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磷脂酶A_2抑制剂4-二溴苯乙酮(4-BPB)对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种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LR组)、乳酸林格氏液+4-BPB复苏组(保护组)。两复苏组动物放血并维持低血压(MAP 4~5.3kPa) 60分钟,其后10分钟内分别输入全部自体抗凝血或同时静注4-BPB(25μmol);20分钟内输入2倍放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观察60分钟。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清、肺组织标本或作支气管肺泡灌洗。双缩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蛋白的浓度;放免法检测血清中TNFa、IL-1β、IL-6及IL-8水平。光镜下比较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保护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 LR组(P<0. 01),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三组血清IL-1β,IL-6及IL-8水平除LR组IL-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外,其余则均无明显差异。保护组肺通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LR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LR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保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及PM  相似文献   

2.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应用于肿瘤病人手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 评价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应用于肿瘤病人的可行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胸外科手术病人了胡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AHH组: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的同时,在切皮前输入琥珀酰明胶(血定安)(15ml/kg,50ml/min);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两组均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术中持续监测MAP、HR、CVP、SpO2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d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阿魏酸钠对犬心脏停跳10分钟复苏后4小时脑组织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17只犬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常规治疗组(B组)及缺血再灌注阿魏酸钠治疗组(C组)。结果发现,B组TXB2、MDA含量及TXB2/6-keto-PGF1a比值均较 A组明显升高(P<0. 01)。 C组 TXB2、MDA含量及 TXB2/6-keto-PGF1a比值升高幅度均较B组明显低(P<0.01)。表明阿魏酸钠可明显抑制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花生四烯酸代谢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期间低温肺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条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右肺动脉灌注4℃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灌注4℃肺保护液。结果CPB结束后实验组气道压、肺血管阻力(PVR)、右房白细胞/右肺静脉白细胞及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两组右肺静脉血氧分压均较左肺高;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右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以明显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早期手术对烧伤大鼠肝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测定TBSA30%Ⅲ度烧伤大鼠早期手术肝血流量的变化,了解早期手术对肘脏血液灌流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分为4组:烧伤组(A组),输液组(B组),早期手术(C组),正常对照组(D组)。输液组经股静脉插管输入乳酸林格氏液;早期手术组于立即补液的同时行切痂同种异体植皮术。各组于伤后0,0.5,1,2,3,6,12和24小时,应用氢清除法测定肝血流量。结果 A组与B组伤后均出  相似文献   

6.
含抑肽酶低温灌注液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均分为2组。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右肺动脉灌注4℃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灌注4℃肺保护液。开放主动脉后和停CPB后5,30,60,90分钟;分别取各组肺静脉血标本行生化分析,测定肺功能,并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HS)复苏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RBC)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乙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丙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以RBC内ATP和2,3-DPG水平作为RBC能量代谢的指标。结果: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结论:应用小剂量HS可使失血性休克后的RBC能量代谢状态发生明显改善,这可能是促进HS有效复苏休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TBSA30%Ⅲ度烧伤大鼠早期手术后肝血流量的变化,了解早期手术对肝脏血液灌流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4只,分为4组:烧伤组(A组),输液组(B组),早期手术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输液组经股静脉插管输入乳酸林格氏液;早期手术组于立即补液的同时行切痂同种异体植皮术。各组于伤后0,0.5,1,2,3,6,12和24小时,应用氢清除法测定肝血流量。结果A组与B组伤后均出现肝血流量显著下降,B组直至伤后24小时肝血流量才恢复正常,而C组伤后肝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严重烧伤后立即液体复苏尚不足以维持有效的肝脏血流灌流,烧伤后早期手术尽早地去除焦痂组织,对改善肝血流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和脑复苏作用来探讨低温脑复苏机制。方法:将乳猪分为三组:(A)常温组(37℃,12例)、(B)脑缺血前低温组(32℃,13例)、(C)脑缺血后低温组(32℃,14例);室颤10分钟进行心肺复苏(CPR);CPR后2小时、5小时取脑组织测定乳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做电镜观察。结果:B、C两组各值均低于A组(P<0.05),B、C两组间无差异;电镜示A组脑呈进行性不可逆性损害,B、C为轻度可逆性损伤。结论:低温具有预防和阻断脑再灌注损害的双重作用。低温脑复苏机制与低温脑保护机制相似,低温可抑制脑乳酸的产生、降低脑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心肌力学及代谢等方面探讨高张氯化钠右旋糖酐液(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h分别用乳酸林格液及HSD进行复苏,并以每h尿量为10ml/kg及心输出量为伤前值的70%~80%来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观察HSD在复苏中容量负荷、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及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指数(CI)、氧供给(DO2)及氧消耗(VO2)等的变化。结果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伤后第一个24h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复苏少3056%,其中复苏后4h的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少5950%,在复苏后05~2h,+dp/dtmax、CI、DO2及VO2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结论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具有容量负荷小、改善心肌功能及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一氧化氮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研究L-Arg:NO通路在犬心脏停跳复苏后浅低温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15只健康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只),常规治疗组(B组,n=5只)和浅低温治疗组(C组,n=6只)。A组动物只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不停跳,观察8小时;B、C两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停跳18分钟,心脏复苏成功后治疗8小时。B、C两组均给予激素和脱水治疗,C组动物在心肺复苏成功后10分钟加用头部体表物理降温,20分钟内将鼓膜温降至34℃±0.5℃,维持8小时。各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行神经机能评分,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NADPH-d组织化学显示NADPH阳性细胞、Gries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结果:(1)B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1),但NADPH阳性细胞数仍高于A组(P<0.01)。(2)C组犬神经机能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浅低温具有脑复苏效应,其抑制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L-Arg:NO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具有脑复苏效应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各阶段脑氧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1例,随机分为异现酚组(A组)16例,对照组(B组)15例。分别于CPB前、降温及33℃和30℃,低温期,复温至30℃和33℃以及CPB后15分钟七个时点动脉,颈内静脉血气及乳酸值(LA)并计算脑摄氧率(O2Ext)及动脉-颈内静脉乳酸差值。  相似文献   

13.
观察犬心脏停跳复跳后全脑浅低温(34℃)对脑组织前列环素和血栓素 A2 含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常规治疗4小时,6-keto-PGF1a水平无明显变化,TXB2含量明显上升(P< 0. 01),TXB2/6-kteo-PGF1a(T/K)比值明显升高(P<0.01);浅低温治疗组与缺血再灌常规治疗组比较 6-keto-PGF1a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TXB2含量下降(P<0.05),T/K比值降低(P<0.05)。提示全脑浅 低温能抑制脑缺血再灌后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途径代谢,调整脑内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有利于 脑复苏。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素E1对犬扩大肝切除时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肝缺血性损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及前列腺素E1(PGE1)门静脉灌注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在行30%肝血管阻断同时经阻断肝门静脉行室温林格液灌注,30分钟后行余肝(70%)切除。冷灌注组用4℃林格液,其他同对照组。PGE1组则在冷灌注组的基础上肝切除后即行PGE1经门静脉灌注。测定各组血浆ALT、LDH、TBA、吲哚氰绿排泄试验(ICG)及动脉血酮体比(AKBR),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7天冷灌注组存活2只,并用PGE1组存活3只,对照组犬均在术后18小时内死亡。对照组ALT、LDH及TBA进行性上升,AKBR则从249下降至031,KICG从0073/分降至0023/分;PGE1组ALT、LDH及TBA仅轻至中度上升,而AKBR仅降为063,KICG则仅降至0055/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冷灌注组结果则介于两者之间;对照组肝切除45分时的残肝病理学检查见肝组织严重受损,而PGE1组与冷灌注组病变程度较轻。结论犬肝扩大切除及肝缺血损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尤其经门静脉PGE1灌注对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渗盐水加上胶体扩容剂即为当今有代表性的7.5%氯化钠-6%右旋糖酐(dextran)70溶液。它的少量输入,可使失血性休克的动物迅速复苏。因此,高渗盐水和右旋糖酐70可用于入院前无条件大量输液的创伤病人的复苏。本文通过两组急诊科对照、随机、双盲性的临床实验,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106例急诊外伤的病人分两组。第一组59人,就诊时收缩压≤90 mmHg,又分为等渗的乳酸林格氏液Ⅰ组(LR-1)和高渗盐水组(HS),即分别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250 ml及7.5%氯化钠250 ml,1~5分钟后再输常规的等渗性乳酸林格氏液;第二组47人,就诊时收缩压为80~90 mmHg,分为等渗的乳酸林格氏液Ⅱ组(LR-2)和高渗盐水-右旋糖酐组(HSD),即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250 ml及7.5%氯化钠加6%右旋糖酐250 ml。本实验除外年龄18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败血症的发生机理,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90例胆囊结石(B组)患者的胆道内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A组又分为急诊手术组(A1)、择期手术组(A2)、>60岁组(A3)和<60岁组(A4)4个亚组。结果显示:A及A1~4各组术前CD3+、CD4+、CD8+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0天值(P<0.05或P<0.01),sIL-2R显著高于术后10天值(P<0.01)。A1组术前sIL-2R极显著高于A及A2~4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胆道内压力与IL-2、CD3+、CD4+及CD8+呈负相关,与sIL-2R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IL-2呈正相关(P<0.01)。由此表明梗阻性黄疸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肌肉微血管的实质损伤,观察了肌肉缺血再灌注时脂质过氧化物(LPO)和TxA2与PGI2的代谢状况。缺血组家兔(n=6)。双后肢缺血2小时。再灌注2小时后,左股薄肌丙二醛(MDA)含量,下腔静脉血MDA和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6)。再灌注后10和30分钟,缺血组血中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a比率明显增高,再灌注后血中SOD活性和6-keto-PGF  相似文献   

18.
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休克犬TNF,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浆TNF,MDA水平和RBC-SOD活性的影响,为FDP治疗ET休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犬随机分成两组,内毒素休克组和内毒素休克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每组6例,外周静脉注射灭活大肠杆菌30分钟、90分钟后、FDP组输入7.5%FDP375mg/kg,ET组输入等容量平衡盐液。注ET前及注后2、4、6、8小时测CO及血浆TNF、MDA水平和RBC  相似文献   

19.
90例接受4∶1血液心停跳液和微量晶体心停跳液心肌保护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按设计的项目进行比较。阻断主动脉期间,两组病人冠状循环均连续灌注(顺灌或逆灌)从氧合器中引出并降温达8~10℃的血液(红细胞压积0.25左右)心停跳液,灌注量与速度相似。A组(头25例)用4∶1血液心停跳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B组(后65例)以高浓度晶体血液心停跳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见两组病人术中心肌电机械活动抑制、心脏复苏、复苏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开放主动脉前冠状静脉血气分析、术后1、3、5天乳酸脱氢酶A(LDH-A)检查均无明显差异。B组所用晶体停跳液量为A组的5%(P<0.0001);术中红细胞容积稳定,灌注装置简单,容量负荷低,停跳液用药少,是一种更理想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含Na~+250mmol/L的乳酸钠高张盐溶液与6%中分子右旋糖酐(HLD)复苏烧伤休克,与乳酸钠林格氏液(LR)比较,综合评价其复苏效果并探讨其部分机制。结果表明HLD组心脏指数(CI)在伤后4、8、12、24h均明显高于LR组(P<0.05)。HLD组心肌收缩功能(dp/dtmax),心肌舒张功能(-dp/dtmax)在伤后12、24h也高于LR组(P<0.05)。HLD组在伤后24h的心肌MDA含量(1.74±0.28×10~(-2)mol/g组织)明显低于LR组(3.23±0.56×10~(-2)mol/g组织,P<0.05)。而其心肌SOD活力(157.49±32.23u/mg组织)明显高于LR组(46.88±16.28u/mg,P<0.01)。提示:与LR复苏相比,HLD复苏烧伤休克能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并可持续到伤后24h。HLD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组织SOD活力从而降低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损伤,进而起到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