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绿原酸转化为新绿原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对新绿原酸产率的影响,优化绿原酸转化为新绿原酸的工艺参数,得到模型预测公式。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07℃,反应时间60 min,pH值为4.72时新绿原酸产率为64.20 %,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方程拟合良好。采用优选工艺制备新绿原酸并精制纯化,分别运用HPLC、1H-NMR、13C-NMR、ESI-MS等方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纯化后纯度达98.78%,收率为87.37%。  相似文献   

2.
李芳  李洁  王喻淇  董凡  陶雨凡  王少平  张加余 《中草药》2021,52(13):3810-3817
目的定性分析隐绿原酸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给予隐绿原酸后,采集血液、尿液和粪便并进行样品处理,采用UHPLC-Q-TOF/MS法检测各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通过相应的色谱保留行为、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质谱裂解规律、文献报道以及对照品比对,最终分析鉴定了47个代谢产物。其主要体内代谢途径为水解反应、异构化反应、甲基化、氢化、葡萄糖醛酸化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结论 UHPLC-Q-TOF/MS法能较全面地鉴定隐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隐绿原酸的药效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金莲花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金莲花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且重观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7.74%,RSD=1.18%。  相似文献   

4.
针刺及推拿治疗小儿脑积水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及推拿治疗小儿脑积水18例161000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刘世哲张铁161000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刘玉环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8例,发病年令7~12个月12例,12个月~2岁4例,2~3岁2例。男14例,女4例。病程1~2个月6例,2个月~6个月11例...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双黄连的免疫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绿原酸和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性。方法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试验观察注射用双黄连过敏原性;用大鼠、小鼠、豚鼠等同种、异种动物间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比较绿原酸和注射用双黄连过敏原性。结果注射用双黄连致敏性高于绿原酸。结论推测注射用双黄连作为一个复方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于绿原酸。  相似文献   

6.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测定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柱(4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2.65)30∶70,检测波长为328nm。结果:20批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干燥品计为0.060%~0.467%。结论:绿原酸可作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7.
补元消疳汤配合食疗治疗疳证18例胡科笔者用自拟补元消疳汤配合食疗治疗疳证,取得明显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8例小结于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8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人工喂养8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络合显色反应建立杜仲叶中绿原酸测定方法。方法绿原酸和铝离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通过分光光度计在530nm处测定显色溶液吸光度,计算绿原酸含量。结果线性相关方程Y=0.00392X-0.0067,r=0.9995。绿原酸浓度范围为1.7×10^-4~1.0×10^-2g·L^-1。结论络合显色法简单准确,满足了实验和生产常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动态观测采收期内贵州兴义地区黄褐毛忍冬品质。方法采用HPLC法,Agilient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0.4%磷酸(13∶8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327 nm。结果对一个月采收的13个样品进行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论黄褐毛忍冬中绿原酸的含量平均值为2.32%,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中金银花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1998年2月,作者采用透视下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横形或短斜形股骨干上中段骨折26例。经12~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5岁10个月...  相似文献   

11.
绿原酸致敏性的综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结果,结合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绿原酸的非致敏原性。方法:设定了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组(绿原酸20%~99%)、注射用绿原酸组、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和注射用绿原酸的透析内液组和外液组、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组作为受试药物,以豚鼠和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进行致敏性验证;采用LC-MS法鉴定了透析内液中大分子残留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结果:质量分数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其降解物和含小分子的透析外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质量分数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均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而低纯度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才与致敏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牵牛子生品、炒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记录总离子流图。结果:从牵牛子生品和炒品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共有化合物,其中7个酚酸类,1个黄酮苷类,1个酯类。结论:牵牛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牵牛子生品、炒品化学成分种类未发现变化,但成分含量发生变化,酚酸类成分咖啡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等峰强度均发生变化。其中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炒后含量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炒后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绿原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物的结构、反应位点,以及硫熏后金银花中绿原酸化学变化情况。方法:将绿原酸与亚硫酸钠置于温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LC-MS-IT-TOF)以及核磁共振波谱(1H-NMR)检测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并用LC-MS-IT-TOF检测硫熏后及未硫熏的金银花水提取液。结果:经过对碎片离子、分子裂解规律及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等质谱数据的分析,结合化学位移、峰强度以及峰裂分等核磁信号结果,初步鉴定绿原酸与亚硫酸钠的生成产物为绿原酸α,β-不饱和羰基加成产物:3-{[3-(3,4-二羟基苯基)-2-磺丙基]氧基}-1,4,5-三羟基环己烷-1-羧酸或者3-{[3-(3,4-二羟基苯基)-3-磺丙基]氧基}-1,4,5-三羟基环己烷-1-羧酸,并在硫磺熏蒸金银花中检测到与加成产物相同的特征碎片,而在未硫熏金银花中没有发现。结论:该研究首次证明了绿原酸与亚硫酸反应产物结构和反应位点,并检测到硫熏金银花中的绿原酸亚硫酸加成产物。尽管目前尚未明确金银花硫熏后产生的亚硫酸加成化合物对金银花功效和毒理活性影响,仍应关注硫熏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该研究还可为含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中药硫熏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60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共观察狼疮性肾炎60例,在服中药1个月左右,根据其治疗效果、病人对原用激素的反应情况,分为4组进行系统观察。①服中药后症状未改善,并且必须加大激素用量18例。②服中药后,症状明显改善,而递减原激素用量后,未出现反跳18例。③服中药后,无法递减激素量,但能维持病情稳定13例。④单纯中药治疗,未用过激素11例。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在研究银黄注射液稳定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修林  何雁 《中成药》1994,16(11):51-53
本文选银黄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绿原酸(C16H18O9)与黄苓甙(C21H18O11)的含量作为指标,测定其含量变化。用BASIC语言编制出易于操作的中文屏幕提示“人机对活”计算程序,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算出了相关系数r,测定出银黄注射液的活化能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同一批菊花在简易库和冷藏库中贮藏33个月,定期取出菊花样品日光下观察色泽和质地,烘干法测定水分,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菊花贮藏27个月后,在简易库中的色泽由黄白色加深为黄褐色,质地由轻柔润变为脆易碎;在冷藏库的色泽加深为浅黄褐色,质地保持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绿原酸含量在27个月后下降明显,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15个月后显著降低,而在冷藏库中基本不变;简易库中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在15个月后出现了升高现象,而在冷藏库中则在27个月后出现升高现象。但不论是简易库还是冷藏库,菊花中水分、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之内。结论:综合而言,冷藏库的贮藏有利于保持菊花的色泽、质地和质量,建议在简易库中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7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苗族药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花青素A2和杠柳毒苷的含量。收集各产地样品根系土壤,并进行多种土壤因子检测。利用ArcGIS软件提取气候数据,GPS记录地形数据。利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药材中的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双变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建立了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其结果,新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呈负相关;绿原酸与最干月降水呈负相关;隐绿原酸与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暖季节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硒呈正相关;异绿原酸B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的影响,与有效铁和钼呈正相关,与全磷和有效磷呈负相关;异绿原酸A与钼呈正相关,与降水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异绿原酸C与交换性镁呈正相关;原花青素A2与钼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呈负相关;杠柳毒苷与降水变异系数负相关。结论 明确了黑骨藤中8个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黑骨藤引种栽培、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以及进一步研究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与黑骨藤品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口炎清颗粒中绿原酸HPLC测定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口炎清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以依利特 C1 8柱为分析柱 ,乙腈 - 0 .4 %磷酸 (90∶ 10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 m in,32 7nm为检测波长 ,对口炎清颗粒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了 HPL C测定 ,并对储藏过程中绿原酸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回收率达 99%以上 ,口炎清颗粒中绿原酸在 18个月内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本文 HPL C方法稳定可靠 ,适宜于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张希  许旭东  田瑜  尚海 《中草药》2020,51(4):937-942
目的设计并合成天然产物绿原酸的酰胺类衍生物,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绿原酸为起始原料,经保护、缩合、脱保护3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盲肠腺癌HCT-8细胞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0个绿原酸取代的苯甲酰胺及苯乙酰胺类衍生物B1~B5、C1~C5,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及HR-ESI-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0个绿原酸衍生物对3株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衍生物B2对HeLa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所有的衍生物均对HCT-8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均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结论10个绿原酸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部分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和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心肌细胞,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LPS+50μg/m L绿原酸组、LPS+100μg/m L绿原酸组、LPS+200μg/m L绿原酸组;采用CCK8试验分析绿原酸对心肌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绿原酸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ELISA法分析绿原酸对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探讨绿原酸对心肌细胞MEK/ER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LPS诱导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52.3±4.2)%,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0.7)%;LPS诱导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为(1702±287)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9±102)pg/mL;LPS诱导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198±24)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1±13)pg/mL;LPS诱导组较正常对照组MEK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LPS诱导组相比,绿原酸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其凋亡、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抑制MEK/p-ERK蛋白的表达,相对于LPS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原酸可降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