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伟  张晶  齐晓丹 《中国药房》2012,(33):3102-3105
目的:制备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并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渗透压物质,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流化床包衣法包衣;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增塑剂癸二酸二丁酯(DBS)用量、包衣增重、包衣液(醋酸纤维素的丙酮-异丙醇溶液)浓度对微丸释放的影响,优选包衣处方。按最优处方制备3批微丸并以累积释放度与时间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拟合来考察其释药特征。结果:增塑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为4%,包衣液浓度为1%;所制备的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放特征(r=0.9996,0.9995,0.9989),释放动力以渗透压为主。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12h内释药恒定。  相似文献   

2.
周苏  冯晶  郭斌 《中国药房》2011,(21):1970-1972
目的:制备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并对其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以致孔剂聚乙二醇的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因素,以释放度的综合指标L值为指标优化包衣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及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相似因子值均小于50,表明聚乙二醇、DBP的用量及包衣增重对制剂的释放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最佳包衣处方中聚乙二醇为30%,DBP为20%,包衣增重为4%;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L值分别为13.99、11.15、8.37,12h累积释药百分率大于90%,释药模型特征为零级释药。结论:按最佳处方制得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h内可稳定释药,且释放完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包衣处方对盐酸文拉法辛口服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的影响,并优选最佳包衣处方。方法考察聚乙二醇400(PEG400)的用量、包衣增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种类和用量4个因素对释放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包衣处方。结果盐酸文拉法辛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规律,释药速率受致孔剂、增塑剂、衣膜厚度的影响均较大。结论通过对包衣处方的优化,盐酸文拉法辛口服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能够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4.
度米芬渗透泵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凤慈  陈亮  宋宏宇 《中国药房》2005,16(22):1697-1699
目的:制备度米芬渗透泵片,并考察、分析其释药机制。方法: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包衣工艺,测定不同处方制剂累积释药百分率,研究渗透泵片的制剂学特征及释药机制。结果: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和包衣膜厚度对药物释放均有影响。优化包衣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400用量12%、包衣膜厚度10mg。喷雾速度、温度、转速对释药行为无影响。结论:改变度米芬渗透泵片包衣成分的组成,制剂可持续12h释药;该制剂释药机理包括扩散和渗透泵原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氢氯噻嗪-羟丙基-β-环糊精(HCTZ-HP-β-CD)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方法 采用中和法制备HCTZ-HP-β-CD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进行表征;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包衣膜处方,并对优化处方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优化后的氢氯噻嗪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12 h内符合零级释药模型,累积释放度达到90%。结论 以HCTZ-HP-β-CD包合物为中间体,可制成12 h内零级释药特征显著的微孔渗透泵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盐酸沙格雷酯渗透泵控释片。方法:采用单冲压片工艺,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渗透泵片,考察不同的渗透促进剂,包衣增重,释药孔大小对累积释药百分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的含量和释放度。结果:采用柠檬酸为渗透促进剂,包衣处方为醋酸纤维素2%,聚乙二醇400用量8%、包衣增重7%,释药孔径0.5mm,得到渗透泵片在2h释药为9.5%,6h释药46.1%,12h释药96.01%。结论:通过调节促渗剂、包衣增重和释药孔径,盐酸沙格雷酯可以实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对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对处方及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进行筛选,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所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工艺重现性较好;羟丙甲纤维素(HPMC)K15m的用量、PEG4000的用量和包衣增重对渗透泵片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影响;所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在12小时内有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结论:此种处方工艺简单易行,体外释药曲线平稳恒定,可以克服和改善目前该普通制剂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张冠男  白靖  曹德英 《中国药房》2012,(29):2740-2743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含药层助悬剂聚氧化乙烯(PEO)200000的用量、促渗剂氯化钠的用量、致孔剂聚乙二醇(PEG)2000的含量及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尼莫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参照《中国药典》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处方为含药层PEO20000080mg,氯化钠10mg,助推层PEO500000040mg,PEG2000用量8%,包衣增重8%。所制片剂释药速率恒定,12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结论:尼莫地平双层渗透泵片工艺稳定,体外释放行为在12h内具有明显的零级释放特征(r=0.9903),达到了控释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盐酸奥昔布宁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并筛选出最佳处方。方法: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渗透泵片的促渗剂含量,致孔剂含量以及包衣增重的改变对其体外释放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从而确定出最佳处方。结果:该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由渗透压驱动的,片芯促渗剂的含量,致孔剂的用量,包衣增重对于释药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的处方制备的控释片释放度符合要求,药物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并探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芯,以包衣增重、醋酸纤维素用量、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包衣处方,通过薄膜包衣法制备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考察其释放度;分别单剂量给予家兔缓释片和市售普通片,评价其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以天麻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氯化钠(NaCl)和α-乳糖等量递增法混匀,制得片重为200 mg的含药片芯;最优包衣处方为包衣增重2%、醋酸纤维素用量5%、PEG 400用量6.5%。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参比制剂相比,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12 h内缓慢释药。家兔单剂量给予缓释片和市售普通片后,二者在家兔体内的t1/2分别为4.971 h和1.793 h,AUC0-∞分别为9.405 μg·mL-1·h-1和3.253 μg·mL-1·h-1结论:所制备的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可以作为天麻素新剂型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并制备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剂.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以释放度为指标筛选优化处方.结果 以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淀粉、乳糖、氯化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片芯材料;以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PEG) 40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丙酮溶液为包衣液,制备了...  相似文献   

12.
盐酸昂丹司琼渗透泵片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杭生  毕殿洲 《药学学报》2005,40(12):1080-1084
目的制备盐酸昂丹司琼渗透泵型控释片剂(OND-OPT)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锅包衣法制备OND-OPT。通过释放度试验筛选处方并考察OND-OPT的释放特性;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建立持续释药时间与衣膜厚度、衣膜中PEG含量和释药孔孔径的关系;考察OND-OPT的释药机制。结果释药孔朝向对不含HPMC的制剂释药有明显影响,而对含HPMC的制剂释药无影响。持续释药时间与衣膜厚度和衣膜中PEG含量有关,与释药孔孔径无显著关系。OND-OPT主要以渗透泵机制释放药物。结论通过调节衣膜厚度和衣膜中PEG含量,OND-OPT可以实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13.
乌拉地尔渗透泵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翠艳  徐楠  盛长江 《中国药房》2008,19(22):1721-1722
目的:制备体外24h恒速释药的乌拉地尔渗透泵片。方法:以氯化钠和高、低分子量(4×106、2×105)的聚氧化乙烯(PEO)组成片芯,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为包衣液,制备乌拉地尔渗透泵片;采用相似因子(f2)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并考察了其释药机制。结果:与理想释药曲线最接近的片芯处方组成为乌拉地尔60mg,氯化钠190mg,PEO(Mr4×106)90mg,PEO(Mr2×105)90mg,药物24h维持零级释放。结论:本渗透泵片制备方法简便,且零级释药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探讨最佳处方的释药机制。方法 以累积释放度及释药曲线是否呈线性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PEO N750、PEO Coagulant和致孔剂PEG 4000用量以及包衣增重对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情况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并对最佳处方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EO N750用量对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有显著性影响(P<0.05),最佳处方:PEO N750 175 mg,PEO Coagulant 65 mg,PEG 4000用量为11%,包衣增重7%。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在12 h内释药速率恒定,12 h内累积释放度达93.14%。结论 研制的马钱子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具有明显的零级释放特征,可有效控制马钱子碱缓慢、恒速释放。  相似文献   

15.
马嘉  李蔚  陈瑞 《安徽医药》2013,17(5):754-756
目的对自制的丹皮酚渗透泵片进行包衣膜处方工艺考察。方法将含2.5%乙基纤维素(EC)、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0%聚乙二醇-4000(PEG-4000)的无水乙醇包衣液采用喷雾法制备成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通过考察吸水量,观察释药前后的表面形态变化并进行包衣后的释放度测定,对包衣膜进行性质考察。结果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柔韧、致密、均匀,能保证适当的水分进入,并且释放度测定表明丹皮酚渗透泵片在12 h能实现很好的零级释放。结论将含2.5%EC、10%DBP、10%PEG-4000的无水乙醇包衣液采用喷雾法制备成的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性能良好,为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处方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He L  Gong T  Zhao D  Zhang ZR  Li L 《Die Pharmazie》2006,61(12):1022-1027
A controlled porosity osmotic pump (CPOP) delivery system for sodium ferulate was prepared with cellulose acetate (CA) as semipermeable membrane, polyethyleneglycol 400 (PEG 400) as channeling agent and dibutylphthalate (DBP) as plasticizer and release controller. Effects of coating levels, PEG and DBP content and amount of sodium chloride on in vitro release were studied. Coating formulations were optimized by a L9 (34)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OAD) with three factors at three level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trolled porosity osmotic pump tablets of sodium ferulate made with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were found to have good in vitro and in vivo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岩白菜素包合物渗透泵片体外释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白菜素β-环糊精(β-CD)包合物渗透泵片的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通过考察可能影响药物释放的3个因素(包衣膜、片芯和释药孔),探讨其主要的释药动力和零级释药机制。结果水透膜的速率远小于片芯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及岩白菜素渗透泵片的释药速率;扩散与溶蚀机制对渗透泵片释药有影响。结论岩白菜素包合物渗透泵片的释药受多种机制共同影响;片芯的渗透压主要由岩白菜素包合物产生;体外释药的限速步骤为水透膜速率,因此渗透泵系统呈现出零级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