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砂仁制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肾阴虚兼湿困脾胃模型来评价砂仁制地黄的滋阴(增效)和祛腻作用,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地黄组,1%砂仁制地黄组,2%砂仁制地黄组,5%砂仁制地黄组和10%砂仁制地黄组,给药体积均为10 m L·kg-1,筛选砂仁制地黄的最佳配比;以毛蕊花糖苷、单糖(D-果糖和D-无水葡萄糖)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结合色黑如漆和中央发空的感官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黄酒类型、黄酒用量、蒸制温度、蒸制时间、砂仁粉粒度和砂仁粉加入方式对砂仁制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砂仁制地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皮质醇、雌二醇、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胃动素降低,睾酮、免疫球蛋白G和胃泌素升高,且2%砂仁制地黄组效果最佳。砂仁制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生地黄用黄酒30~50 kg,砂仁粉蒸制前后各用1 kg,黄酒、砂仁粉拌匀,润透,110~120℃蒸约4 h,至内外色黑如漆为度,取出,低温干燥至约八成干时,切片,干燥,用砂仁粉拌匀,即可。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阐释砂仁制地黄的增效祛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黄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滋阴补肾之功,其炮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多以蒸法、煮法出现,其辅料多样,除黄酒外,历代典籍还记载了蜜制、砂仁制、乳制、沉香制、红花制等辅料炮制,但随时间演变,特色辅料逐渐消失。笔者从不同辅料入手,查阅本草典籍及各地炮制规范,梳理地黄炮制的历史沿革,且在此基础上发掘新方法、新思路,以使地黄经过炮制后力求发挥最大药效;同时,针对不同辅料炮制对地黄化学成分、药效作用的影响进行剖析。经文献梳理后发现,地黄主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其传统炮制一般采用黄酒、砂仁等辅料,且不同辅料炮制对地黄所含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D等化学成分及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产生的影响各异,可为开展地黄不同炮制品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建昌帮炆制地黄中辅料作用探索(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熟地黄中单糖与低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江西建昌帮炊制地黄过程中炮制辅料的作用.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黄中单糖和低聚糖的含量,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mm ×250 mm,5μm),考察辅料对建昌帮炊制地黄的影响.结果:炊制地黄中单糖含量高于各缺辅料炆制品,但其低聚糖含量低于各缺辅料炆制品.炆制地黄、炆制地黄(缺砂仁)、炆制地黄(缺砂仁与陈皮)、炆制地黄(缺砂仁、陈皮与黄酒)、炆制地黄(缺黄酒)、炆制地黄(缺陈皮)中单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3.46±1.07)%,(21.81±0.94)%,(15.83±1.01)%,(14.14±0.58)%,(21.91±0.76)%,(21.53±0.84)%;低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02±0.25)%,(3.29±0.17)%,(11.73±0.64)%,(14.33 ±0.83)%,(6.17 ±0.38)%,(3.77±0.19)%.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准确;辅料砂仁、陈皮与黄酒会影响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为阐明其炮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青垚  王小平  雷星  高亚珍  徐杰  王梁凤  王芳  杨明 《中草药》2021,52(20):6168-6177
目的分析不同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辅料砂仁、陈皮在熟地黄加工过程中的炮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及缺不同辅料熟地黄炮制品图谱,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SPSS 21.0、SIMCA 14.1软件进行分析,并对7个非糖成分(梓醇、地黄苷D、5-羟甲基糠醛、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橙皮苷)和8个糖类成分(D-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毛蕊花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与缺不同辅料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品在成分空间上存在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地黄炮制后,单糖含量增加,寡糖、苷类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生、熟地黄之间以及佐以砂仁、陈皮都使地黄成分含量存在差别,且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中D-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含量相较于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缺砂仁、缺陈皮)分别增加了29.24%、57.14%、44.65%。结论辅料砂仁、陈皮的加入是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为阐述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炮制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HPLC-ELSD测定熟地黄中单糖与低聚糖含量方法,研究江西建昌帮炆制地黄过程中炮制辅料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 色谱柱prevail carbohydrate ES 柱(5μm,4.6×250mm)。结果 炆制地黄中单糖含量高于各缺辅料炆制品,但其低聚糖含量低于各缺辅料炆制品:炆制地黄、炆制地黄(缺砂仁)、炆制地黄(缺砂仁与陈皮)、炆制地黄(缺砂仁、陈皮与黄酒)、炆制地黄(缺黄酒)、炆制地黄(缺陈皮)中单糖含量分别为(23.46±1.07)%,(21.81±0.94)%,(15.83±1.01)%,(14.14±0.58)%,(21.91±0.76)%,(21.53±0.84)%;低聚糖含量分别为(3.02±0.25)%,(3.29±0.17)%,(11.73±0.64) %,(14.33±0.83) %,(6.17±0.38) %,(3.77±0.19)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稳定,结果准确;辅料砂仁、陈皮与黄酒会影响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为阐明其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黄的名称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干地黄、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等记载。进一步分析,得到历代地黄基原与目前地黄原植物中的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基本一致的结论。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道地产区由唐宋时的陕西、江苏地区,变为明清时期的河南地区。采收时间以“二月、八月采根”为佳,炮制方法有蒸制、酒制、醋炒、砂仁制等。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崛起,地黄因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广泛使用于温病治疗的整个阶段。通过系统考证地黄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加工以及在温病治疗中应用,以期为地黄开发和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地黄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处方时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等处方用名。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可引起地黄有效药物成份的化学变化。掌握正确的炮制方法,炮制研究,药物功效及其炮制前后化学成份变化,对于临床选择处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盐砂仁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以食盐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盐炙砂仁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优选出的盐炙砂仁最佳炮制工艺为:食盐用量为2%;闷润时间为2 h;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15 min.结论:优选出的盐砂仁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盐砂仁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5)
加工炮制可致地黄主要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糖类及呋喃醛衍生物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不同炮制品地黄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糖代谢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有差异。该文总结了有关加工炮制对地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为系统深入研究加工炮制对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规律提供参考,也为诠释地黄加工炮制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汉代以前对炮制鲜有记载,至汉代有了蒸制后绞汁法,此后地黄的炮制出现许多方法。综观古今方书,地黄的炮制方法可以归纳为不加辅料制和加辅料制两种。因为工艺的繁杂,历史上的炮制方法大都被淘汰了。目前地黄较为常见的临床人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  相似文献   

11.
熟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Iibosch.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药理作用: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过程样品表观颜色、综合甜度与苷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关联性,为揭示地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全自动色差计测量熟地黄样品粉末颜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热时间点样品中1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梓醇、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橙皮苷、地黄苷D共7个苷类成分和D-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共7个糖类成分),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以糖类成分甜度计算样品综合甜度变化,运用SPSS 21.0软件对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样品色度值、综合甜度与苷类成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以三角形面积法建立熟地黄炮制样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结果:在炮制过程中,样品粉末色度值增加,样品表观颜色变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加热时间增加,熟地黄样品的苷类成分含量减少,单糖成分含量增加,样品综合甜度增加。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色度值、综合甜度与环烯醚萜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色度值与呋喃醛衍生物含量、苯乙醇苷含量、黄酮类含量,以及综合甜度与呋喃醛衍生物含量、苯乙醇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甜度与黄酮类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炮制至52 h时样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达0.99。结论:熟地黄样品粉末色度值聚类分析总体趋势与直观区分基本一致,结合样品粉末色度值、综合甜度与苷类成分含量3个指标可对砂仁陈皮制熟地黄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总结不同炮制方法对地黄主要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氨基酸类、糖类及呋喃醛衍生物的影响,归纳不同的地黄炮制工艺,研究地黄在血液、免疫系统及代谢方面作用的差异,为探索更科学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为临床处方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析炆地黄化学组分并比较不同炮制工艺对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识别地黄中的化学成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等质谱信息,结合文献信息以及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 HMDB)鉴定化学成分,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比较。利用SIMCA软件建立地黄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地黄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并分析差异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炮制方法的变化规律。该实验共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生地黄57个成分,清蒸地黄55个成分,酒炖地黄55个成分,九蒸九晒地黄51个成分,传统糠炆地黄62个成分,电锅炆地黄63个成分,其中炆地黄的9个黄酮类成分由辅料陈皮引入。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熟地黄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2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成分,其中9个成分为炆制...  相似文献   

15.
正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使用时需临方炮制,煎煮时宜后下~([1])。笔者比较各种规格砂仁在不同存在状态下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砂仁粉末存放不同时间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砂仁临方炮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黄在常压一次蒸制工艺和"九蒸九晒"工艺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不同工艺炮制品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A、5-羟甲基糠醛(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在常压一次蒸制和"九蒸九晒"工艺过程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梓醇、地黄苷A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下降幅度较大,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炮制工艺会使熟地黄中主要成分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常压一次蒸制16 h熟地黄与"九蒸九晒"熟地黄在主要成分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炮制过程中增量成分5-HMF可以作为评价地黄炮制质量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美丽  白玫 《中草药》1995,26(1):13-14
地黄炮制过程中生成一化合物,经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并用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在炮制中其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黄炮制成熟地黄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增加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地黄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黄是大宗常用中药材,是近年来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所含有的大量化学成分是其药效学的物质基础。地黄经过加工炮制,可作为不同的药材入药,其药性的改变归因于加工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地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在加工炮制中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黄炮制过程中生成一化合物,经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并用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在炮制中其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黄炮制成熟地黄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增加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地黄为河南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目前中医临床上地黄较为常用的炮制品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其中生地炭和熟地炭用于止血。本文通过查阅汉代至清代中医药学本草文献及其它相关现代文献,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弄清生地炭、熟地炭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及炮制前后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影响。为揭示中药炒炭炮制的科学内涵、扩大地黄炮制品在中医临床的应用范围,并为临床上合理有效利用生地炭和熟地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