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51岁。2014年1月因左乳肿物就诊我院,并于我科行"左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提示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PR(-),HER-2(+)。先予"AT"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2014年3月在我院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肿物大小3 cm×2 cm×2 cm,肿物间及肿物周围乳腺组织胶原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区域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腋窝淋巴结19/24),淋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42岁,2年前在外院行右侧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行CAF方案化疗4次,2个月前发现左侧乳腺由内侧开始出现红肿,并逐渐遍布整个左乳,有疼痛感,不伴乳头溢液,体查:体温36.6℃。右胸壁见纵彤长22cm切口瘢痕,未触及异常包块;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41岁,未绝经,KPS评分为80。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而就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房有一低回声包块。遂于当地医院行右乳房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约1cm×1cm×1cm大小。12d后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检测ER(+)、PR(+)、c-erbB-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4/5)。拆线后1周开始放疗,总剂量为50Gy(术区+同侧腋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性、预后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小管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4%.11例患者8例可触及肿块.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1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伴腋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6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7例.术后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单纯内分泌治疗,其他6例患者行联合辅助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乳腺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以骨、肺、肝、脑等部位转移比较常见,舌转移相对罕见。舌转移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言语不清等表现,影响正常交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笔者收治了1例乳腺癌舌转移患者,经局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后获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02年7月因“右侧乳腺占位”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9/9),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氟尿嘧啶+蒽环类+环磷酰胺方案治疗5周期,右胸壁+锁骨区调强放疗50 Gy/25次,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0岁,于2000年3月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左乳腺单纯癌部分为导管癌,伴胸壁、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术后予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放疗及口服三苯氧胺治疗。2004年2月因肺肝多发转移入院,给予口服希罗达1.5g/次,2次/d。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0岁,因"左侧腰腹部不适10余天"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于2008年、2010年先后发现左侧及右侧乳房肿物,无疼痛,无发热,外院B超示乳房肿瘤,乳房肿物活检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行化疗+乳腺肿瘤根治术+化疗.2011年3月发现左侧腋下小结节,于外院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略阳医院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63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10.36%)患者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50例(7.85%),远处转移16例(2.51%);术后3~4年内发生复发与远处转移者47例(71.21%)。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有关,与患者有无家族史无关。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ER/PR表达情况及术后是否接受正规的辅助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重视乳腺癌术后随访,规范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化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E+T)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7例IIa~IIIa期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于保乳术前行3周E+T方案新辅助化疗,且患者化疗前均检测空芯针穿刺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及Bcl-2表达情况。评价临床及病理疗效并评估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个或6个疗程的术前3周E+T新辅助化疗,5例IIIa期患者化疗后降期为IIb;患者均于化疗后12~16 d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9.72%,病理性完全缓解(pCR)率为17.76%,腋窝淋巴结转阴率为54.76%。不同ER、PR、Ki-67、p53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HER-2、Bcl-2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除出现IV度白细胞减少5例、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外,其余毒性反应均可耐受。86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复发转移19例,死亡6例,2例出现对侧乳腺癌,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可获得较高的p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ER、PR、Ki-67、p53可作为E+T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c-erbB-2的表达与ER、PR,以及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而行手术切除加腋窝清扫的乳腺癌病人34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ER及PR;比较c-erbB-2表达与ER、PR、腋窝淋巴结、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c-erbB-2阳性表达者占48.2%,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的c-erbB-2阳性表达为69.6%,而淋巴结阴性者则为34.6%(P〈0.001)。ER、PR均阳性且c-erbB-2表达也阳性者为38.1%;而ER、PR均阴性、c-erbB-2阳性者达64.6%(P〈0.001)。仅ER阳性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表达分别是40.7%和69.2%(P(0.001)。仅PR阳性和阴性者的c-erbB-2阳性分别为46.4%和49.7%(P〉0.05)。〈2cm和2~5cm肿瘤的c-erbB-2阳性率分别是47.1%和48.8%(P〉0.05)。导管内癌和黏液癌的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达73.8%和60.0%。结论:c-erbB-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与PR和肿瘤大小不相关。c-erbB-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环磷酰胺(DC方案)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DT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麦默通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可手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DC组(35例),DT组(38例),分别给予DC方案,DT方案化疗3个周期,DC组35例,DT组38例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DC组,DT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化疗前后ER、PR、HER2变化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DT组优于D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均为阴性患者对化疗敏感,DT方案对于HER2高表达患者疗更敏感。结论DT及DC新辅助化疗方案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效,DT方案优于DC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切除活检在乳腺癌分期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3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305例(根据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无新辅助化疗组)行乳腺癌各式改良根治术与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切除活检患者的相关临床与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信息,分析内乳淋巴结对乳腺癌分期与治疗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共收集乳腺癌患者67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5例(67.2%),内乳淋巴结转移者23例(34.3%);乳腺癌淋巴结病理(pN)分期改变者23例(34.3%),乳腺癌肿瘤病理(pTNM)分期改变者8例(11.9%)。无新辅助化疗组共收集乳腺癌患者238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5例(65.1%),内乳淋巴结转移者30例(12.6%);乳腺癌pN分期改变者30例(12.6%),pTNM分期改变者23例(9。66%)。新辅助化疗组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组(χ2=15.7,P〈0.05),pTNM分期改变率也明显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组贸(χ2=5.3,P〈0.05)。结论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pN分期、pTNM分期有一定的影响。新辅助化疗不能使所有内乳淋巴结转移癌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活检不仅可完善乳腺癌pN和pTNM分期,而且能够指导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内乳区局部过度治疗,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应用诺曼图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pT 1期原发性早期胃癌患者;(2)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进展期胃癌、残胃癌或既往行胃切除术的患者;(2)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分期为早期的胃癌患者;(3)其他类型胃肿...  相似文献   

16.
较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较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6月~2006年9月我院对24例肿瘤直径〉3cm的乳腺癌行空心针穿刺活检,以紫杉醇和(或)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化疗后7~10d行保乳手术。结果24例接受2~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临床完全缓解率(CR)12.5%(3/24),部分缓解率(PR)87.5%(21/24),病理完全缓解率(pCR)8.3%(2/24)。14例成功完成保留乳房手术,保留乳房率58.3%(14/24),7例不符合保留乳房规范直接行改良根治术,3例术中冰冻切缘阳性改行改良根治术。24例随访5~44个月,中位时间24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较大的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缩小降期后,使相当部分患者获得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术后复发和转移预测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胃间质瘤患者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9岁(33~74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内11例复发转移,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5.5岁.收集11例复发及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年间49例胃间质瘤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7~89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转移.此11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11例,CD34(+)10例,Vim(+)10例,SMA(+)4例,S-100(+)2例,未见DES和CK表达.局部复发2例,4例出现肝转移,2例肝转移合并腹腔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腹腔广泛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50 HPF,术中肿瘤破裂及高危患者是胃间质瘤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胃间质瘤高危患者及术中肿瘤破裂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大.术中完整切除肿瘤避免破裂及高危患者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是预防复发和的重要方法.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也应积极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乳腺癌和84例未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标本化疗前或术前和术后ER、PR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ER、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ER、PR的阳性率分别从化疗前的51.67%、43.33%变为术后的71.67%、56.67%,而对照组基本没变化;新辅助化疗组ER、PR表达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26.67%、16.67%,表达强度改变为38.33%、43.33%,对照组ER、PR表达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3.57%、1.19%,表达强度改变为11.9%、1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影响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有可能上调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9.
176例Ⅱ、Ⅲ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病情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7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影响Ⅱ、Ⅲ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的重要因素有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部位以及ER/PR和HER2表达状况。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影像学检查无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3)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加D 2淋巴结清扫术;(4)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