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LH)的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标本采样、运输、培养、分离及鉴定方法。方法:于2005年~2006年,采集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及淡水鱼类新鲜粪样,分别接种SS、XLD、CCDA、TCBS、MacConkey琼脂(MA)以及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等6种培养基,对典型的菌落,进行常规生化试验,凡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以及三糖铁试验阴性的菌株,采用特异性PCR检测确诊。结果: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的LH检出率为0.53%(4/759);淡水鱼类草鱼、鲢鱼与鲈鱼的阳性率分别为9.30%、8.33%和5.88%。结论:本文建立的LH表型与基因型诊断技术适合于LH的诊断;当前LH缺乏血清学诊断,发展LH的PCR诊断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市淡水产品及水库香港海鸥菌污染的状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共采集广州市4家农贸市场3个不同品种淡水产品324份及6个水库水样6份,共计330份样本进行检测,检样接种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 琼脂(CMA) 平板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革兰染色、生化实验、特异性片段PCR 扩增进行香港海鸥菌的鉴定,并选取11株菌株进行测序.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324份淡水产品经细菌培养共检出香港海鸥菌53株,总阳性率为16.36%(53/324),其中香港海鸥菌在草鱼中阳性率为17.97%(46/256),虎纹蛙中阳性率为46.67%(7/15).采样6个水库中,仅于和龙水库检出1株香港海鸥菌.菌株测序结果与海鸥菌标准株 HKU1相应序列的一致性达98%~99%.分离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94.44%~98.15%,对利福平耐药率为70.37%.结论 广州市淡水产品及水库水源中可能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且多数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利福平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获得性胃肠炎患者中是否存在香港海鸥型菌(LH)感染。方法2009年4月~12月选择江门市各级医院门诊腹泻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革兰染色、生化鉴定、特异性片段PCR扩增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进行香港海鸥型菌的鉴定。结果在804例腹泻患者标本中,分离并鉴定1株香港海鸥型菌,符合已有报道菌的菌落特点和生化特征,命名为江门株(JM1),16S rRNA目的基因扩增长度为426 bp,基因序列长度为1 360 bp,与香港分离菌株(NR-025167)同源性为99%,确诊为香港海鸥型菌感染病例。结论证实广东省内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患者中存在香港海鸥型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淡水鱼中香港海鸥型菌的分布现状及耐药性。方法含头孢哌酮32μg/ml的血平板进行分离,API20NE和VITEK GNI+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 429份鱼类样本中,检出8株香港海鸥型菌,总检出率为1.86%(8/429),其中草鱼的检出率为5.43%(5/92),鲤鱼为0.53%(1/189),鲫鱼为2.08%(2/96),其他淡水鱼未检出(0/52)。药敏结果显示8株香港海鸥型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甲硝唑耐药,对多粘菌素B、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环丙沙星、磺胺、氯霉素敏感。结论河北省淡水鱼存在香港海鸥型菌的污染并显示一定程度的耐药,应加强监测和预警,防止香港海鸥型菌病在河北省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淡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征。方法 于2015年4~9月采购该区1家水产批发市场、1家超市和3家农贸市场淡水产品样本共计347份,检样接种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琼脂(cefoperazone macconkey agar, CM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RNA扩增测序确认;阳性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试验19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在347份淡水产品中检出香港海鸥菌108份,阳性率31.12%,其中草鱼阳性率20.44%,虎纹蛙阳性率50.82%。蛙株和鱼株药敏结果比较显示:鱼来源株对一、三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蛙来源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高。在38株多重耐药香港海鸥菌中,9株鱼分离株、29株蛙分离株分别表现为6种和20种耐药表型。结论 深圳市该区淡水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香港海鸥菌的污染且蛙来源的香港海鸥菌耐药模式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员证实,香港海鸥型菌自被发现以来,即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旅行者腹泻有关,甚至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淡水鱼可能是香港海鸥型菌的主要储存宿主,进食鱼类为其主要的感染途径。同时,亚洲、欧洲、非洲及中美国家相继发现感染个案,提示病菌可能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香港海鸥型菌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并阐述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与外环境水产品标本的检测,掌握深圳市香港海鸥形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法同时检测香港海鸥形菌,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在329份淡水鱼中共检出7份阳性标本,579份腹泻病人标本未检出。该菌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吩、头孢噻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头孢西丁为中介,其余均为敏感。7株香港海鸥形菌生化反应阳性的,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表明7株菌不具有同源性。结论本文建立一套完整的对该菌的分离鉴定、基因诊断和PFGE分子分型方法;了解深圳地区主要流行菌型,预测深圳地区该菌的流行趋势,为应对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和水产品安全问题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DHA型AmpC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基因表型及耐药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IC值和K-B法确证ESBLs,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AmpC酶表型;用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与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 DHA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具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94.2%,以DHA+TEM+SHV的基因表型最多38.3%;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均〈0.25μg/ml、MIC90均〈0.5μg/ml,该类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85.7%)高于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60.0%),但MIC50和MIC90基本相同;34株产酶菌的耐药基因经质粒接合试验,分别有14株接合成功,5株在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两种选择性平皿培养基中同时接合成功,2株在和头孢西丁平皿培养基中接合成功,7株在头孢噻肟平皿培养基中接合成功。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质粒介导的DHA型AmpC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以DHA+TEM+SHV的基因表型为主,同时具有ESBLs占94.1%;41.2%的可以将耐药质粒结合给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湖南省居民主要消费的淡水鱼品种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状况,为防止食源性香港海鸥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随机采集长沙、岳阳、怀化、郴州地区共4家水产批发市场和4家超市淡水鱼共计437份,采用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琼脂进行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革兰染色、生化实验、荧光PCR进行确诊。结果在437份淡水鱼中共检出香港海鸥菌阳性23份,总阳性率为5.26%,其中阳性率鲤鱼的最高为17.33%,草鱼的为10.13%,鲶鱼的为3.28%,其它淡水鱼未检出,未发现有地域性差异。结论湖南省市售淡水鱼中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0.
325例急性腹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10月我们对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腹泻病门诊患者随机取样325份标本,进行病原及耐药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采集2005年6~10月该院附院急性腹泻初诊患者的随机抽样粪便标本。1.2培养基血平皿、TCBS平皿、SS平皿、碱性平皿、1%山梨醇麦康凯平皿、MH琼脂平皿均由本室制备;生化鉴定系列与编码鉴定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研究所。1.3诊断血清霍乱弧菌O1、非O1、O139、大肠埃希菌O157∶H7诊断血清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多价及单价血清为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方法:在水产品中添加香港海鸥型菌标准菌株菌液,按传统方法通过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对分离出典型菌落经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采用本方法对20份模拟污染香港海鸥型菌水产品均检出香港海鸥形菌。结论:建立的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检测限为100 cfu/g,达到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形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检测香港海鸥形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根据香港海鸥形菌以16SrDNA基因设计探针和引物,建立检测香港海鸥形菌荧光PCR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的评价。结果:检测体系灵敏度高,菌液的最低检出限可达40 CFU/反应体系;特异性好,对329株细菌的检测符合率达100%。结论:建立的实时PCR检测方法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中香港海鸥形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香港海鸥形菌,利用同源加尾系统 (Homo-Tag Assisted Non-Dimer,简称HAND)建立一种基于改良分子信标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评价。方法根据香港海鸥形菌的基因保守序列16SrDNA基因设计探针和特异性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加上同源尾巴序列,减少或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形成,通过优化通用尾巴引物和特异性加尾引物的浓度与反应温度等PCR参数构建荧光PCR的反应体系。结果建立的基于HAND系统的改良分子信标PCR的检测体系引物二聚体明显减少,检出限达到20CFU/ml。结论建立的基于HAND系统的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能够应用于香港海鸥形菌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