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入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三组术终经硬膜外导管分别注入不同镇痛药。芬太尼0.05mg+生理盐水至10ml;咪唑安定50ug/kg+生理盐水至10ml;咪唑安定50ug/kg+芬太尼0.05mg加生理盐水至10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三组用药后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Ⅲ组镇痛显效时间短于Ⅰ、Ⅱ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Ⅰ、Ⅱ组(P<0.05),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液注入硬膜外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鞘内注用咪唑安定具有抗伤害作用和术后镇痛作用,而没有神经毒性作用.动物实验已证实这种抗伤害作用是由于苯二氮?类药物与脊髓的GABA_A受体相互作用所致.作者为了了解鞘内注用咪唑安定治疗慢性机械性腰痛症(chronic mechanical low back pain)的效果,选择28例病史1~35年的慢性腰痛症患者,作观察.此28例本次治疗前已进行过各种治疗,但均失败.随机将病人等分为两组,组A首先腰段硬膜外注入甲基泼尼松龙80mg加生理盐水至10ml,然后腰段鞘内注入5%葡萄糖液3ml(简称类固醇组);组B则腰段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0ml,随后腰段鞘内注入咪唑安定2mg(溶解在5%葡萄糖液3ml中)(简称咪唑安定组).此两组病人的疼痛时间、年龄、伤残程度、焦虑和抑郁、痛点控制(pain locus of control)均相仿.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内按计划用简单形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口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药中伍用咪唑安定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急慢性腰腿痛病人中随机分为3组,Ⅰ组硬膜外腔注药为0.5%利多卡因100mg 地塞米松20mg B1100mg B12 0.5mg混合液20ml,Ⅱ组用咪唑安定(MDZ)50μg/kg取代利多卡因,其他用药同Ⅰ组,Ⅲ组为Ⅰ组的配方中加入咪唑安定50μg/kg,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认为,硬膜外腔注药中伍用咪唑安定治疗急慢性腰腿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穿刺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观察其镇静和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硬膜外腔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硬膜外腔穿刺前给予芬太尼0.05mg和咪唑安定1mg静脉注射;Ⅱ组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ml。用药5min后施行硬膜外腔穿刺。观察两组用药后1min、3min和5min时的镇静程度(Ramsay分级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随访测定VAS疼痛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低,Ramsay氏评分高,其它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腔穿刺前,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可明显减轻穿刺疼痛,病人安静,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作者选择66例择期施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按随机双盲法持续硬膜外点滴吗啡或芬太尼术后镇痛,重点观察和比较副作用共48h.病人均未用术前药,硬膜外穿刺前给服咪唑安定1~2mg.在L_(2~3)或L_(3~4)间隙穿刺头向硬膜外置管3cm,注1.5%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5~10ml,确定置管无误.然后静注硫贲妥钠-琥珀胆碱气管内插管,吸异氟醚-N_2O维持麻醉,术中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相同配方相同流量的微量泵,观察妇科和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选择妇科和产科自愿接受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择期手术240例,其中妇科114例,产科126例。手术结束时均给芬太尼0.05mg+0.375%布比卡因5ml作为负荷量,然后接待持续流量和微量泵(4ml.h~(-1)),病人接受镇痛时间为48h,我院术后常规留置尿管24h,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选择不同配方的两组药液,第1个24h配方为:芬太尼0.2mg、0.75%布比卡因20ml,咪唑安定5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g,第2个24h配方为:0.75%布比卡因20ml,咪唑安定10mg,加生理盐水到100mg。结果:术后0~12h、24~48h两组病人镇痛优良率相似,12~24h妇科病人镇痛优良率仅为82.42%,产科为95.09%,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术前准备不同、术中手术刺激程度、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妇科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药液配方不应完全相同,妇科病人镇痛的用量应适当大于产科,才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麻肿瘤手术病人硬膜外超前注入吗啡、氟哌利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注利多卡因5ml获确切阻滞平面后保留导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于术终缝皮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超前注药组于全麻诱导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同剂量吗啡、氟哌利多。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术后4h、8h、12h、24h、48h、72h疼痛程度和术后镇痛时间。结果:术后镇痛时间对照组为28.42±13.73h;超前注药组20.81±19.17h,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两组无差,VAS评分峰值超前注药组较对照组前移。结论:全麻肿瘤手术病人诱导前硬膜外注吗啡、氟哌利多与术终注同种药相比,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而超前注药术后镇痛时间有提前和缩短趋势,提示在完善的全麻下,硬膜外注吗啡“超前镇痛”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硬膜外腔注类固醇治疗腰背痛对内分泌影响的报道不多。近年来,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测ACTH比较灵敏,为此选择14例(男女各7例)平均42岁经CT和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病变的腰痛病人,用去炎松治疗,分两组,每组7例。Ⅰ组硬外注激素前静注咪唑安定0.07mg/kg;Ⅱ组只注激素。两组硬膜外腔均注去炎松80mg(加1%利多卡因稀释至7ml),每周一次共3次。两组均按计划采静脉血用IRMA测ACTH和用固相放免法测皮质醇含量。在结束三次硬膜外注激素后一个月用二十四肽促皮素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可“先发制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曾用硬膜外注曲马多术后镇痛并与术后硬膜外注吗啡进行比较。这组20例成年病人伍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阻滞下实施腹部手术,不过在切皮前先经硬膜外注吗啡4mg或曲马多100mg,结果术后第一个24小时的疼痛评分很低。这种术后镇痛延长现象被认为是“先发制痛(Pre-enmptive analgesia)所致,即在出现疼痛之前预先给镇痛能防止或减轻以后手术操作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择30例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用卡波卡因做连续硬膜外或硬膜外复合浅全麻,手术时间均在5小时以上。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Ⅰ、Ⅱ两组经硬膜外导管间断注药,Ⅲ组为连续滴注给药,其中Ⅱ、Ⅲ两组均在卡波卡因中加肾上腺素(1:20万)。麻醉前全部病人均肌注阿托品和羟嗪。经胸9~10~腰2~3间隙穿刺置管,三组的首次剂量均用2%卡波卡因10或15ml,以0.5ml/Sec速度注入,然后Ⅰ、Ⅲ两组每隔1小时再注入10ml,连注6次。Ⅲ组则在首次量注入后立即以10ml/h速度经导管连续滴注持续5小时。全部病人都未用试验量,首次量注入后20分钟,麻醉范围可达10~15脊髓节段。术中间断静注安定5~10mg或镇痛新15mg,面罩吸氧。Ⅰ、Ⅱ、Ⅲ组分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EPI)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EPI组在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吗啡2mg,PCIA组在术后患者感觉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给药剂量每次1mg,锁定时间为5分钟。术后4、8、12、24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VAP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用药总量PCIA组(19.1±5.1mg)明显高于EPI组(2mg)。术后0~12小时EPI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镇静程度PCIA组高于EPI组。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EPI组,皮肤瘙痒EPI组2例,PCIA组1例。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良好至优秀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需短期镇痛患者,单次剂量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硬膜外腔注入咪唑安定能缓解术后疼痛,且呈节段性镇痛效果[1]。但咪唑安定剂量与镇痛效果之间关系如何,尚未明确,我们将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与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80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年龄22~47岁,病...  相似文献   

13.
小儿骶管注用咪唑安定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在小儿中骶管注用咪唑安定的镇痛效果,选择45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男性患儿(ASAⅠ级)为研究对象。此45例患儿均未用术前药,以N_2O-O_2-氟烷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在术中不给镇静药和阿片类药物。手术结束时随机将患儿等分为三组:分别骶管内注入0.25%丁哌卡因1ml·kg~(-1)(组Ⅰ);0.25%丁哌卡因1ml·kg~(-1)加50μg·kg~(-1)咪唑安定(组Ⅱ);咪唑安定50μg·kg~(-1)加生理盐水1ml·kg~(-1)(组Ⅲ)(三组的年龄体重相仿)。注药后均按计划观察并记录疼痛评分(按6分法,即无疼痛或轻度疼痛1~2分,中度疼痛3~4分,严重疼痛5~6分),行为评分(按3分法,即精神愉快、安静不动、精神紧张躁动)和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的变化,并且观察术后6h时患儿独立站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3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前列腺摘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观察研究。病人均接受用5%葡萄糖稀释的丁卡因10mg,Ⅰ组局麻药中不含血管收缩剂;Ⅱ组和Ⅲ组分别加入肾上腺素0.5mg和苯肾上腺素5mg。术前药口服安定、肌注吗啡。测量基础血压脉搏后,取侧卧位用22号腰穿针于L_(3~4)间隙穿刺,腰穿成功后在30秒内注完局麻药溶液,注药毕立即改仰卧位,注药后开始30分钟每2分钟测定一次感觉平面和运动阻滞情况,以后则每15分钟测定一次直至感觉平面消退达L_1以下和运动阻滞消失。同时观察获得麻醉的最高平面所需时间;麻醉作用开始至感觉阻滞达T_(10)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以感觉平面消退至T_(10)和L_1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不同椎间隙留管硬膜外持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A1、A2组术后硬膜外留管位置为T_(11-12);B1组、B2组则为L(2-3);均采用双泵镇痛法双盲对照观察(n=20)。四组第一泵为硬膜外0.2%罗哌卡因4ml/h;第二泵中A1组、B1组以0.08%氯诺昔康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辅助,其PCA设置为0.8mg/次,锁定时间为5min;A2组与B2组以0.1%吗啡静脉PCA,其设置为1mg/次,锁定时间为5min。结果 四组24h硬膜外罗哌卡因使用剂量为192mg;A1组、A2组静脉氯诺昔康和吗啡PCA的剂量分别为(3.9±2.8)mg和(4.6±3.5)mg,而B1组、B2组则为(7.7±2.5)mg和(7.8±2.4)mg,T_(11-12)硬膜外留管(A1组、A2组)静脉辅助镇痛药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相同时间段内VAS、BCS、Bromage评分及D1/D2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妇科手术后T_(11-12)硬膜外留管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泵注(4ml/h)比L_(2-3)留管的镇痛效应更强,且静脉PCA辅助药量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2~38岁,BMI 20~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D组在给予硬膜外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2 ml)后,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2 ml);C组在给予相同硬膜外首次剂量后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量并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胎儿娩出时产妇鼓膜温度。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第一产程结束时的Bromage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产间发热例数、分娩转剖宫产例数,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发热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分娩转剖率、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镇痛初始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能明显降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热率,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15例剖腹产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5例正常健康妇女;第二组10例确诊为先兆子痫,已经注用了负荷剂量的硫酸镁4~6g,接着用1~2g/hr。其中2例还点滴5%葡萄糖液内加肼苯哒嗪150mg,此15例产妇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剖腹产手术,按常规于腰3~4置入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不加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18~20ml,麻醉平面达胸2~胸4。如果收缩压降至100mmHg,则加快输液速度并给小量麻黄素。60分钟后,每组3例追加利多卡因120mg。钳夹脐带后均静注安定2.5~5mg和芬太尼1~2mg。全过程按计划做好各项检查并采血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低血压发生率、诱导至娩出胎儿时间(ID间期)和切子宫娩出胎儿时间(UD间  相似文献   

18.
开胸术后镇痛往往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但硬膜外注药比全身间断注止痛药效果更好.作者为了比较单独注用丁哌卡因或苏芬太尼以及同时伍用两药的效果和它们的副作用,所以选择50例开胸病人进行观察.术前一小时全部病人均口服安定10mg,并在T_3~T_4或T_4~T_5硬膜外间隙置管,注2%利多卡因3ml试验无误,然后注入加入5μg·ml~(-1)肾上腺素的0.5%丁哌卡因5~10ml.再静注硫喷妥钠,泮库溴铵和氟哌啶,气管内插管,吸氟烷-N_2O-O_2维持麻醉,潮气量10ml·kg~(-1)保持潮气终末PCO_24.5~5kP_a.在硬膜外注药一小时后,把病人分成三组:(Ⅰ)丁哌卡因组(n=10),硬膜外注入0.125%.丁派卡因5~10ml,随后点滴5~10ml·h~(-1),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切皮前Ⅰ组0.06mg/kg咪唑安定+芬太尼1.0u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布托啡诺0.015mg/kg静脉注射.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给药5分钟后两组病人OAA/S均为2-3分;30分钟后Ⅰ组大于4分,Ⅱ组60分钟内OAA/S评分相对平稳地维持在2-3分,而至手术结束时OAA/S评分仍低于4分以下;Ⅱ组与Ⅰ组比较,给药后5、10分钟2时点OAA/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后各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可长时间平稳地维持理想镇静状态,呼吸抑制和循环影响轻,优于咪芬合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PCIA组和肌注镇痛组(IM组),每组20例.PCIA组镇痛药配方为吗啡100 mg、咪唑安定0.03~0.06 mg/kg和胃复安2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后开始镇痛,背景剂量1 ml/h,PCA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IM组病人诉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 h.术后进行VAS评分,保留Swan-Ganz导管,以Baxter 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2),并计算全身氧代谢指标.结果 (1) 术后16、24和40 h ,PCIA组VAS明显低于IM组(P<0.05).(2) 术后随时间延长,CO和CI均渐增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和40 h ,PCIA组HR、MAP和SVR均明显低于IM组(P<0.05).(3) 两组间DO2无差异.而PCIA组的VO2和O2 ER明显低于IM组(P<0.01),SO2明显高于IM组(P<0.05).结论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能为冠脉搭桥术后病人提供有效镇痛,减少血液动力学波动,同时改善全身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