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8粒/次,3次/天)联合银杏叶片(19.2 mg/次,3次/天),对照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安慰剂加银杏叶片安慰剂,每月随访观察,连续治疗24个月,收集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及DR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R新增率[3.1%(2/64)]低于对照组[18.6%(11/59),P0.05];治疗组DR患病率[6.3%(4/64)]低于对照组[20.0%(13/59),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与银杏叶片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9例。常规治疗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和银杏叶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36个月监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双足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 VPT)及糖尿病视网膜病等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中药治疗组左足VPT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3.98±4.38)V比(18.70±2.43)V;t=2.764,P=0.008]。治疗后36个月,中药治疗组颈动脉 IMT[左侧:(0.70±0.10)mm比(0.81±0.16)mm,t=3.120,P=0.003;右侧:(0.73±0.12)mm比(0.81±0.17)mm,t=2.286,P=0.026];VPT[左足:(14.82±6.45)V 比(20.63±9.75)V,t=2.714,P=0.009;右足:(16.73±7.10)V 比(20.73±10.35)V,t=2.001,P=0.048],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率[35.9%(14/39)比53.8%(21/39);χ2=5.804, P=0.016]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可有效减缓T2DM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T2DM)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模型+盐酸吡格列酮(降糖)治疗组、模型+六味地黄丸(试药)治疗35g/kg、模型+六味地黄丸(试药)治疗25g/kg、模型+六味地黄丸(试药)治疗15g/kg、高脂饲料伴链佐霉素制备T2DM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35g/kg、25g/kg、15g/kg剂量组均具有降低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作用,使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调节胰岛素水平,ISI、HOMA-IR指数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病理状态下血糖、脂联素、胰岛素异常的作用,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降低HOMA-IR,提示六味地黄丸有一定治疗T2D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阴虚热盛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g/片,2次/d,口服。治疗组30例六味地黄丸,神疲乏力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尿多浑浊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双目干涩加枸杞、菊花。水煎服,3次/d,1剂/次,餐前半小时服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FPG、2hPG、血清C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93.33率89.0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FPG、2hPG、血清C肽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阴虚热盛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美贞  张柏玲 《河北中医》1998,20(4):241-242
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62例,结果临床治愈17例,占27.42%;好转41例,占66.13%,无效4例,占6.45%,总有效率93.55%。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六味地黄丸的方药分析、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建恒 《新中医》2005,37(3):45-4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经饮食、运动和(或)降糖西药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在此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连服8周。另选择5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检测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IA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IAIR)。结果:糖尿病组治疗前RBC-C3bRR、RBC-ICR和RIA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IC、RI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RBC-C3bRR、RBC-I-CR和RIAER均明显升高,CIC、RIAI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加减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4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秦皇岛地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426例患者临床调查,体检合格的4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候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各证型出现从高值到低值排列为脾虚湿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胃郁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热盛伤津证。其脾虚湿瘀证的患者IMT较其他组高(P〈0.01)。湿热内蕴证与脾虚湿瘀证二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余证型与脾虚湿瘀证比较有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筛查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脾虚湿瘀证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最重,提示临床上可应用健脾清热、化湿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能起到一定的减低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对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血糖、血脂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4周后选取空腹血糖﹥16.7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re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4 d后,断尾采血测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胰腺和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BG,FINS,TG,TC,FFA,HOMA-IR明显升高(P<0.05),显示胰岛素抵抗特征。与模型对照组相比,Bre高、低剂量组FBG,FINS,TG,TC,FFA,HOMA-IR降低(P<0.05);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胰腺及心脏结构异常,Bre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胰腺及心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有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血脂紊乱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抵抗,减轻胰腺和心脏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谢斌  俞大军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68-2170
根据糖尿病的病机特点,结合现代中西医学研究成果,探讨肝阴虚致毒邪胶结与2型糖尿病肝内炎症的相互关系,提出肝阴虚致2型糖尿病肝内炎症的可能途径,阐述肝阴虚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地位,为丰富和发展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随机、达美康对照、连梅汤治疗试验。血清CRP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IL-6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结果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16周后,血清CRP水平从8.37mg/L下降到7.20mg/L(P<0.05),IL-6水平从0.71ng/mL下降到0.50ng/mL(P<0.05);达美康对照组血清CRP从8.39mg/L下降到8.30mg/L(P>0.05),IL-6从0.72ng/mL下降到0.70ng/mL(P>0.05)。结论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治疗后随糖代谢改善,血清CRP和IL-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消糖灵组和西药格列本脲组,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诊断为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SFS)糖尿病患者24例,应用Wala质反应开放型序贯实验设计的方法,给予消糖灵胶囊治疗观察1个月。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消糖灵组、西药格列本脲组、空白病理对照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3周。应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判定IR改善情况,同时对血糖、血脂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患者消糖灵组较西药组ISI明显升高(P<0.05)。消糖灵胶囊用于SFS患者总有效率为66.7%。2型糖尿病大鼠经消糖灵治疗后ISI升高,且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糖灵胶囊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和实验大鼠ISI升高,减轻IR,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2DM)按照体型有肥胖或超重,正常或消瘦之别,按照症状有有"三多一少"和无"三多一少"之分。一般而言,肥胖或超重者"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符合《内经》"中满内热"理论,治疗应当调中散满,清热化痰;正常或消瘦者多有"三多一少"症状,符合传统"阴虚燥热"理论,治疗当滋阴清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T2DM,不容混淆。在《内经》消渴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的T2DM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糖尿病学科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和瘦素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STZ尾静脉注射结合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胰俞"穴和"后三里"穴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前,电针组和对照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SI则降低(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后,电针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ISI则上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能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减肥降脂作用。(2)电针能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3)电针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4)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肾阴虚证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方法收集南京地区T2DM阴虚证患者(先证者)32例,32个家系共141例,运用家系分析的方法对肾阴虚的患病特征进行遗传分析,包括计算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遗传度;并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估肾阴虚家族史在肾阴虚发生中的作用。结果T2DM肾阴虚先证者一级亲属肾阴虚患病率为33.71%,运用Falconer公式计算肾阴虚证的遗传度为8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拟合结果显示肾阴虚家族史在肾阴虚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OR=5.61,P=0.001),而T2DM本身并非肾阴虚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T2DM肾阴虚证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和遗传倾向,遗传因素与肾阴虚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家系研究的方法是开展中医证侯与遗传因素关系研究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脾虚作为消渴的中医病机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建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观测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摄食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亦相应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的消渴病症状。结论:以脾虚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机之一为指导思想,可以成功地建立消渴及其相关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