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枫杨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双  叶开河  张英  周光雄 《中草药》2013,44(7):803-807
目的 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Sephadex LH-20、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枫杨树皮9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枫杨树皮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算盘子酮(1)、羽扇豆-1β,3β-二醇(2)、乌苏酸(3)、白桦脂酸(4)、2α,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β-D-glucopyranoside (5)、(4S)-4,8-二羟基-1-四氢萘酮(6)、4-甲氧基-5-羟基-1-四氢萘酮(7)、(4S)-4-羟基-1-四氢萘酮(8)、杨梅苷(9)、30-norlupan-28-oic acid (10)、杨梅素(1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2)、齐墩果酸(13)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 化合物1~14为首次从枫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7~14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刁克鹏  李伟  向康林  赵琳  戴胜军 《中草药》2020,51(15):3845-3849
目的研究黄果茄Solanum virgini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对黄果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黄果茄中发现并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8-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秦皮素(3)、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4)、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5)、二氢阿魏酰酪胺(6)、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7)、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8)、N-[2-(3,4-二羟基苯基)-2-羟乙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烯酰胺(9)、N-反式香豆酰基章鱼胺(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果茄酮;化合物2~12为首次从黄果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王青虎  武晓兰  王金辉 《中草药》2011,42(6):1075-1078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柴丽华  宋海龙  马晓玲  陈刚  石磊岭  魏鸿雁 《中草药》2021,52(19):5822-5826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通过MTT法,以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HGC-27)和结肠癌细胞(Ht-29)为目标细胞,检测所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青龙衣95%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4,17-dimethoxy-2-oxatricyclo[13.2.2.13,7]eicosa-3,5,7(20),15,17,18-hexaene-10,16-diol(2)、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基-1-酮(3)、4羟基-3,5-二甲基苯甲酸(4)、(4S)-4-羟基-1-四氢萘酮(5)、(4R)-O-methylsclerone(6)、阿魏酸(7)、(4S)-4,5,8-trihydroxy-α-tetralon(8)、5,8-二羟基-4-甲氧基-α-四氢萘酮(9)、(6R,7E)-4,7-megastigmadien-3,9-dione(10)、3,4′-dihydroxy-3′-methoxybenzenepentanoicacid(11)、vomifoliol(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6、10~11首次从青龙衣中的得到,并且化合物2、6、8、9为青龙衣中的特有成分。化合物6、10对3种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3、8、9、11对3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6.25~50.2μmol/L。  相似文献   

6.
傅旭阳  田均勉 《中草药》2015,46(5):645-648
目的研究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瞿麦全草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β-菠甾醇(4)、胖大海素A(5)、(24R)-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24S)-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7)、豆甾-7-烯-3β-醇(8)和羟基二氢博伏内酯(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瞿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李淑敏  杨俊玲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5,46(18):2683-2688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棉Alstonia mairei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以及NMR谱和MS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角棉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30-醛基羽扇豆醇(2)、羽扇豆醇乙酸酯(3)、α-香树酯醇(4)、α-香树酯酮(5)、23-羟基熊果酸(6)、β-香树酯醇(7)、β-香树酯酮(8)、山楂酸(9)、木栓醇(10)、木栓酮(11)、杨芽黄素(12)、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15)、5,7,3′,4′-四甲氧基黄酮(16)、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7)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1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羊角棉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骨常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材黄芩根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黄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根茎的氯仿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甲酸(2),千层纸素-A(3),汉黄芩素(4),黄芩素(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6),黄芩黄酮-Ⅱ(7),6,7,8-三甲氧基-5,2′-二羟基黄酮(8),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9)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丁林芬  刘佳  宋京风  雷铁  聂伟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22,53(13):3912-3919
目的 研究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叶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MCIgel、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紫玉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burcellin(1)、(7S*,8S*,1′S*)-3,4,1′-三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2)、(7S*,8S*,1′R*)-3,4,5,1′-四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3)、(7S*,8S*,1′S*)-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4)、(7S*,8S*,1′R*)-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5...  相似文献   

10.
胡贤卿  刘庆鑫  李慧梁  韩伟 《中草药》2014,45(15):2132-2135
目的研究产自云南的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江藤茎枝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7,3′-二甲氧基-6,4′-二羟基黄烷(1)、6,7,3′-三甲氧基-4′-羟基黄烷(2)、6,7-二甲氧基-3′,4′-二羟基黄烷(3)、(2S)-7,3′-二甲氧基-4′-羟基黄烷(4)。结论化合物1~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首次获得X-ray数据,分别命名为青江藤烷A、青江藤烷B、青江藤烷C;其中化合物2和3分别为1对对映异构体,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叶下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孟妮  张慧  刘娟  李洋  李文婷  夏厚林 《中草药》2016,47(20):3573-3577
目的研究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RP_(18)、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叶下珠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叶下珠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没食子酸乙酯(3)、没食子酸甲酯(4)、4-乙氧基苯甲酸(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R,6R)-2,3-dihydromenisdaurilide(8)、(4R,6S)-2,3-dihydromenisdaurilide(9)、aquilegiolide(10)、menisdaurilide(11)、cassipourol(12)、(9Z,12Z)-nonadeca-9,12-dienoic acid(13)、亚油酸甲酯(14)、豆甾醇(15)、(8R,8'S,7S)-4'-(3"-methoxyrhamnopyranosyl)oxy-8'-hydroxy-3,3',4-trimethoxy-8-hydroxymethyl-lign-7,9'-lactone(16)。结论化合物5~7、10、11、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分心木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雪  马晓玲  魏鸿雁  陆雨  马国需  陈刚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2018,49(17):3992-3997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筛选。结果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松脂素(2)、(+)-(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dineolignan-7″,7′′′,9″,9′′′-tetraol(3)、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5)、3′,4′-二甲氧基苯丙二醇(6)、(2S)-3,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2-二醇(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8)、(1R,5R,6R)-6-{4′-O-[8″-(7″-(4″-hydroxy-3″-methoxyphenyl))glyceol]-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9)、curcasinlignan B(10)、evofolin-B(1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2)、pinnatifdanin C I(13)、(+)-(7S,8S)-4,1′-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n-7,9-diol(14)、八角莲醇(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丙-1,3-二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潜在的抑制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瑶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柑子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N-反式香豆酰酪胺(2)、N-顺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4)、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黑麦草内酯(6)、去氢催吐萝芙木醇(7)、(3S,5R,8R,9R)-5,8-epoxy-6-megastigmene-3,9-diol(8)、(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9)、(3R)-4-[(2R,4S)-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iol(10)、7-甲氧基香豆素(11)、欧前胡素(1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4)、吲哚-3-醛(15)、(-)-杜仲树脂酚(16)和大豆苷元(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城玫瑰树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5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yotisol A(1)、(-)-(7R,7′R,7″S,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8-羟基松脂素(3)、lyoniresinol(4)、蛇菰脂醛素(5)、刺芒柄花素(6)、vestisol(7)、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8)、(3R)-violanone(9)、6-羟基-2-(2-苯乙基)色酮(10)、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1)、对羟基苯乙酮(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4,5-dihydroblumenol A(15)。其中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9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和11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2为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芍乙醇提取中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个15化合物,经MS和NMR,CD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7R,8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1),(-)-(7R,8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2),senecioyllomatin(3),O-angeloyllomatin(4),(+)-cis-3'-senecioyl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5),二氢欧山芹素(6),2,5-二羟基苯乙酸苄酯(7),3,6-二甲基-5-羟基苯并呋喃(8),(S)-楝叶吴萸素A(9),2,3-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0),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1),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12),4-羟基苯甲酸乙酯(13),香草酸(1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5)。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均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旋覆花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旋覆花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二氢芥子醇(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2),(6R,7E)-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阿里二醇(4),蒲公英醇乙酸酯(5),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6),花旗松素(7),木犀草素(8),泽兰黄酮(9),泽兰黄醇素(10),菠叶素(11),槲皮素(12),对羟基桂皮酸(13),咖啡酸(14),咖啡酸乙酯(15)。化合物 1,2,7,13,15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4,9~11,14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 3,6~12,14 具有明确的抑制c-Kit Ligand(KL) 诱导的肥大细胞白三烯C4 (LTC4) 生成和脱颗粒的作用,而且化合物 812 具有较强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 释放作用。首次报道了黄酮类化合物 7,9~11 对LTC4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珊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98-3602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肉桂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 3R)-5,7,3',4'-四甲氧基黄烷醇(1),(2R, 3R)-5,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醇(2),香豆素(3),肉桂酸(4),(E)-2-羟基苯丙酸桂酯(5),3, 3', 4, 4'-四羟基联苯(6),methylstictic acid(7),epi-boscialin(8),(1R,2S,3S,4S)2,3-环氧-1,4-二羟基-5-甲基-5-环己烯(9),4,5-二羟基-3-甲基-2-环己烯酮(10),顺式-4-羟基-蜂蜜曲菌素(11),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2),其中化合物 5~11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高秀  柏旭  蔡建  范亮  王俊人  张丽芳  刘威良  董建伟 《中草药》2022,53(24):7672-7678
目的 对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CI HP20、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方法和ABTS方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里卡灵A(1)、里卡灵B(2)、二氢愈疮木脂酸(3)、rel-(8S,8''R)-dimethyl-(7S,7''R)-bis(3,4-methylenedioxyphenyl) tetrahydrofuran(4)、odoratisol C(5)、nectandrin B(6)、三白草酮(7)、surinomensin(8)、樟叶素(9)、三白草醇E(10)、三白草醇(11)、马萨婷B(12)、stigmasta-4,22-dien-3-one(13)、(24R)-24-ethylcholest-4-en-3,6-dione(14)、sauruchinenol A(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丹皮酚(17)。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1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蜂蜜曲菌素(mellein,1),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羟乙基)苯酚[2-(2-hydroxyethyl) phenol,3],(3R)-甲基亮氨酸甲酯[(3R)-mellein methyl ether,4],(3R,4S)-4-hydroxymellein(5),2-羟基苯甲醛(2-hydroxybenzaldehyde,6),3-苯丙-1,2-二醇(3-phenylpropane-1,2-diol,7),苯乙二醇(1-phenyl-1,2-ethanediol,8),恩镰包菌素B(enniatin B,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E,24R)-ergost-7,22-dien-3β,5α,9α-riol-6-one,10],环-(S-脯氨酸-R-缬氨酸)[cyclo-(S-Pro-R-Val),11],4-hydroxy-8-O-methylmellein(12),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cyclo-(S-Pro-S-Phe),13],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cyclo-(D-Pro-L-Ile),14],环-(D-脯氨酸-L-亮氨酸)[cyclo-(D-Pro-L-Leu),15]。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葛雯  陈建伟  李祥  李金枝  蔡红蝶  陶倩  罗益远  陈宏降 《中草药》2023,54(11):3417-3423
目的 研究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硅胶、ODS、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甲基-1,4-二(3,4,5-三甲氧基苯基)-1,4-丁二酮(1)、asperphenamate(2)、rel-(7S,8S,7’R,8’R)-3,3’,4,4’,5,5’-六甲氧基-7-O-7’,8.8’-木脂素(3)、常春藤皂苷元(4)、schisandlignans C(5)、樟叶素(6)、4-羟基-5-甲基己烷-5-内酯(7)、异黑麦草内酯(8)、perseal B(9)、myrisfragransin(10)、heteroplexisolide E(11)、curcasinlignan C(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三白草二萜E(15)。结论 化合物15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6、13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