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在国内外早有报导。在国外有Adachi(1928)、塜本(1929)、Sonneland(1958)等对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数目、起始状态进行了调查。在国人方面有宫下(1935)和蔡德亨(1965)等人进行过观察。为积累国人体质解剖学材料,我们调查了218具尸体(成人38、儿童180),其中儿童多数为1—3岁。对肠系膜上动脉的结肠支的数目、起始状态及分布作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小肠、结肠及胰腺、十二指肠之一部,本文只观察了分布于结肠部分的动脉分支状况。一般解剖学教科书对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等均有概括的记载。有关这方面的专题报导,就所能查阅的文献主要有Ada-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侧支循环通路假性闭塞的原因和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生共同回顾性分析15例该类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15例假性闭塞中,临床基础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12例,肝血管瘤3例。假性闭塞位于肝总动脉与腹腔动脉分叉处者8例,肝总动脉分出胃十二指肠动脉支处6例,1例右肝动脉直接起源于腹腔动脉,并在其分叉处发生假性闭塞。该假性闭塞于腹腔动脉造影时呈闭塞状态,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却完全通畅,似静脉瓣样,并且导丝、导管能够顺利通过该闭塞处。结论:这一少见现象可能与其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解剖学变异有关,了解此征象对于指导介入插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7岁,CT发现肝血管瘤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术中造影显示:肝左动脉起自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肝右动脉通过胃十二指肠动脉之侧支支与肠系膜上动脉连接。肝总动脉略细,管壁光滑。吻合支较粗大,管壁光滑。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时对方动脉显影清晰。  相似文献   

5.
李健  朱洪连 《医学信息》1999,12(6):48-49
目的:为了寻找诊断小肠出血病因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进行了肠膜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5例发现了出血病灶,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结论:肠系膜动脉造影是对小肠出血兼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的敏感手段,但受出血灶血管分布多少的影响,与术中内镜检查配合可提高出血病因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研究小肠绒毛微循环的改变,我们结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分钟,再灌流1小时,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小肠绒毛微血管和淋巴管,以及固有膜、上皮的变化。取材前由主动脉灌注1%硝酸银墨汁。光镜下可见小肠绒毛的主要变化从轻到重表现为:1.固有膜内扩张的血管数目增多,腔内  相似文献   

7.
了解鼻中隔动脉血管的来源、配布、管径和走行,对进一步开展鼻的显微整形外科具有重要的意义。供应鼻中隔的动脉主要有发自眼动脉的筛前和筛后动脉、上颌动脉的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以及发自面动脉主干和上唇动脉的鼻中隔支。这些血管在鼻中隔内形成广泛的毛细血管丛或网,在鼻中隔的前下部形成黎氏动脉血管丛。源于面动脉的鼻中隔支,国内曾有人报道,但在一般经典解剖学中描述都较简单。为了搜集国人资料和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我们对50例(男30,女20)100侧成人尸体的面动脉鼻中隔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何尚宽在一成人标本解剖中见其肝总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行近肝门处依次分支为肝右动脉、胃右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和胆囊动脉(见附图)。肝总动脉在距肠系膜上动脉起点1.6cm处右侧壁发出,外径4mm,干长6.5cm,至未...  相似文献   

9.
左结肠动脉作为一个单干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罕见。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组1986年出版的《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中所收集五篇文献共722例标本中,尚未报道过这种变异。我们在一例男性成年尸体解剖时发现一例,报道如下:自肠系膜上动脉距起始部3.1cm处,发出左结肠动脉,外径2.6mm,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角度为90°,有同名静脉伴行于腹膜壁层后方行向左下分为升、降二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吻合构成边缘动脉,其长度为5.4cm,分叉点距降结肠水平距离为4.7cm,供应结肠左曲和降结肠的血液(附图)。了解左结肠动脉的这一解剖变异特点,对临床结肠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70具成人尸体(男性40具,女性30具)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距离,各动脉的直径,以及用圆形分布理论统计分析各动脉干与主动脉腹部间的平均夹角,并对动脉干纵轴的方向,动脉起始部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动脉干的类型做了解剖学观察,并讨论了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70具成人尸体(男性40具,女性30具)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距离,各动脉的直径,以及用圆形分布理论统计分析各动脉干与主动脉腹部间的平均夹角,并对动脉干纵轴的方向,动脉起始部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动脉干的类型做了解剖学观察,并讨论了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125例中国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枝,结果如下: 肠系膜下动脉的起点平面,多平第三腰椎及三、四腰椎间盘高度(89.6%),腹主动脉分叉的位置,多平第四腰椎及四、五腰椎间盘高度(86.4%),两者间的高低变动常相一致。左结肠动脉除有二例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外,均由肠系膜下动脉发出。乙状结肠动脉的数目为1—4枝,其中以一枝(42.4%)和二枝(45.6%)的较多。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为0—4枝,其中以一枝(40%)和二枝(32.8%)的较多。肠系膜下动脉范围内,边缘动脉的吻合可分为三型。多数边缘动脉吻合到达乙状结肠直肠动脉(64%)。本文就肠系膜下动脉下分分枝的命名和边缘动脉及“Sudeck氏点”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动脉的正常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200例正常成人的肠系膜上动脉(SMA)CT分析,总结SMA的正常CT解剖。方法 选定在左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层面进行测量。结果SMA直径为(6.5±2.4)mm,均值为7.0 mm,最大值≤10mm。结论 CT能较好地反映SMA的正常解剖。  相似文献   

14.
王均干 《中国微循环》2009,13(6):575-57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embolism,SMAE)是一种少见外科急腹症。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误治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快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成为关键。本科明确诊断一例,并通过复习文献,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肝固有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在解剖一6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该尸体肝动脉变异与献报道有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二天前下车时突发腹部阵发性胀痛,于2000年6月19日入内科,以“急性胃炎”治疗二天不见好转,且加重,出现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三次,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排气、排便停止,无发热,以肠梗阻转入外科。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12kPa,腹部膨隆,腹中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扪及肝脾及腹部包块,叩呈浊音,移动性浊疸阳性,肠鸣音减弱3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胸腹联透可见腹中部阶梯状液平面,血常规WBC14.7×10~9/L,N:0.76,尿常规正常。入院诊断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占3.76%。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腹部标本时,发现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般情况下,左结肠动脉单独或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未见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分支到降结肠.而在清理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时,发现有一动脉在胰腺下缘处自肠系膜上动脉(直径7.86mm)发出.发出后,经腹膜壁层的后方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吻合,降支与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18mm,全长14.30cm.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在人体变异相对较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具男尸年龄约5余岁,其主动脉穿膈肌后,紧贴主动脉裂孔下方稍偏左处发出胃脾动脉干,长约2.4cm,由此干发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