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们采用颈下部皮肤双蒂皮瓣的新方法为放疗后喉切除术的病人施行了新喉重建术。该手术方法简单,从一侧乳突到另一侧乳突作颈部“U”形切口,其最低点在胸骨切迹以下1~2cm,翻起包括颈阔肌和浅层颈筋膜在内的皮瓣,在单纯喉切除或联合喉根治术后,与皮瓣下缘平行并在其上6cm处作一长8cm的弧形切口(图1),将由此形成的“水桶提手”样皮瓣向内翻,使其皮肤朝向喉切除后所形成的咽缺损(图2—3),该皮瓣上缘变成下缘,并缝于气管或残留环状软骨的边缘(图4),皮瓣的胸骨缘缝于舌后缘和邻近的咽粘膜(图5—6),把正中线多余的皮瓣本身缝合成新的会厌,两侧皮片则用以形成新的声带而造成新的声门。然后广泛游离上胸部皮肤,将其上移与形成水桶提手样皮瓣的切口上缘缝合,以关闭创口(图7)。新喉两侧仍与颈部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75例,男52例,女23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4岁,其中舌癌42例,颊癌20例,软腭癌2例,扁桃体癌9例,眶部肿瘤1例,外耳道癌1例.组织缺损范围8cm×5cm~18cm×10cm,病程4~24个月.结果 75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仅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因静脉回流障碍发生部分坏死,其余均成活,皮瓣成活率97.3%,3例供区部分植皮未成活,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肿瘤无复发,供区外观平整,瘢痕不明显,受区吞咽及言语功能良好,修复重建效果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对供区损伤小,厚薄适中,适宜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解剖及其在口颊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6月选取接受了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颊修复术男性口颊癌患者13例,年龄37~61岁,平均48.5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据TNM分期其中T4N0M0 5例,T4N1M0 2例,T3N1M0 2例,T3N2M0 4例。病程3~16个月,平均9.8个月。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的具体选择形式包括:(1)单纯穿支皮瓣7例;(2)穿支嵌合体肌皮瓣6例。结果 术中皮瓣大小规划范围在6.5 cm×4.0 cm~10.0 cm×6.5 cm,厚度为2.5~3.5 cm。股动脉穿支血管蒂长为(6.2±0.4)cm,供区聚拢闭合缝合。13例皮瓣均成活,供受区一期愈合。随访患者12~30个月,平均21.3个月。重建的口腔外观无肿胀偏移,外形美观,功能良好。供区余轻微瘢痕,肌肉功能良好。结论 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可用于修复口颊癌根治术后局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 0 0 3年5月~2 0 1 2年4月收集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 0 0例,其中口腔4 7例,口咽部1 6例,下颌骨9例,颌面部20例,颈部6例,项背部2例;所有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101处)修复组织缺损,其中游离前臂皮瓣61处,游离背阔肌皮瓣18处,游离腓骨肌皮瓣7处,游离腹肌穿支皮瓣2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 0处,游离髂骨肌瓣2处,游离肩胛皮瓣1处;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处后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101处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98处,坏死3处,成功率97.03%。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12/101(11.8%)。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外科修复中应用安全灵活且可供选择的组织瓣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回顾1982~1988年间20例喉咽癌切除后一期游离空肠移植并行术后放疗的病人,观察放疗并发症、移植物存活情况及放疗后移植组织的病理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切除喉咽癌的同时,另一组医生取适合长短、带血管的游离空肠段移植于咽喉部,并行动静脉吻合,术后多普勒超声证实吻合血管通畅。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接受足量疗程和剂量的放疗(50~60Gy),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和上纵隔。20例患者中,19例为鳞癌,1例为颈段食道滑膜细胞肉瘤,其中13例有颈淋巴结转移。随访结果,13例(65%)患者术后24个月仍存  相似文献   

6.
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注气内镜下利用超声刀逆行法行腮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切口取下颌角后下(第一切口)和耳垂后上(第二切口)两小切口各约2.0~2.5 cm,于颈皮瓣下分离建立手术空间和用小拉钩维持手术空间,使用高频超声刀采用面神经下颌缘支逆行解剖法切除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结果 18例肿瘤直径1.5~3.0 cm的腮腺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出血量10~20 ml,平均17 ml,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110 min).术后1例出现暂时性轻微口角偏斜,1个月后恢复;1例发生涎腺积液,1个月后恢复.结论 无注气内镜下腮腺部分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直径<3.0 cm的良性肿瘤的一种新术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舌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同期行舌缺损修复。其中男25例,女7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上臂外侧区域穿支血管位置,皮瓣轴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连线后方1 cm,根据舌缺损面积和形状设计皮瓣。结果 32例患者中,皮瓣大小为7.5 cm×4.0 cm~14.0 cm×6.0 cm,平均厚度为(0.85±0.40) cm,平均血管蒂长度为(8.24±1.37) cm,穿支数量为2~4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除1例患者术后第4天皮瓣坏死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皮瓣存活,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6.9%(31/32)。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随访7~22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血管恒定、制备简单、质地薄软,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是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术后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梨状窝癌14例,下咽后壁癌6例。皮瓣的面积为4 cm×7 cm~7 cm×12 cm。小腿供瓣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移植。术后患者均行后续放/化疗。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咽瘘,1例出现供区植皮坏死。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后经口进食,1例继发喉狭窄。肿瘤控制情况: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行挽救性全喉切除术,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再次接受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血管蒂长和供区隐蔽等优点,术后能耐受根治性放疗,是下咽癌术后缺损重建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作者按Ariyan术式采用胸大肌皮瓣于头颈部肿瘤手术的器官重建。方法:沿胸大肌外侧或其内数厘米作切口,切开筋膜,以手指分离,掀起肌肉,沿胸部切口内缘放牵开器,常可触得或直接看到神经血管束,作内下或内侧切口,必要时切断结扎胸肩峰动脉和静脉的近端内外侧支以进一步游离该肌皮瓣。还可将胸大肌外侧肌腱部分切断,或在与锁骨下动静脉交界处进一步游离血管神经束以增加肌皮瓣的长度,但切勿损伤血管。游离胸壁内外侧皮肤,一期缝合供皮区创面。共报道9例:1例喉咽切除及颈清扫术后的颈部皮肤缺损,1例腮腺肿块、颧骨切除及颈清扫术后的颊部与颈上部缺损,1例因颈部脓肿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臂外侧皮瓣在口咽癌切除后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10例口咽癌患者,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3例非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1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原发灶同时累及舌根、扁桃体、咽弓3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软腭2例,累及舌根、扁桃体、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咽弓及会厌舌面1例,同时累及舌根、杓会厌皱襞及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软腭及后磨牙三角区1例,仅舌根受累1例。患者行经口联合经咽旁间隙入路口咽癌扩大切除术,切除后舌根、声门上、扁桃体等多部位缺损,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分析上臂皮瓣的大小、血管蒂长度及血管直径,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吞咽、呼吸及言语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上臂外侧皮瓣均成活,无坏死。皮瓣大小(6×8)cm2~(6×15)cm2,血管蒂长度为6~8 cm,上臂皮瓣动脉的直径为1~2.5 mm,回流优势静脉直径为1.5~3.0 mm。所有患者只吻合1支静脉,8例为面静脉,2例为颈外静脉。术后14~45 d拔除胃管后经口进食。6例行术后放疗,剂量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 cm×3 cm~6.5 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 cm~8 cm×6 cm,皮瓣大小6 cm×4 cm~8 cm×6 cm。结果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 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局部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常采取上颌骨切除,术中遗留口鼻相通,其修复手段很多,包括采取游离皮瓣或者游离骨肌皮瓣,或者局部皮瓣修复。对于高龄,糖尿病和放疗术后的患者,采取微血管游离皮瓣修复并发症多,局部组织瓣修复成为常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缺损外科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实施外科治疗。其中Ⅰ型7例,颈部单纯切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Ⅱ型6例,颈肢或胸联合切口,前臂皮瓣或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5例,胸大肌肌皮瓣1例)修复部分喉咽切除;Ⅲ型3例,颈腹联合切口,游离空肠修复全喉咽、颈段食管;Ⅳ型2例,颈胸腹联合切口,胃上拉修复全喉咽、全食管。Ⅱ、Ⅲ、Ⅳ型的颈部皮肤气管造瘘口缺损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颈部缺损胸大肌肌皮瓣均成活;咽瘘4例(其中游离空肠1例,前臂皮瓣2例,胃上拉咽瘘出血1例);全部病例术后均能进食;随访6~74个月,3例出现不同程度吞咽梗阻。结论喉全切除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外科治疗缺损,修复选择应根据原发肿瘤治疗的经过及气管造瘘口复发癌侵及范围来确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部残留转移灶48例(其中单侧39例,双侧9例),复发转移灶30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1岁.27例患者皮肤受侵.术前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难以分离保留,后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证实其中15例大脑动脉环开放得以代偿,2例代偿不良.颈部肿块扩大切除21例,单侧颈清扫术49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切除颈内动脉5例,分离切除肿块并保留颈内动脉10例,2例保留颈内动脉但颈动脉壁上有残留肿块.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5例,带蒂斜方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63例术后未行放疗,另13例显微镜下基底见癌细胞和2例颈动脉壁肉眼残留肿块者,术后放疗45 ~50 Gy.结果 随访5~ 20年,5例失访.Kaplan-Meier法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28.3%.27例行颈部皮肤一期修复者,26例痊愈,1例肩部伤口延迟愈合;51例颈部未予修复者中,45例伤口一期愈合,6例延迟愈合.颈清扫结果为Ⅰ区6例(10.5%),Ⅱ区35例次(61.4%),Ⅲ区6例次(10.5%),Ⅳ区1例(1.8%),V区16例次(28.1%).结论 切除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术前需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以评估大脑动脉环的开放和代偿状况;颈部残留或复发的病灶主要分布在Ⅱ、Ⅲ、VA区,故颈清扫应以清除Ⅱ、Ⅲ、VA区淋巴组织为主;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放射性颈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术前放疗、多次手术等原因引起局部组织缺损、瘢痕形成以及皮肤营养不良,喉癌术后发生的较大咽食管缺损不能完全采用局部组织修复。此时,往往采用费拉托夫皮瓣等方法修复。这些方法,需分期手术,住院时间长。为了增加皮瓣的血供,术后需要作特殊的练习。作者从1976年开始采用菲薄((?))带蒂皮瓣修复咽食管缺损,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住院时间。共治疗12例,皆为T_(3~4)喉癌扩大喉全切除术后发生较大的咽食管缺损者。病人都是男性,年龄为38~62岁。10人术前放疗5000~8000拉德。4例因术后创口感染发生咽、食管缺损;8例术中切除了咽、食管前、侧壁。5人同时行颈廓清清术  相似文献   

17.
下咽部晚期肿瘤传统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 ,下咽部手术缺损早些时候多采用颈部临近组织进行修复 ,如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等。195 9年 Seidenberg介绍了游离空肠移植咽食管重建 ,1985年 Harii介绍了一种游离管状皮瓣咽食管重建方法 ,此后 ,游离前臂桡侧皮筋膜瓣 (RFFF)逐渐被用于进行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RFFF供皮区定位在前臂桡侧非优势桡动脉和头静脉供血区 ,皮瓣连接食管端的宽度为 6~ 8cm,与口咽部连接的宽度为 12~ 14 cm,皮瓣末端呈 2 cm长的三角形突出和颈段食管纵切口嵌合。以从口咽部残端到食管…  相似文献   

18.
喉全切除术后气管造口狭窄是一种术后并发症。作者等介绍一种预防狭窄的方法:皮肤切口为在甲状软骨平面横断的喉切除之切口,形成上、下皮瓣,在下方皮瓣上画一约为患者气管粗细之圆圈,在圆圈中作“X”切开皮肤,形成四个三角形皮瓣,将游离的气管断端用4根尼龙线与X形皮肤切口的4个顶点缝合固定。在气管后壁纵形切开1cm长(原文为1cm deep)之切口,三角形皮瓣与气管壁的“V”形缺口缝合,先将皮瓣尖端与“V”形缺口尖端缝合,然后各边缝2针。继之以同法完成气管前及两侧壁的切开、缝合,气管各壁切开应超过2个气管环。这样气管皮肤呈锯齿形交叉缝合,瘢痕挛缩甚少,气管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锁骨上岛状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修复下咽11例、气管8例、头颈部皮肤6例、喉部3例、口腔2例、食管1例及咽瘘1例。制备皮岛大小约(3~7)cm×(3~10)cm,皮瓣蒂部的长度约10~20 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受区及供区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岛局部坏死。并发咽瘘6例(皮瓣均 存活)。肩部供区皮肤均直接拉拢缝合,无切口感染、肩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适用范围较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1例抢救成功,3例组织瓣坏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术后出血1例.腮腺区积液和腮腺瘘6例,口底瘘8例,感染6例,大腿皮瓣供区感染及皮肤部分坏死3例.术后患者均获得可接受的面部外形以及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种复杂的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