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近年来采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取得了重大进展 ,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 ,但是应用这些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临床试验 ,均未将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纳入 ,因此 ,没有证据表明上述治疗可以改变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然病史或提高存活率。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问题是瓣膜本身有机械性损害 ,而任何内科治疗或药物均不能使其消除或缓解 ,更不能用来替代已有肯定疗效的介入或手术治疗。实验研究表明 ,单纯的心肌…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肌重塑的结果,心肌重塑的原因为神经内分泌被长期激活,主要介质有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AT拮抗剂等抑制上述介质,可预防和延缓CHF。由于这种神经内分泌抑制疗法是通过改善心肌的生物学效应起作用的,故又称为“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问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将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拮抗剂4种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肌重塑的结果。心肌重塑的原因为神经内分泌被长期激活,主要介质有: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AT拮抗剂等抑制上述介质,可预防和延缓CHF。由于这种神经内分泌抑制疗法是通过改善心肌的生物学效应起作用的,故又称为“生物学”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戴闺柱心力衰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症状群,它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之广和过程的复杂性,是任何其它的症状群都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的概念正在不断地改变。本文重点阐述:心室重塑(ventri...  相似文献   

6.
抗神经内分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循证医学对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利钠肽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心功能进行性减退,病程长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的频率极高,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移植术乃是其最终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各种心肌疾病和/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防治建议已实施2年多,需要总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近期有机会与各地的同道们一起讨论,发现临床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下列3个方面:(1)“强心、利尿、扩血管”传统的观点仍很强劲;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不到位。(2)实施中对指南理解上存在某些偏差及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有些错误认识。(3)强化规范化不够。最近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逐步推出一些指南的新版本,新版本的指南增添了新的临床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确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心衰过程中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 ,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 ,促进了心衰的发生发展。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 ,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 ,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阻断这一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1〕。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在心衰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逐渐应用了神经激素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心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衰的病程进展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182例瓣膜置换术后的进一步治疗资料纳入研究,对照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试验组为利尿剂加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以心功能改善程度、心衰复发和加重情况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肺动脉压力(PASP)、血浆NT-proBNP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组心衰复发率较低(χ2=4.19,P〈0.05),相同治疗阶段血浆NT-proBNP水平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进程,血浆NT-proBNP变化趋势与LVEF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PASP均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仍有心衰复发的风险,采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其疗效优于传统的强心、利尿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吕琳 《山东医药》2005,45(13):70-7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应联合应用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三大类药物,或加地高辛的四大类药物。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或氯重吸收,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控制体液潴留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心功能,在心衰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药物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2.
治疗心力衰竭的第三类药物:醛固酮拮抗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中发表的CHARM、VALIANT和EPHESUS等三项重要临床试验提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第三类神经激素拮抗药物。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发表的CHARM、VALIANT和EPHESUS等三项重要临床试验提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第三类神经激素拮抗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人群发病率达0.9%,65岁以上人群达1.3%。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多数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医疗负担加重。以前治疗心力衰竭强调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在初期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却导致病死率增加。而一些能改善心肌重塑的具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重组人脑钠肽等,长期应用可以改善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现就近年来这些能够改善心肌重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极为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其患病率高,死亡率大,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为此CHF发病机制的研究再次成为CHF的研究重点。CHF时神经内分泌常有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心室重塑和促进CHF恶化[1],并且CHF的心脏中存在着心肌细胞凋亡[2]。神经内分泌激活与心肌细胞凋亡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 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原发的心肌损害引起心肌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这些改变代偿最初的血流动力学损害,然而最终却使心脏功能长期、进行性恶化,而导致CH…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年来,临床和体外实验已经明确,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室重塑,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其他如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心力衰竭患均有循环水平或组织水平的升高。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代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卡维地洛是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其强大的抗氧化效应、抑制胶原沉积作用、拮抗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等作用使其在舒张性心力衰竭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随着有关 CHF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化学的进展 ,近年来对 CHF的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的新观点。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活性是确定 CHF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中交感神经活性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1]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死亡率[2 ,3] 。病理生理学对 CHF传统认识只是强调血流动力学失调 ,因而在治疗措施上采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外周扩血管药物 ,目的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但长期临床实践已观察到血流动力学异常虽可解释 CHF发生的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66例接受钙离子拮抗剂和/或ACEI治疗,64 ̄84岁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被分为钙离子拮抗剂组、ACEI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这三组病人治疗后左室肥厚变化。结果:左室肥厚在钙离子拮抗剂组(n=26,P=0.027)、ACEI组(n=19,P=0.002)和联合用药组(n=21,P〈0.001)均有明显消退。A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失衡状态。虽然传统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新近推荐使用的神经内分泌拈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的联用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肌异常,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新的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