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该文研究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4种制备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按质量比1∶0.5,1∶1,1∶2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颗粒休止角及颗粒Hausner ratio为指标评价制粒产物性质,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物料休止角、含水量、孔体积、密度以及与水的接触角是影响制粒产物性质的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中药浸膏混合粉体关键物理特性参数是影响高速搅拌湿法制粒的重要因素,从物理因素角度分析了关键粉体物料特性参数对中药浸膏粉体制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连花清瘟片制备过程中的湿法制粒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连花清瘟片颗粒,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搅拌速率、切碎速度、搅拌时间、PVP浓度对连花清瘟片颗粒水分含量、优级品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制粒工艺为搅拌速度为75r/min,PVP浓度为5%,搅拌时间为15s,切碎速度为650r/min。结论:该法经验证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治哮喘复方中药颗粒剂的3种制剂工艺,评价不同制粒工艺优缺点。方法以外观、流动性、粒径分布、吸湿性和溶化时间为指标评价湿法制粒、流化床一步法制粒,高速剪切制粒3种制粒工艺制得颗粒的优劣。结果流化床一步制粒法制粒工艺简单,制得颗粒的外观、流动性、粒径分布和溶化性均优于湿法制粒和高速剪切制粒,仅吸湿性稍差。结论综合考虑各个指标,3种工艺制得的颗粒中以流化床一步法制得颗粒最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LF-NMR/MRI的维C银翘片制粒中润湿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时域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ime domain technique,LF-NMR)、低场核磁成像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对高剪切制粒中润湿剂(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维C银翘片高剪切湿法制粒为研究对象,采用LF-NMR建立润湿剂用量测定方法,结合横向弛豫时间(T2)和LFMRI测得的二位影像图对润湿剂分布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峰面积(A2)与颗粒得率的关系。结果润湿剂用量与A2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2=0.9575)。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T2向右移动,A2逐渐增加,质子在增加;LF-MRI表明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影像图逐渐清晰,即非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及自由态质子)在颗粒中逐渐增加。当润湿剂用量增加至20%~25%时,结合态质子含量不再增加,此时颗粒得率最高。结论LF-NMR和LF-MRI能快速、准确检测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变化和分布状态,为阐明润湿剂对颗粒性质的影响和成型机制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乌芍止痒颗粒(何首乌、白鲜皮、赤芍、醋延胡索等)的制备工艺及最优处方,并对最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制粒情况为指标,对润湿剂种类、润湿剂用量和搅拌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和制粒情况为指标,对填充剂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吸湿率为指标,D-最优混料设计对填充剂最优配比进行考察。再对最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颗粒粒度测定。结果乌芍止痒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以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0.335∶0.360∶0.305)为填充剂,干膏粉与填充剂按1∶1比例混匀,以干膏粉用量0.2倍的70%乙醇为润湿剂,搅拌30 s后制粒。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9%,流动性、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颗粒的关键物理特性参数对穿心莲颗粒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的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淀粉按质量比1∶1混合,分别采用摇摆挤压与高速搅拌湿法制粒,后测定颗粒的溶出行为。以脱水穿心莲内酯平衡溶出量与溶出速率常数为指标评价颗粒溶出行为,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颗粒关键物理特性参数对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颗粒的粒径、临界相对湿度、含水量、孔体积、密度是影响穿心莲颗粒中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行为的关键物理特性参数。结论 穿心莲颗粒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平衡溶出量与颗粒d50及临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颗粒含水量成正相关;溶出速率常数与颗粒等体积平均径D及PV呈负相关,与振实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百合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吸湿性、流动性和成型性等指标对制粒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当原料药与糊精=1∶1,润湿剂为80%乙醇溶液,采用湿法制粒制得的百合颗粒质量最佳。结论:优选得到的百合颗粒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药制粒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奉勤 《河北中医》2006,28(12):956-958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论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制粒过程,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通常为:选料→去杂→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其中制粒就是将浸膏与一定比例的赋形剂混合,用水和乙醇等作为润湿剂制成所需数目的颗粒.制粒工序或制粒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颗粒成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如在制粒工艺方面,通过选择优良的辅料和合理的工艺条件,在工艺上改变了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药材中对热不稳定的成分损失较多的情况,采用动态提取、真空低温干燥或瞬间喷雾干燥、干法制粒、高速搅拌制粒等新技术来提高颗粒的质量,改善其性状.在辅料方面,除了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外,还选用麦芽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等.实践表明,上述制粒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益髓通经缓释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对其释药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选益髓通经缓释颗粒的成型工艺;采用数学模型对药物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再根据拟合的结果对释药机理做出判断.结果 益髓通经缓释颗粒的成型工艺为取处方量药材提取物,加入18.75% HPMCK15M,以80%乙醇为润湿剂,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颗粒;颗粒剂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释药行为均符合Higuchi模型,属于扩散释药机制.结论 益髓通经缓释颗粒的成型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合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2)
目的考察湿法制粒和流化床制粒对复方芪术颗粒成型性的影响。方法以外观、粒径分布、休止角、堆密度、吸湿性、溶化时间、橙皮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考察2种制备工艺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湿法制粒和流化床制粒所得颗粒的休止角分别为(40.3±0.7)°和(34.5±1.3)°,堆密度分别为(372.4±2.5)mg/m L和(319.9±2.4)mg/m L,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8%和69%,溶化时间分别为(70±2)s和(31±1)s,橙皮苷含有量分别为(2.17±0.02)mg/g和(2.41±0.03)mg/g。结论流化床制粒所制得的复方芪术颗粒外观疏松,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溶化快,橙皮苷含有量高,均优于湿法制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高剪切制粒应用于一种可食用中草药山楂叶的提取物颗粒物的制备过程的可行性,及进一步通过响应曲面、偏最小二乘、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探究制粒过程参数对颗粒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山楂叶提取物作为制粒的粉体,通过实验设计方法结合响应曲面、偏最小二乘、多层感知神经网络考察了高剪切制粒过程中制粒时间、叶轮转速和粘合剂用量对颗粒产物的影响。最后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建立了山楂叶提取物在高剪切制粒工艺的设计空间。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响应曲面、偏最小二乘、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技术均能够增进制粒过程的理解并同时控制颗粒产物的质量。颗粒物的关键质量属性主要受制粒时间、叶轮转速和粘合剂加入量的影响。响应曲面的重叠图表明在越长的制粒时间内,叶轮转速和粘合剂加入量所构建的设计空间的操作范围最小。结论:研究表明通过不同的模型有助于表征高剪切制粒过程,同时能够深入理解制粒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史德胜  刘冰  周军  邵建强  唐素芳  闫东 《中草药》2015,46(24):3687-3690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对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量的影响。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制得的牡丹皮配方颗粒中丹皮酚的量及肉桂配方颗粒中桂皮醛的量,对其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常规工艺制得的配方颗粒中丹皮酚和桂皮醛的量明显低于先提取挥发油,药渣提取物干燥后,再将挥发油直接喷洒或环糊精包合后加入制得的配方颗粒。结论含挥发性成分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剩余药渣进行煎煮,然后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包合,制粒时再将其加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流化床制粒法以糊精为辅料制备了泽泻汤颗粒,研究其水分吸附和扩散特征。方法:采用粒径、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泽泻汤颗粒进行表征,采用饱和盐溶液法测定泽泻汤颗粒的吸湿等温线、平衡吸湿量、水分扩散系数和扩散能量。 结果:粒径大小从6.04 μm(泽泻汤浸膏粉)增加到 1201.47 μm(泽泻汤颗粒);糊精、泽泻汤浸膏粉和泽泻汤颗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分别为107.13 ℃, 94.82 ℃和126.25 ℃。制粒后,泽泻汤颗粒的平衡吸湿量和水分扩散系数均显著降低(p<0.01),临界相对湿度和水分扩散能量均高于泽泻汤浸膏粉,能量壁垒的提高阻碍水分在颗粒中的扩散。结论:以糊精为辅料进行流化床制粒能够降低泽泻汤浸膏粉的吸湿性,抑制水分扩散,这可能与流化床制粒改变颗粒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糊精的抗塑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洁  赵国巍  蒋且英  廖正根  明良山  罗云 《中草药》2014,45(14):1998-2004
目的 以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肿节风-微晶纤维素(MCC)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颗粒粉体学性质及其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不同工艺和处方得到6种肿节风-MCC混合粉,采用摇摆挤出和高速搅拌2种湿法制粒方式得到12种颗粒,以粒径、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松密度(BD)、振实密度(TD)、压缩度(TI)、休止角(AOR)、Kawakita方程参数ab为指标评价颗粒的粉体学性质,以颗粒在5、10、15、20、25、30 kN压力下的抗张强度(TS)为指标评价片剂的成型性,运用多元数据分析研究片剂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将颗粒粉体学性质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代表形态参数,第2主成分为压缩特性参数。对片剂成型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是颗粒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结论 多元数据分析可以对肿节风颗粒按照原料粉制备工艺和制粒工艺进行简单快速地分类,并用于分析肿节风片剂的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关系;通过控制颗粒的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成型性的片剂,对片剂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Datura metel Linn. powdered leaf (25% w/w) has been formulated in lactose-based granulations into compacts using the wet granulation process.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particle size of D. metel powder on the properties of its granules and compacts were studied. Bigger and less friable granules were produced with increase in powder size due to the increased wettability of the powder with size. These resulted in stronger and less friable compacts with a longer disintegration time. Granule flow rate increased while angle of repos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D. metel powder size. Compacts of comparable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produced from both granulations of D. metel and D. stramonium. The hyoscine contents of D. metel and D. stramonium powders were found to be 0.23% and 0.30% w/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周恩丽  康小东  付娟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4):681-685
目的利用粉体的物理性质,优选哮喘颗粒干法制粒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哮喘颗粒制剂原料的休止角、压缩度、水分等物理特性,指导干法制粒处方筛选,以颗粒一次成型率、脆碎度和制粒过程质量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同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方法优选哮喘颗粒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最佳辅料为糊精,最佳干法制粒工艺参数:轧轮压力为7 MPa,轧轮转速为10 r/min,送料速度为18 r/min。结论制剂原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可指导制剂处方的筛选,制得颗粒成型性好,硬度适中,流动性好,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金银花肠溶片,并建立体外释放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片芯,以欧巴代OY-P-7171为包衣材料,并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结果:制备金银花片芯的关键在于粘合剂的种类,而包衣膜厚度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制备的金银花肠衣片在胃液中几乎不释放,在肠液中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8.
原料质量变异影响产品质量一致性和临床疗效。该文以银杏叶片高速剪切湿法制粒工艺(HSWG)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辅料微晶纤维素,模拟原料波动。实时记录湿法制粒过程扭矩,分析湿软材黏着力。结合物理指纹图谱,考察原料粉末物理质量变异对颗粒中间体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根据湿法制粒Regime map理论,通过无量纲参数计算,判断银杏叶片HSWG中颗粒的润湿与成核处于机械分散区,颗粒收率和颗粒粒径分布曲线表明该区域过程输出的不稳定性。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建立18批原料粉末粉体学性质和和银杏叶颗粒中值粒径(D_(50))的关联模型,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原料关键物料属性(CMAs)。结果表明原料粉末吸湿性、休止角、豪斯纳比、卡尔指数、D_(10)、干燥失重影响颗粒粒度。进一步将银杏叶颗粒压制成片,并测定片剂抗张强度,发现原料质量波动未导致片剂机械强度的降低,银杏叶颗粒关键质量属性设计空间和过程设计空间稳健可靠,可有效应对原料质量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