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疗护理的费用支付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实施家庭医疗与护理。以同类病人的住院结果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两组病人各项费用支出的平均水平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家庭医疗护理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用为312.8元,95%,95%参考范围是25-34335元,日平均费用为5.2元,均低于同类病人住院费用的平均3水平。在各种收费项目中,药品费在总费用中占了86.95%。对社区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是病人的病情和收入情况。结论 社区家庭医疗护理不但可以达到同类病人住院治疗的相同效果,且经济、方便、可以满足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住院难题。  相似文献   

2.
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深化了 ,原有的主要以针对疾病的卫生服务体系面对大量的健康问题仅仅是杯水车薪 ,医疗费用的高涨与保障“人人健康”目标也有很大的矛盾和压力 ,因此必须寻找一种“低投入 ,高产出”的新的服务模式 ,社区护理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 ,走向家庭 ,病人将会在社区里得到更多的医疗和护理。要保证病人得以在不同于医院条件下的康复 ,这是摆在我们社区护理人员面前的一门新课题。1 社区护理的现状1 .1 社区护理人员现状 随着医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社区为现场,实施家庭医疗干预试验,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实施家庭医疗护理干预;以同期、同类住院病人作对照,采用多元逐步线性顺归方法分析了两组病人的心理健康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病人与住院病人在症状、体征等生理机能方面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社区病人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康复略优于住院病人。结论 家庭医疗护理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恢复更有利,因此,开展家庭医疗护理干预是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就医难、住院更难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我国国情及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社区护理的模式。方法参照英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社区护理模式,结合本地区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为有需要的家庭或个体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有健康问题的人员给予干预;对特定区域居民进行普查,发现慢性病病人,成立慢性病支持小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果经过四年多社区护理实践,凡接受过上门护理服务的家庭或个体的保健意识与健康知识普遍提高,降低了慢性病病人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产后妇女康复质量及婴儿护理技巧,从探访人数与次数的增加显示,上门护理服务已逐渐被群众接受。结论实施上门护理服务和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活动,能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有利于减轻基层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有利于社区健康促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在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社区护理提供了实践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区鼻饲病人护理及陪护者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恩玲 《中国校医》2011,25(11):851-852
目的加强社区鼻饲病人护理,倡导居家养老,提高家庭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早期做好家庭病人评估,加强护理,积极开展病人陪人健康指导,同时,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持续开展。结果社区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社区居民健康基本需求,家庭病人康复有保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受到居民认可和欢迎,社区居民更加安居乐业。结论社区医疗护理人员真正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居民基本健康问题不出家门就得以解决。这不仅大大方便家庭病人,也缓解大医院压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居民及家庭病人健康受益,为推进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进行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6.
纪海燕 《现代保健》2010,(33):110-111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和护理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做法是重视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低血糖的防治、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是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5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追踪报道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半年时间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总体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我国国情及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社区护理的模式。方法 参照英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社区护理模式,结合本地区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低的实际情况,为有需要的家庭或个体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有健康问题的人员给予干预;对特定区域居民进行普查,发现慢性病痛人,成立慢性病支持小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果 经过四年多社区护理实践,凡接受过上门护理服务的家庭或个体的保健意识与健康知识普遍提高,降低了慢性病痛人年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提高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产后妇女康复质量及婴儿护理技巧,从探访人数与次数的增加显示,上门护理服务已逐渐被群众接受。结论 实施上门护理服务和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活动,能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有利于减轻基层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有利于社区健康促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在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社区护理提供了实践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照护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居家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3月本院收治的84例COPD稳定期患者以随机数值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照护模式护理和常规随访护理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健康促进行为、心...  相似文献   

10.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与医疗保证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的内涵已从单一的临床医疗质量转变为临床疗效、服务、时间、费用等诸方面的综合质量。如何提高医疗质量,达到病人所期望的“疗效高、服务好、时间短、费用低”,是新时期医院立足的根本。目前,我国医院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完善了医院的质量保证机制,一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已被采用并逐渐完善。1 质量监控网络 目前我国医院根据医疗质量形成特点和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层次,实行的是三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家庭护理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作者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有关条目,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家庭护理管理制度.家庭护理管理制度包括:①社区护士入户制度;②家庭病床建床制度;③家庭护理环境管理制度;④家庭护理操作制度;⑤家庭医疗护理文件管理制度;⑥安全管理制度;⑦家庭分级护理制度;⑧家庭病床结床制度.通过护理实践,使家庭护理管理逐渐向科学化管理迈进,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信誉度,增强社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综合改革针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和新型补偿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查阅某医院会计报表,比较综合改革前后患者医药负担。利用数据测算,分析医疗服务收费的增加和政府专项补助是否能够弥补药品差价收入。结果门诊费用略有下降,住院费用略有上升,患者医疗负担未能降低。医疗服务收入的增加弥补了药品差价收入的减少,新型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结论药品零差价降低了患者药品费用,但是病人总医疗费用不降反升,加强医疗总费用控制才能减轻病人负担。政府对医院药占比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总体医疗费用的增加。医院对于医药价格调整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区域医疗市场的医疗价格对于医院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实施单病种限价以来的医药费用和相关医疗质量指标的变 化。方法实施单病种限价前后医药费用和医疗质量指标的比较。结果经过半年的实践,收治 符合单病种限价病人&!例,病人费用较前大幅度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天数缩短,用药合 理,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医院收治的病人增加,收入增加,病人药品的费用大幅度降低,医院的知名 度显著提高,扩大了影响。结论单病种限价收费能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医药费用,对规范医院管理 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社区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开始逐步取代急性传染病而成为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1]。慢性病病情顽固,患者可能终身带病,有些则终身残疾,这些特点决定了患者住院时间的有限性,其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治疗护理。因此,对慢性病人实施居家护理已成为社区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新形势下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医疗护理高风险的特性越发显得突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法律常识,规范护理行为,尽早认识风险隐患,保证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医生服务路径"对社区慢性病人的疾病管理、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纳入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下属10家社康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 200例社区慢性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实施"家庭医生服务路径";对照组接受常规家庭医生服务;持续1年后对比2组病人管理效果、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档案资料完整率91.8%,高于对照组82.0%;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4.2±1.3)分,高于对照组(10.8±3.2)分;治疗后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年度医疗费用(2 357.8±215.8)元,低于对照组(3 556.8±287.5)元。结论 "家庭医生服务路径"有助于提升社区慢性病人的疾病管理效率、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卫生工作进入市场经济后,面临着新的考验,拓展社区服务,推行全科医疗,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进入家庭、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也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作为社区护士要适应这一需要和变化,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对护理工作的内涵有所拓宽,对护理工作的外延有新拓展,才能扭转被动的单纯的医院护理服务模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笔者2年的社区工作实践,认为社区护士应着重加强以下几点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改善社区管理现状,探索科学的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开展了社区常见家庭护理问题的临床护理路径探索。方法社区家庭护理专职护士对社区患者按照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系统开展护理操作,并与未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的社区患者进行比较,开展专职护士间的比较,达到探索科学临床护理路径的目标。结果进入社区家庭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转归情况与社区接受一般护理治疗无差异,在许多护理学指标方面都显示出管理优势,在护理造作质量的优秀率上进入路径操作高于一般临床护理,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一般护理治疗患者。结论社区临床护理路径这一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被引入,其高品质、低费用的服务宗旨符合我国目前的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金芝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71-17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和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把医疗和康复服务扩展到社区和家庭,已成为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家庭病床以方便病人、利于康复而深受社会欢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接受家庭治疗.本文就糖尿病实行家庭病床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未艾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4):308-308,305
在欧洲,数字化医疗是发展全面和理想的医疗服务的必由之路.眼下的医疗模式包括医院内医护、疗养保健院服务、家庭或社区医疗服务.传统的家庭医疗要求护士和病人的人数比例在1:1,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力在逐渐减少,只能勉强应付每天的就诊病人.  相似文献   

20.
龚苗 《社区卫生保健》2011,(4):280-281,285
家庭输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患者与家属、缓解医院病床紧张状况、费用低廉等特点,受到高龄老年患者和家属的欢迎。但因为家庭输液是在远离医院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同时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l_2],因此识别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