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吸入麻醉下内隐记忆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 研究相同MAC水平的吸入麻醉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界值。方法 54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组(每组18例),麻醉采用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又依吸入麻醉浓度不同分成3个亚组(每组6例),吸入麻醉药呼末MAC值分别为0.4、0.5、0.6,监测患者入室后、麻醉后、切皮后、术中的双频谱指数(BIS),95%的谱边缘频率(SEF),调查患者术后8h  相似文献   

2.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脑电双频指数是否可用于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方法 40例择期病人。随机分成四组(n=10);组1为地氟醚指导组(Des-t),组Ⅱ为地氟醚对照组(Des-c),组Ⅲ为七氟醚指导组(Sevo-t),组Ⅳ为七氟醚对照组(Sevo-c)。对照组公凭临床经验来调定地氟醚与七氟醚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BIS在60左右来调定吸入麻醉药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BIS变化,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R明显差异(P<0.0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仅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与2%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数量化脑电图能监测不同七氟醚麻醉深度时大脑皮层电活动变化,而MAP和HR只能区别极深和极浅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1例志愿全麻手术患者不同麻醉药浓度异氟醚和66%氧化亚氮及硫喷妥钠(7m/kg)时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增高,SEP各个波峰潜伏期(P1、N1、P2、N2)逐渐延长,波幅(P1-N1、P2-N2)逐渐降低,其中以N2潜伏期延长最明显(P<0.01),P2-N2波幅降低最显著。停止吸入麻醉药后,SEP各个波峰潜伏期均开始缩短,波幅逐渐增加;出现角膜反射时,N2潜伏期已达麻醉前范围(P>0.05)。再次加深麻醉后,SEP潜伏期和波幅重现以上变化。提示异氟醚一氧化亚氮麻醉使SEP呈剂量依赖效应,麻醉深浅与SEP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硫喷妥钠静注10分钟后,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仍以N2潜伏期延长和P2-N2波幅降低最显著。说明异氟醚一氧化亚氮和硫喷妥钠麻醉中,皮层SEP可做为连续监护麻醉深浅的有效方法,而晚成份(N2潜伏期和P2-N2波幅)为麻醉深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深度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查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未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  相似文献   

6.
脑活动监测仪于全麻术中监测脑电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麻醉与脑活动监测仪(ABM)于全麻术中连续监测脑电活动的结果,对其临床意义予 以评价。69例 ASAI~ 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9例)。分别给予0.65MAC的 安氟醚或异氟醚,并吸入65%N2O、35%O2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EG趋势井记录零交叉频率(ZXF)和平 均积分电压(MIV)。结果发现ZXF、MIV随全麻深度的变化呈序列改变。这种变化趋势在摒除了某些干 扰后,与全麻深度基本平行。因此认为ABM连续监测EEG变化趋势对于术期观察全麻深度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由于ABM本身存在的设计原理方面的局限性,使其计算机量化脑电图(EEGcq)仅能做为 全麻深度监测的辅助手段之一,记录变化趋势比获取瞬间数值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电功率谱分析用于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5、Ⅱ组n=20、Ⅲ组n=2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0%、1.5%、2.0%,至少维持15分钟。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仪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的改变,同时监测MAP、HR的改变,切皮后四肢肌肉活动、面部表情变化、呛咳或切皮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刺激者定为切皮反应阳性。结果:切皮前三组病人的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有差异(P<0.05),HR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结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地氟醚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平衡麻醉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及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心血管反应及地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在平衡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维持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在1MAC,即D组3%,S组0.7%,I组0.5%,E组0.6%和1:2的O2:N2O。同时经静脉连续输入芬太尼2μg.kg^-1.h^-1,半小时的速度减半。手术  相似文献   

9.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被认为是当今评价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近来研究也发现,心率变异(HRV)可以定量反应全麻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认为其可以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本研究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的参考标准,在相同的BIS值(50)下,观察单纯异氟醚麻醉和异氟醚及N2O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手术切皮时病人的BIS和HRV改变,探讨两者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不同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 ASAⅠ— 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子宫全切手术病人20例,年龄34~53岁,体重52~75kg…  相似文献   

10.
地氟醚用于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溶解度较低的地氟醚在低流量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手术的胸腹部肿瘤病人,ASAI~Ⅱ级,分为A,B,C,D组,A,B组氧流量分别为2L/min和0.5/min吸入6%的地氟醚(1MAC)观察其肺泡浓度升高速率及差别。C,D组分别吸入氧流量为0.5/min1MAC异氟醚和安氟醚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FA/FI和FA/FD达1/2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4分钟;在12分钟时FA/FI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地氟醚复合N2O吸入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进一步评价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20例,气管插管后后用50%O2+50%N2O+地氟醚维持麻醉。地氟醚初始吸入浓度6%,分别于呼气末浓度达到0.5、0.75、1.0、1.256 1.5MAC时记录BIS、B客HR等指标,然后维持呼气末23.9%(1.3MAC0,15分钟后开始手术,观察切皮时患者有无反应。术  相似文献   

12.
地氟醚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氟醚是一种新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地氟醚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影响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地氟醚麻醉时BAEP变化,评价BAEP用于监测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ASAⅠ~Ⅱ级、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例,年龄35~52(46.9±6.1)岁,体重50~74(59.6±8.5)kg,无心肺、神经、精神疾患及听力障碍,术前常规禁食饮。麻醉方法 病人入室后闭目静卧5分钟,开放静脉输液路(按5ml·kg-1·h-1的速度滴注复方氯化钠液),以2%利多卡因2…  相似文献   

13.
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镇痛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数量化脑电图(EEG)反映镇痛强度的准确性,作者对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患者,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监测TOF。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Ⅰ组)、1.5%(Ⅱ组)、2%(Ⅲ组),至少维持15min。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Fp1-A1,Fp2-A2)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切皮反应改变。结果显示,切皮前数量化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R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作者认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血流动力学与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无相关性,因此不能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地氟醚、七氟醚与安氟醚低流量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安氟醚用于低流麻醉时BP和HR改变,苏醒过程、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费用。方法:42例ASAIⅠ-Ⅱ级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地氟醚,安氟醚和七氟醚三组。麻醉诱导后连接Cicero麻醉机。降低新鲜气流,地氟醚和安氟醚为0.3-0.5L/min,七氟醚为0.8-1.0L/min,从回路呼出端向麻醉机回路内注入液吸入麻醉药4-5分钟内使三组病人呼气末麻醉药浓度达到1MAC左右,即地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吸入麻醉药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index ,BIS)可反映脑皮层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BIS在吸入麻醉中作为一种反映麻醉深度指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6 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年龄 2 0~ 6 0岁 ,神志清楚 ,无颅内高压表现 ,无病灶累及BIS记录侧额叶的影象学表现。随机分成三组 :安氟醚组(Enf)、异氟醚组 (Iso)和地氟醚组 (Des) ,每组 2 0例。三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及身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表 1)。表 1 病人一般资料 ( x±s)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体重 (kg) 身高 (cm)安氟…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分析了12名麻醉患者在1%普鲁卡因静脉麻醉下,单独及复合吸入N2O,安氟醚,异氟醚时肺摄取及排出这些吸入麻醉药的情况。结果表明,FA/Fi和FA/FAO的经时过程可用y=A±BIn(t+f)描述(r=0.98,P〈0.001,t≤16分);通过对t1/2FA/Fi,t1/2FA/FAO和B值的比较分析,未见临床麻醉中有明显的第二气体效应。上述麻醉药的肺排出过程基本上是肺摄入的逆过程;但复合吸…  相似文献   

17.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知安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药能降低眼压,但七氟醚对眼压的影响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报告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后的眼压改变。资料与方法30例择期行胸、腹、颅脑手术且无眼科疾患成年病人,ASAⅠ~Ⅱ级,均于麻醉前45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2g...  相似文献   

18.
吸入麻醉药对兔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吸入麻醉药对交感神经活动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8只兔被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兔麻醉、肌松和人工通气后,暴露肾交感神经并记录其电生理活动。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0.8%、1.6%、2.4%、3.2%安氟醚,0.6%、1.2%、1.8%、2.4%异氟醚,或3.0%、6.0%、9.0%、12.0%地氟醚。结果交感神经活动在兔吸入2.4%安氟醚、0.6%异氟醚和6.0%地氟醚时分别增加到44%、36%和32%,当进一步增加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则抑制肾交感神经活动。血压随着吸入麻醉药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而心率除了2.4%异氟醚诱发心率减慢外无明显变化。结论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兴奋交感神经,高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食管下段收缩性与安氟醚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择期手术患者研究了食管下段收缩性(LEC)和安氟醚浓度的关系,同时研究了麻醉药浓度,LEC,血压(BP)和心率(HR)间相互关系。每例术中吸入0.2-1.2共6个MAC的安氟醚,每一浓度维持15分钟,测定最后5分的自发性食管下段收缩(SLEC),诱发性食管下段收段(PLEC),BP和HR。结果:⑴PLEC的波幅及SLEC的频率与安氟醚的MAC呈显著负相关(r=-0.74和-0.54,P均…  相似文献   

20.
相同MAC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例 20~50岁、ASAⅠ级、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胺0.6~0.7mg/kg。单纯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麻。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27。4.93hpa。以TOF监测肌松,间断给予阿曲库胺 10~15mg,维持T4/T1<25%。采用 FP1-A1、FP2-A2双导联监护脑电,验证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8、1. 0、1. 3和 1.5 MAC时的脑电功率谱、95%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改变。结果发现,随MAC增加脑电功率谱表现出波增加,α和β波减少,而SEF、MPF值随MAC增加而减少的改变呈负性线性关系,r=-0.95。提示脑电功率谱、SEF和MPF在评价全麻深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