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Σ�ز��˻�еͨ����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辅助人体通气功能的基本技术和治疗手段 ,良好的机械通气可维持和增加肺容积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同时可减轻病人的呼吸作功和氧耗 ,改善危重病人氧供 (需 )的失衡状态 ,降低外科危重病人病死率。1 机械通气适应证2 0世纪 70年代以来间歇指令通气 (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 (PSV)等新的呼吸模式的逐渐普及 ,呼吸机的功能不断接近于生理要求 ,对自主呼吸存在下的各类呼吸功能不全即可行辅助或补偿呼吸。机械通气在外科ICU已成为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但用于无呼吸和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 ,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我院急诊急性左心衰合并低氧血症患者46例,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使用时向病人做好解释,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正确使用面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做血气分析.结果:46例中42例病人明显改善了病情,4例病人由于病情恶化,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纠正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常规鼻导管对比, 观察胃镜检查麻醉过程中鼻罩导气管可否预防或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拟行胃镜检查麻醉的患者1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鼻导管组(NC组, 86例)和鼻罩导气管组(NMA组, 94例)。麻醉前两组患者分别配戴鼻导管或鼻罩导气管后均吸纯氧3 min, 给予舒芬太尼0.05 μg/kg和异丙酚2 mg/kg, 待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达到1分时进行胃镜检查操作。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胃镜检查操作时长、异丙酚用量, 记录两组患者轻中度低氧血症(75%0.05)。NMA组轻中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低氧血症总发生率、托下颌比例...  相似文献   

4.
苏醒室内病人低氧血症的意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麻后病人在苏醒室内,呼吸室内空气常发生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目前,术后常规行预防性吸氧,对无气管插管、自主呼吸的病人,通过鼻导管、鼻套管、面罩或氧幕给氧等。本研究对麻醉后苏醒室(PAR)内病人通过雾化氧幕给氧,并用脉搏血氧计连续监测氧饱和度以了解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氧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插管型喉罩通气在催眠镇痛麻醉下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催眠镇痛麻醉下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通气组(L)和非喉罩通气组(NL)。L组(30例)静注异丙酚、氯胺酮达催眠镇痛麻醉状态后置入插管型喉罩通气。NL组(30例)则达催眠镇痛麻醉状态不置入喉罩,任其自主呼吸。2组均以靶控输注异丙酚、氯胺酮维持催眠镇痛麻醉。记录术中2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氧饱和度值,并对2组术中舌后坠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通气组术中氧饱和度高于非喉罩通气组(P<0.05),且无舌后坠等上呼吸道情况发生。结论插管型喉罩用于催眠镇痛麻醉下乳房肿块切除术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有效防止患者舌后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HRIVE组(T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50例。T组通过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20 L/min, D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意识丧失、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后开始进镜。T组在患者意识消失后将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 D组保持吸入氧流量不变。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和最低SpO2。记录胃镜检查期间呼吸支持(包括托下颌、面罩辅助通气以及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情况和一次胃镜检查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期间呛咳和体动发生情况、检查时间。记录患者、胃镜操作者和麻醉科医师满意情况。结果 T组未发生低氧血症,D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2%,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为(45.6±14.1)s。与D组比较,T组最低SpO2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7.
经鼻罩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因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50例次患者经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结果。结果50例次中好转出院41例(82%),加重7例,其中3例改为有创通气,好转出院,4例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病人实施反复的机械通气可提高疗效。无创通气易实施和御除,依从性强,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低氧血症病人的最佳氧疗方式。方法随机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给氧;观察组采用舒氧康静脉高压给氧。结果观察组其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心率、血压、pH、PaC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舒氧康静脉高压给氧较鼻导管给氧更能快速、有效纠正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缺氧状态,纠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催眠镇痛麻醉下乳腺肿块切除术中应用食管引流型喉罩的效果。方法将86例接受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静注异丙酚、氯胺酮催眠镇痛麻醉。观察组在患者达麻醉状态后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对照组不置入喉罩。记录2组患者术中各时点血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睫毛反射等。结果 2组患者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且无舌后坠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催眠镇痛麻醉下乳腺肿块切除术,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效防止患者舌后坠及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皮埃尔·罗班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 PRS)患儿接受下颌骨牵张成形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MDO)拔管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MDO的84例PR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拔管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SpO2<90%时行医学干预)分为低氧血症组(50例)和无低氧血症组(34例)。记录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医学干预措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筛选与拔管后低氧血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例(59.5%)患儿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医学干预措施包括:改变患儿体位38例(45.2%), 置入鼻咽通气道8例(9.5%), 再次置入喉罩机械通气4例(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低体重[比值比(odds ratio,OR)1.263, 95%CI 1.024~2.361, P=0.002]和拔管时间短(OR 0.331, 95%CI 0.247~0.764, P=0.043)是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患侧卧位通气对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平卧组(26例)和侧卧组(27例),期间常规监测BP、HR、SpO2和CVP,并在侧卧位1 h后作血气分析。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由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后即出现SpO2上升,1h后与平卧位组比较PaO2和PaO2/FiO2显著性提高(P<0.05);BP、HR、CVP及PaC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患侧卧位通气能改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低氧血症,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用于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病人的麻醉风险高于健康体重的病人[1],插管难度增加,严重时无法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而导致低氧血症甚至窒息[1,2]。在麻醉诱导插管时,体重指数(BMI)的增加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快速下降相关,同时因肥胖而损伤的气道功能进一步导致氧储备降低[2,3]。麻醉前预氧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肺内氧储备,尽可能延长插管时的无通气时间,同时减轻SpO2的严重下降。我们对46例严重肥胖的手术病人采用25°头高位预氧合提高插管前动脉氧分压(PaO2),从而延缓无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6例肠切除手术的病人,年…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选择173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病人,ASA1~3级,年龄均超过40岁,气管内插管和实施正压通气。不包括术后需持续吸O_2或正压通气者,也排除呼吸调控有问题或贫血、低血压导致氧饱和度仪读数不准者。从手术室到麻醉后恢复室(PACU)只呼吸空气。到达PACU后即用Hudson面罩吸O_2 10L/min,30min后按照病人已清醒,肌张力正常,生命体征无异常,也无呼吸窘迫,即终止吸O_2,约45min后即可回病房。病人到达PACU 5min后开始用Nellcor—N100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直到回病房。凡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SpO_2)低于90%,持续15秒以上定为低氧血症。出现低氧血症期间还记录呼吸频率(RR)、呼吸型式、有无中心性发绀、最低SpO_2值,以及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和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低氧血症是外科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氧疗是处理低氧血症患者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鉴于常规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COT)并不能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故应提倡更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以防治围手术期低氧血症,但相关规范并不完善。近期,欧洲麻醉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ESA)与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联合发布《围手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ESA/ESICM联合指南》,涵盖五大临床问题,并对COT、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和推荐,共给出19条具体建议。该指南对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有效治疗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也应及早识别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高危患者,术中积极实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风险,从而预防围手术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上腹部手术后鼻罩通气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鼻罩通气在上腹部手术后的呼吸支持作用。方法 50例择其行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前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轻度中度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术后随机分成两组。(1)对照组:术后常规鼻导管吸氧;(2)鼻罩组:术后即开始以鼻罩行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通气功能及血气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给予鼻罩通气,病人的氧合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VC、FEV1.0%及MM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阻塞肺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一年间210例多发性创防病人中取70例,均因严重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而应用FiO_21.0机械通气6小时以上,PaO_2均小于89mmHg,分成四组。组Ⅰ18例,心源性肺水肿;组Ⅱ19例,内科其它疾患;组Ⅲ21例,术后并发症;组Ⅳ12例(5%),严重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均为年轻(34±17岁)病人,应用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均较长。严重头部伤或脊柱伤者除外。病情稳定后作血气分析,测定心输出量。结果示,组Ⅳ死亡率为58%,低于组Ⅰ(72%)、组Ⅱ(84%)和组Ⅲ(86%),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组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合并呼衰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6例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合并呼衰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治疗后pH、PaCO2、SaO2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得到纠正.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合并呼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喉罩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后,保留自主呼吸,微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经鼻管以高频喷射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术者经鼻进行操作。观察组静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后置喉罩,行双相正压机械通气。微泵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者经喉罩进行操作。术中持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心率、无创血压。记录术中发生体动发生率、低氧事件,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结果对照组6例患儿需2次喉罩放置,喉罩对位优良率75%(15/20)。术中2例出现呛咳、喉痉挛,4例出现体动,1例返流和1例误吸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喉罩均一次放置成功,喉罩对位优良率达到90%。术中喉罩无明显漏气,喉罩通气良好。术中无1例出现呛咳、喉痉挛、体动、返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喉罩控制通气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过程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问题,降低感染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一能密切相关外,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给予病人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