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 682 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杳,明确诊断后,以中、下位法行射频消融,统计消融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射频消融成功率99.6%,复发率1.0%,并发症发生率1.3%,无死亡病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中位法消融、延长单次有效放电时间、消融后房室结不应期延长且达到慢径消失可有效提高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成功率且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使用导管消融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虽然目前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是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而冷冻消融技术作为近十年来在经皮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领域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则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术不同,它在对靶点进行消融形成永久性损伤之前,便可在进行冷冻标测时对消融靶点进行功能性的评价,确保消融的电生理安全性,避免了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射频消融术的不足。现对应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开展,选择性消融慢径被一致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部分患者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其发生率仍为0~3%,可发生在消融过程中,亦可发生在消融术后.我们对我院开展RFCA工作以来发生的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以避免今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病例:对56例AVNRT病人进行了房室结慢径消融,其中2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岁、3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超过十年,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传导阻滞病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5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5例,其中左侧旁路168条,右侧旁路113条.消融总成功率为99.2%.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6.
总结应用电极导管消融术治疗3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访约0.92~8.16年的结果。本组射频电能消融术总有效率为95.2%,其中射频消融房室旁道的有效率为93.3%,较直流电者(62.5%)为高,复发率为6.6%,较直流电者(33.3%)为低。射频电能房室结改良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100%,说明射频电能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术较直流电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长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等特点。在应用射频电能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应作最早逆行心房活动标测,以策安全。如能完全消除慢径传导则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8.
194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漫径的射频消融居室结改良术。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组),另186例则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B组)。两组间射频能量无差异。随访期间(4~58个月)无一例有晚发的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提示术中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能预测晚发的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效果。方法6l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随机分为心房起搏组(n=30)、常规组(n=31)进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消融放电次数、时间、能量及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心房起搏组缩短总放电时间(132.6±48.2svs178.4±58.4sP<0.05),增加单次持续放电的成功率(93.3%vs6.5%,P<0.001),同时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常规组有3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1例永久性房室阻滞,3例术后1年内复发,而起搏组无一例出现上述现象。结论房室结射频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进行放电比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前斜位45°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细标确定靶点图,即在希氏束附近AV融合或最短AV间期,可记录到小H波,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在窦性心律或心动过速时低能量试放电,有效增加功率和延长放电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准确标测和消融下,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vs40.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发生率低(2.6%vs12.7%,P<0.05),但各种类型的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VN-RT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较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放电过程中预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l2月期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析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的心电现象。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12例,慢快型347例,84.2%;快慢型45例,10.9%;慢慢型20例,4.9%。均采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0.5%,均在第二次消融成功。永久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罹患率为0。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7例,罹患率1.7%。出现早发交界心律31例,罹患率为7.5%。总共放电1406次,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67次,发生率4.8%。在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过程中,即刻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3%;延迟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早发交界心律也是预示三度AVB的指标之一,出现早发交界心律即刻停止放电是避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2例在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温度时间内的组织损伤是可逆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的相关性及放电导致AVB的特点,为消融时预防AVB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113例房室结双径路的导管消融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AV的比例、波幅比值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出现AVB的相关性。结果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时,短暂AV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V非1∶1比例者(36.84%vs 0.52%,P<0.05)。靶点腔内心电图呈小A大V,A波较宽、碎裂,不带有H波,在此基础上放电是否出现AVB与AV波幅比值无关(P>0.05)。女性AVB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4.78%vs 6.82%,P<0.05)。随访中未见AVB发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可能发生AVB,须立即停止放电;女性患者更易出现AV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32例,年龄12~83(46±16)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d至48年,平均(10±8)年。采用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7例,房室结折返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例,房速5例,房扑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速1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96.7%,复发率4.1%。术后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传导阻滞1例,气胸3例。结论射频消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与靶点选择的关系 ,以探讨选择消融靶点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 AVNRT患者 97(男 34,女 6 3)例 ,在窦性心律下行RFCA,每次放电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靶点图 ,放电时观察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图 ,分析靶点选择与 AVB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靠近冠状窦口电极的 C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低 ,而在靠近希氏束电极的 A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出现 His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 His波振幅高者 ,AVB发生率高 ;A/ V比值 <1时 AVB发生率低。结论 :尽量避免在 A区消融 ,RFCA中靶点图呈小 A大 V,不出现 His波均是避免发生 AVB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病例,比较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方法自199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心血管内科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且资料齐全的病例2098例。使用Carto3前称为二维组,使用Carto3后称为三维组,比较使用Carto3指导PSVT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着重分析永久性Ⅱ°以上AVB的发生率,总结发生AVB的病例特点,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完成PSVT导管消融治疗病例2098例,其中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24%。二维组1443例,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 5例,发生率0.35%;三维组655例,未发生永久性Ⅱ°以上AVB。发生AVB的病例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后间隔部旁道2例,希氏束旁旁道1例。发生AVB时消融术者手术年限情况:二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7年和15年,三维时代术者2名,发生并发症时术龄分别是1年和3年。结论间隔部旁道消融和房室结慢径改良有发生AVB的风险,应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分析本院428例RFCA患者资料,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6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28例,阵发性心房扑动(PAF)9例,房性心动过速(AT)3例。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6.9%(其中AVNRT97.6%,AVRT97.4%,IVT82.1%,PAF77.8%,AT100%),总复发率4.6%(其中AVNRT2.4%,AVRT4.3%,IVT 17.4%,PAF 14.3%),并发症发生率o.9%,无致命并发症出现。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during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1-4], although it is not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mechanis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resolution of AVB during AVNRT have been postulated [2,4]. However, the site of AVB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he reentrant circuit in AVNRT is not clear. We illustrate two examples of AVNRT with AVB and offer further clarification on the site and mechanism of AV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