 8和 0 .81。结论 野外群落较村内丰富 ,两群落组成结构复杂 ,优势蚊种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DC诱蚊灯通宵捕蚊,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蚊2亚科6属8亚属17种3357只,其中,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28.09%)、微小按蚊(25.92%)和中华按蚊(23.03%),其优势度(D)〉40;优势度集中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21、1.82、0.55;经X^2(P〉P0.05)检验和回归分析(r〉0.325)综合比较,发现微小按蚊与棕头库蚊、多斑按蚊与伪杂鳞库蚊、霜背库蚊与麻翅库蚊结合的较好。结论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物种较为丰富,群落组成与结构较复杂,且在该群落中的优势种数量分布基本均匀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云南边境地区蚊虫群落及地理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云南省15个边境县市蚊虫群落的优势种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进行了分析。方法:捕蚊、白天采用人工诱捕法,夜间吸蚊器捕捉,结果: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6种,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竹林树林白天活动蚊虫优势种共5种,分别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蚊虫多样性指数变化顺序: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生态,沧源(2.0920)>瑞丽(2.0355)>盈江(1.9521)>景洪(1.8193)>马关(1.7234)>耿马(1.6857)>勐腊(1.6717)>金平(1.6709)>双江(1.6488)>孟连(1.6444)>勐海(1.5688)>畹町(1.4616)>河口(1.7447)>沧源(1.6576)>耿马)>保山(1.2364);野外竹林树林生态,河口(2.1630)>景洪(1.9355)>勐腊(1.7447)>沧源(1.6756)>耿马(1.6734)>盈江(1.6258)>潞西(1.6015)>畹町(1.5948)>瑞丽(1.5318)>勐腊(1.1619)>勐海(1.0561)。各地蚊虫多样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夜间活动蚊虫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及伪杂鳞库蚊地理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为:0.8586、0.8382和0.8015;白天活动蚊虫中,白纹伊蚊地理生态位宽度最大(0.8955)。  相似文献   

5.
CDC与UV灯光源人房蚊虫诱捕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比较CDC和UV灯光源对人房蚊虫的捕捉效果。方法:捕蚊工具为CDC和UV诱蚊灯,分别置于人房寝室和客厅通宵诱捕。结果:2灯共捕获2亚科5属9亚属20种蚊虫,经数据处理分析发现,无论是CDC是UV灯寝室与客厅捕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2灯捕获按蚊总数显著高于其他景属,UV灯捕蚊效果较CDC灯好;2灯捕蚊效果与当地雨量存在相关关系,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C和UV诱蚊灯人房捕蚊效果较好,建议采用两类诱蚊灯捕蚊,这是云南省蚊媒种群密度调查或捕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蚊虫种类调查研究及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云南省蚊类属、种及其地理分布,掌握有关蚊种的生态习性。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与重点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采集云南省12个地、州、市、42个县境内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地区的蚊虫标本,收集与其相关的生态习性、地理气象等资料。结果 共采获蚊类标本13100份,发现云南省蚊类3亚科20属31亚属291种(亚种)。结论云南省蚊类属、种繁多,生态复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宝库。  相似文献   

7.
动物屏障对人房捕蚊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取动物屏障对傣族人房进行蚊虫捕捉效果观察。方法 捕蚊工具为CDC诱蚊灯通宵诱捕 ,动物屏障采用当地耕牛。结果 两灯共捕蚊 2亚科 5属 9亚属 2 2种 ,经数据分析发现 ,有动物屏障的人房捕蚊效果与无动物屏障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t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在对蒙山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如丰富度、种多样性、种间相遇机率、均匀度、生物量、种群密度6个指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对其蚊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做相关性处理。结果调查中捕获成蚊及由幼虫孵化来的成虫共计2013只,其中在200~300m处1724只,约占85%,700~800m处257只,约占13%,而在1156m的山顶处仅32只,约占2%。上述6个指标在200~300m处依次分别为13、0.345、0.272、0.310、1.20、1724;在700~800m处分别为12、0.417、0.443、0.417,0.18、257;在1156m处分别为9、0.677、0.845、0.750、0.06、32。700~800m处和1156m处的蚊虫群落结构相似性指数较高,其值为0.3625;其次为200~300m处和700~800m处,为0.1852;200~300m处和1156m处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1452,相隔距离越近,相似性越大,反之亦然,这与实际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不同海拔高度蚊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明显的不同,越是接近蒙山底部,蚊虫的丰富度、种群密度、生物量增大,而蚊种的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因有优势蚊种的存在而逐渐降低,反之亦然。这对研究蚊虫群落结构特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边境地区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阐明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情况,评价各蚊种的媒介地位。方法:夜间在农村人房、畜圈,白天在野外竹林捕蚊,用细胞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在云南省15个边界县市采获6属45种92748只雄蚊,从13种蚊虫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42株。其中从三带喙库蚊分离到15株,霜背库蚊5株,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各4株,刺扰伊蚊3株,棕头库蚊、白纹伊蚊、窄翅伊蚊各2株,雪背库蚊、环带库蚊、迷走按蚊、阿萨姆伊蚊和常型曼蚊各1株。结论: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亦为重要媒介。具有夜间以库蚊为主,白天以伊蚊为主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察隅县营区室内外蚊虫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帐诱法,对院落、畜圈外周和野外林地3种栖息环境内的蚊虫进行调查取样、分类鉴定和计数,所获资料分别应用数量和分布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蚊类2亚科4属6种共822只,其中,伪杂鳞库蚊数量最多,占捕获总数的86.25%;其次是多斑按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5.47%和5.23%;在不同栖息环境捕获次数中,人房中最高是伪杂鳞库蚊,占分布类型0.476,畜圈周围较高的是带足按蚊、多斑按蚊和骚扰阿蚊,占分布类型0.750、0.818和0.615,刺扰伊蚊仅在林地捕获。结论 伪杂鳞库蚊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并偏好入室活动;提示在防治时室内采取滞留喷洒,室外重点进行孳生地治理;带足按蚊和多斑按蚊偏向于在畜圈活动,畜圈应是该2种蚊虫的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蚊虫种类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用吸蚊管和人诱法捕蚊 ,用C6 / 36细胞和乳鼠分离病毒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病毒抗体。结果 :1985年 7~ 8月捕获雌性成蚊 6属32种 94 10只 ,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中华按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厩主要蚊种 ,白纹伊蚊是竹林区优势蚊种。从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出 1株乙脑病毒。当地人血清中乙脑、登革、基孔肯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抗体阳性率依次为 39.6 8% (77/ 194 )、13.73% (14/ 10 2 )、2 0 .10 % (39/ 194 )和 0 .57% (1/ 94 )。结论 :云南耿马县孟定镇存在乙脑和其它虫媒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江县乙型脑炎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6/09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1次,每次各捕蚊15 min,将捕获的蚊进行鉴定分类。结果共捕获3 052只,平均密度为508.1只/人工.h,其中稻田为433.0只/人工.h,畜圈为750.0只/人工.h,人房为343.0只/人工.h。稻田捕获866只,三带喙库蚊761只(87.88%),次是致倦库蚊87只(10.05%);畜圈捕获1500只,致倦库蚊917只(61.13%),次是三带喙库蚊526只(35.07%);人房捕获686只,致倦库蚊558只(81.34%),次是三带喙库蚊122只(17.7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出现高峰在7月下旬(1 016.0只/人工.h),畜圈出现高峰在9月上旬(1 220.0只/人工.h),人房出现高峰在9月下旬(284.0只/人工.h)。结论 开江县稻田以三带喙库蚊为主,畜圈和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沧源县山区按蚊群落学特征调查与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调查沧源县山区按蚊群落学特征,并探讨分析方法。方法:6~10月间每10天捕(诱)蚊1次,计算高峰相对密度、构成比、捕获率、优势度、优势种间结合程度。结果:优势蚊种为多斑按蚊、中华按蚊、迷糊按蚊、环斑按蚊和微小按蚊,优势度分别为42.40、30.51、34.95、16.93和9.17。结论:χ2检验不同蚊种间的捕获与未捕获次数,不能完全反映蚊虫动态变化的结合度;建议采用作图求密度高峰日、灰色关联、季节变化数学模型方法,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稻田蚊类群落学特征及水稻生长遮盖度对其影响作用,探讨大水体型蚊类群落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方法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采用容积为1000ml幼虫勺进行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发现按蚊亚科和库蚊亚科2属3亚属9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72和0.488;中华按蚊、致乏库蚊和棕头库蚊的优势度分别为67.69、32.65和17.65,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447;3个优势种问均为正相关关系;水稻的遮盖度系数和平均幼虫密度成负相关(r=-0.76,95%可信区间:-0.61~-0.97)。结论 稻田蚊类群落蚊种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稳定性和种间结合良好;随着水稻的生长,遮盖度增加,幼虫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调查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方法 以香格里拉6个乡镇(海拔2 500~4 900 m)作为调查的空间,采用笼捕(室内)和夹捕(山区)方法进行小兽体表寄生蚤的调查取样,所获资料进行蚤类群落组织水平的测定和比较。结果 2011年6-7月,在该地区不同生境和海拔带中,共捕获小型兽类4目7科14属21种425只,检获寄生蚤334只(3科7亚科15属26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生境及4个不同海拔梯度带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0322~1.8275之间和1.2608~1.726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414~0.6925之间和0.6063~0.6570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2557~0.5442之间和0.2999~0.42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3138~2.9185之间和1.4980~3.0300之间。不同生境中,林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而优势度指数最低;居民区的蚤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从海拔垂直带看,以3 500~4 000 m之间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4 000 m以上次之,其他两个垂直带较低;不同生境和海拔带蚤类Whittaker群落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结论 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寄生蚤群落物种多样性因生境和海拔的差异而不同,其多样性以林区生境最高,农耕地和高山草甸次之,居民区较低,而蚤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呈现为单峰格局,总体显示出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