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分析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对非手术病种费用的影响,比较其可靠性。方法:研究采用有对照的干预前后比较设计,数据来源于县级医院的住院病历资料,分析方法为线性回归模型、单纯倍差法以及多因素倍差法。结果:从线性回归模型、单纯倍差法和多因素倍差法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使非手术病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了234.6元、394.5元和380.9元,使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204.4元、248.5元和257.1元。结论: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降低了非手术病种次均住院费用,采用多因素倍差法评估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自今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以来,通过"调补控"结合,构建医院补偿新机制。截至3月底,该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18%,次均住院费用下降4.5%,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40.35%降至35.7%。青州市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该市人民医院自今年1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采取调、补、控3项措施,构建医院新的补偿机制。一是调整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通过贵州省卫健委收集2014-2018年全省57家城市公立医院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支均稳步增加,财政补助由2014年的11.43亿元(6.90%)增加到2018年的22.06亿元(7.59%),自2014年以来,药品收入逐年增长但占比偏低,药品占比逐年下降;门诊次均医疗费用有所增加。[结论]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以来,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各项收入有所增长,患者次均费用未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未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疆某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经济运营相关数据.结果 该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增加.而药品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23.90%.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显著增加,均次药费下降明显,但出院次均费用增加.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缺乏经济保障,有待加强,医务人员积极性与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对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的影响,观察各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提出应对相关变化的政策建议。方法对2010-2015年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次均住院费用数据进行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定量评价各年份住院费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结构变动。结果在6年间次均住院费用增长31.68%,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药费的关联度最大(1.000 0),其次是以卫生材料费和化验费为主要构成的其他费用(0.888 8);结构变动贡献率中,其他费用(卫生材料费和化验费等)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37.05%),其次是药费(23.91%),两者的累计贡献率为60.96%,是主要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因素。结论药品零差价政策,初见成效,药品费用占住院次均费用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以卫生材料和化验费为主的其他费用增长明显,关联性强,结构变动贡献率大,整体变动结构不太合理,建议进一步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控制其他费用增长,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合理的激励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健全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补偿制度,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重庆市5个区县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前后的数据资料,采取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区县公立医院实施药事服务费补偿政策状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药事服务费补偿政策设计比较合理,初步形成对公立医院的正向激励作用,对降低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的作用明显;但药事服务费实际补偿率偏低,公立医院综合投入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相对滞后,不利于调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县级公立医院药物零差率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为完善该制度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行药物零差率后, 门急诊病人与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减少、药占比下降,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药占比分别下降了0.3%、4.51%,住院病人人均费用增长过快;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变化不大,人均药品费均有所下降,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下降15.73%,胆石症胆囊切除术下降24.61%,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下降8.96%,病人的实际报销比例提高;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平衡仍然存在缺口。结论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探索多渠道补偿途径,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需与医保支付方式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同时推进,才能更体现出药物零差率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实施前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倍差法研究医院总收入、总支出、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变化情况;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取消试点医院的药品加成和非试点医院药品加成严格控制在15%以内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有所放缓;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有所放缓。结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收入减少而转嫁给医疗服务收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前后的用药情况,以其为今后更好的贯彻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 DDDs)及日均费用( DDC)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零差率”制度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零差率”制度实施后,我院用药金额和平均每张处方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5.89%和19.57%,用药数量下降了0.80,同时门诊和住院均次药费分别降低了10.00%和11.14%;我院抗微生物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用药占比有所下降,而临床必需的专科类药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按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仍以抗生素为主,但日均费用有明显下降。结论我院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后,药品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药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大数据分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苏北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运营状况的影响。评价东海县人民医院改革取得的效果,为完善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为例,收集该医院自2010年至2015年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前后运行数据,并对改革前后医院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东海县人民医院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门急诊病人均次费用和出院病人均次住院费用均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收入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药品收入增长(P < 0.05),政府财政补助增加(P < 0.05)。结论: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合理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强政府财政的支持,适度提高医护人员劳务性收入,可以更有利地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山西省某市县级公立医院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构变动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分析2011—2014年山西省某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结构变动。结果:2011—2014年间,门诊收入中,化药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32.38%),且呈正向变动,药品收入关联度最大,挂号收入次之;住院收入中,化药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47.78%),且呈负向变动,药品收入关联度最大,治疗收入次之。结论:政策效果初步显现,药品费用对居民就医经济负担有影响,化验收入占比有增加趋势,地方财政补偿能力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应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协调政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分析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相关年份的"浙江卫生年鉴"提取县级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仍稳步增加,而药品收入已呈现略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减少。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8.39点,药品费占医疗收入比重也略有下降。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及均次费用都有增加,但均次药费下降明显。结论: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占比显著降低及患者均次药费下降,一定程度实现了政府设计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C-DRG)收付费改革对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住院费用等的影响。方法 对三明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的医疗运行情况报表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改革前后各指标趋势的变化。结果 与改革前相比,C-DRG收付费政策实施后,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增长速度放缓,床位使用率逐渐降低(P<0.05),每床日平均费用缓慢增长(P<0.05),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呈上升趋势,出院者药品费用占比缓慢增长(P<0.05),检验检查费用占比每月降低放缓(P<0.05),医疗服务费用占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C-DRG收付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次均费用影响不大,费用结构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效果的相关指标进行调研和评价.结论是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半年多以来,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减轻了开大处方的情况,次均处方药品个数和次均药品费用有所下降,而门诊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平稳上升,机构药品收入在政策实施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为了使该政策更好地实施,必须同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的水平和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并扩大受惠人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山东省某市乡镇卫生院为例,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乡镇卫生院患者就诊费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关键指标匹配法,选取7家试点的卫生院为样本,同时选取7家非试点卫生院作为对照,利用1:1配对控制非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然后采用倍差法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对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影响。结果: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通过倍差法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次均门诊费用降低61.37元,次均住院费用升高26.66元。次均药品费用降低,其中,门诊降低64.48元,住院降低75.70元;次均医疗费用升高,其中,门诊增长3.12元,住院增长102.36元。结论: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患者就诊费用出现"两降两升"。即"门诊费用降低、住院费用升高,药品费用降低、医疗费用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变化,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新农合平台收集2011—2015年12家县级公立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清单,对脑梗死患者费用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近5年,安徽省脑梗死住院患者人次、总费用、次均费用、检查费、材料费和化验费呈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呈下降趋势;皖中、皖北、皖南费用依次降低,皖中费用是皖南的两倍。平均住院日、性别、地区、是否按病种付费、是否实施临床路径为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控制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增长,应从控制脑梗死发病率、优化脑梗死住院费用结构、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建设、推进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4家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前后住院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公立医院采取的取消药品加成和提高诊疗费的措施,已经对医疗机构的行为和医疗费用产生了影响.人均住院费用从第二季的4 830.19元下降到第三季4 613.31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它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药品加成政策只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一个原因,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去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对公立医院收支费用的影响,以评价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统计报表导出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患者的明细,对患者住院、门诊费用结构、医院收支结构和不同科室收治病种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后医院药占比由24. 7%降至22. 5%,但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医院收支结余出现负增长,常见典型病种显示药占比均降低,病种费用结构趋向合理。[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收入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占比均有所下降,医疗价格调整补偿不达预期,应"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