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经骶尾旁入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4年之间诊治的23例成人骶前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尾或会阴部疼痛伴肛门坠胀,直肠腔内B超和MRI检查准确率100%。手术采用经骶尾旁入路,21例囊肿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无直肠损伤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骶前囊肿常无典型临床表现,直肠腔内B超可作为初步诊断的首选检查。经骶尾旁入路可以治疗大多数骶前囊肿,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明显降低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经骶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36例骶前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骶前肿瘤包括1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占72.2%,恶性肿瘤27.8%。其中经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第4骶骨以下、并与周围重要脏器无粘连及指诊可触及瘤体一半、并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的23例入选经骶入路手术组。全组手术时间43~210(平均94)min;出血量为30~2000(平均350)ml;住院时间8~16(平均10.7)d。患者无术后死亡。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19例,均实施经骶尾部入路治疗,囊肿体积测量2cm×2cm~16cm×18cm,平均直径为(8.28±3.18)cm,其中11例实施改良Kraske术式,8例实施Mason术式,治疗后随访两年,观察复发情况,并统计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11例,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改良Kraske术式手术时间121~163min,平均(136.93±24.29)min,术中出血量159~224mL,平均(186.29±35.12)mL,术后静脉出血1例(9.09%),切口感染1例(9.09%),并发症发生率18.18%;Mason术式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6.54±21.76)min,术中出血量135~171mL,平均(126.25±12.83)mL,术后切口感染1例(9.09%);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2.94±2.10)个月;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26%,再次实施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彻底、复发率低,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优先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6.
曹加忠张玉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10):790-791
分析改良横弧形切口经骶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的临床效果。2013年5月—2015年5月骶前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经骶入路,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口,观察组给予改良横弧形切口,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随访12个月生存率、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皮样囊肿、良性畸胎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良性间质瘤、神经鞘瘤等,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生存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改良横弧形切口经骶入路手术治疗骶前肿瘤较传统切口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骶前病变切除手术入路--经S3~5双开门途径. 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月,收治5例骶前病变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84岁.临床表现:肛门坠胀1例,排大便困难及大便带血2例,无症状2例.指肛检查:2例触及直肠包块,3例骶前肿瘤未能触及包块.B超、CT、MRI等检查提示骶前占位3例,直肠肿瘤2例.病变组织大小4 cm×3 cm×3 cm~20锄×15 cm×13 cm.病程12~50 d,平均18 d.采用经S3~5双开门途径暴露病灶,常规方法 完整切除. 结果 5例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直肠损伤、盆腔神经直接损伤、盆底结构破坏等.入路时间12~28 min,平均20 min;入路时出血30~130 mL,平均80 mL;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100~350 mL,平均28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骶前畸胎瘤、皮样囊肿、梭状细胞瘤各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会阴部感觉减退,无大小便失禁.6个月后感觉减退者全部恢复,X线片示开窗骶骨均骨性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无骶骨缺损及骨盆稳定性破坏,无骶髂关节炎发生,B超、CT或MRI检查未见病变复发. 结论 经S3~5双开门的骶前病变手术入路术 野浅、暴露充分,不造成骶骨缺损和严重骶神经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睡盆腔低位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5月至1999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肿瘤9例。其中,囊肿1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2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骶尾入路切创造,无任何并发症,切品无感染,Ⅰ期愈合。随访6月至4年,无一复发。结论:经骶尾入路盆腔低位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肛肠外科较理想的手术方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范培锡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4(1):57-57
直肠癌侵犯骶尾骨和盆腔组织器官是直肠切除的两大难题。作者采用部分骶骨切除治疗侵犯骶尾部直肠癌3例,平均手术时间7h。平均出血量1500ml,术后恢复顺利。作者认为:此术式适应于骶2平面以下可完全切除的直肠癌;无远处转移和不易清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操作应注意结扎两侧髂内动脉、骨钳咬除骶骨,适度多保留骶骨能减少出血和其它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骶前发育性囊肿22例诊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骶前发育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确诊时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29.5岁.根据术中测量,囊肿直径(8.3±2.7)cm.包括表皮样囊肿6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12例(2例伴恶变).手术方式为经骶尾部入路18例,经腹手术3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手术1例.各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分别为:改良Kraske术(142±43)min/(192±149)ml,Mason术(102±27)min/(54±37)ml,经腹手术(147±25)min/(117±76)ml,1例联合入路手术为360 min/1000 ml.并发症为:骶尾部入路组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1例(6.3%),术后伤口感染1例(6.3%);联合入路组术后骶尾部伤口感染1例;经腹手术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0个月(9~92个月).20例良性病例中复发2例,其中经骶尾部入路1例(复发率5.9%),经腹手术1例.结论 骶前发育性囊肿虽生长缓慢,但有一定恶变风险,延迟治疗可增加日后手术切除的难度,故一经发现,应以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为原则.经骶尾部入路直达肿瘤部位,创伤小,并发症少,必要时可与经腹手术联合应用,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男,17岁。运动后血尿3周,B超发现膀胱后方囊性包块收入院。全程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病及排尿困难。无腹痛,腹胀。大便正常。查体:直肠左侧壁可触及一囊性包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无触痛。 相似文献
17.
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 11例经腹腔前方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经验与综合文献报道的经腹腔侧方入路和经腰腹膜后入路的术式进行探讨 ,总结如下。一、经腹腔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全麻后仰卧位 ,患侧腰部垫高。经脐部建立气腹后穿刺套管 ,在腹腔镜监视下穿刺其余各套管。术中维持气腹压力在 10 5~ 15mmHg ,取头高足低位并稍向健侧倾斜。1.右肾上腺手术 :常需要 4~ 5支穿刺套管 ,脐部直径 11mm套管用于腹腔镜 ;脐上右侧直径 11mm套管用于拉钩、钛夹钳及分离钳操作 ;右肋缘下及中上腹处各 1支直径 5 5mm套管用于分离钳操作 ;左肋缘下直径 11mm… 相似文献
18.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行椎板减压术后,分别对囊肿进行处理。13例行囊肿大部切除后,重新缝合残余部分以包绕囊内神经根;8例囊肿大部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2例囊肿切开旷置。随访时间3个月~11年2个月,平均30.2个月,观察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术中的病理特点,术后并发症,以及X线片、CT、CTM、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可清晰地显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有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性硬脊膜缺陷所致。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术后以不放引流条及忌平卧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前壁切开入路假性囊肿-胃吻合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3 例)、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外科(1 例)、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1 例)共5 例胰腺假性囊肿行腹腔镜下胃前壁切开入路胰胃吻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2 例为胰腺术后胰漏所致假性囊肿,2 例为急性胰腺炎所致假性囊肿,1 例为胰腺外伤后所致假性囊肿。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无胰漏、胃漏、消化道出血等。术后随访2~24 个月,无反复发作胰腺炎、囊肿腔内感染及囊肿复发。结论 腹腔镜胃前壁切开入路囊肿-胃吻合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合适病例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王庭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6):657-65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9月期间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12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腔内B超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术前MRI检查结果中1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2例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而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结果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为6例。结论 MRI检查能多方位显示骶前囊肿本身特点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