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后心肌β受体系统解偶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肌β受体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CPB前后心肌β受体密度、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最大活性(ISO-AC)。结果CPB前后β受体密度、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均无明显改变;CPB后ISO-AC(10.29±3.65pmolcAMP/mgpr·min)较CPB前(15.98±4.63pmolcAMP/mgpr·min)明显降低。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CPB后β受体系统解偶联,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此类患者术后常出现低心排血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风湿性心脏病与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风湿性心脏病 (RHD组 )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HD组 )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 ,探讨病种是否会影响心肌酶的释放与恢复。 方法 手术前 1天、术后 1天、3天、5天和 8天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MB(CK- MB)、乳酸脱氢酶 (L 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 DH- 1)。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天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2~ 13倍(P<0 .0 5 ) ,术后 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到术后 8天除了两组的 L DH和 L DH- 1仍明显高于术前外 ,其它酶的释放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术后心肌酶的释放量以 RHD组的患者为高 (P<0 .0 5 )。 结论 择期手术的 RHD和 CAHD患者术前心肌酶的释放量在正常水平。术后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及心肌酶的恢复次序是一致的 ,术后 RHD组患者心肌酶的释放量较 CAHD组患者高。判断术后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 L DH和 L DH- 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风温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的变化。针5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心瓣膜置换术组,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术前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分化群分子3阳性T细胞(CD3^+)、淋巴细胞分化群分子4阳性T细胞(CD4^+)、淋巴细胞分化群分子8阳性T细胞(CD8^+)、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E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胶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瓣膜胶原含量及其类型对瓣膜成形术病例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羟脯氨酸法测定瓣膜胶原含量的变化,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法测定心瓣膜胶原的类型。结果:正常二尖瓣腱索的胶原含量较瓣叶高*(P<0.01),主动脉瓣胶原含量较二尖瓣低(P<0.0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胶原含量较正常瓣膜有显著性升高(P<0.01),正常瓣膜以I型胶原为主,Ⅲ型胶原含量较少,而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Ⅰ,Ⅲ型,胶原均明显增加,且以I型胶原为主,有钙化的二尖瓣腱索胶原含量高于无钙化瓣膜(P<0.05),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病例其二尖瓣腱索的胶原含量较以关闭秒全为主的病例高(P<0.01),且二尖瓣瓣叶及腱索的胶含量与二尖瓣口面积呈负相关(r=-0.5431和r=-0.8819,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胶原含量和类型的变化与心瓣膜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瓣膜有无钙化以及二尖瓣病变的性质,可作为施行心瓣膜成形术的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不需体外循环的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物活性法测定手术前、中、后多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二组患者术中和/或术后白细胞介素-2明显降低(P<0.0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P<0.05)。结论手术应激和体外循环均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中和/或术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Chen CC  Shen ZL  Ji SY  Liu ZH  Hu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600-603
目的 对 10 7例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 (CHD组 ,5 3例 )、风湿性心脏病 (RHD组 ,4 0例 )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CAD组 ,14例 )围手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 ,探讨病种是否会影响心肌酶的释放与恢复。 方法 术前 1d ,术后 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 (CK ,CK 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 1(LDH ,LDH 1)的含量。 结果  3组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2~ 15倍 (P <0 0 5 ) ;术后 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术后 8d时除了RHD及CAD组的LDH和LDH 1仍明显高于术前 ,其他酶的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主动脉阻断时间 (CCT)与心肌酶的释放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将 3组中CCT大于 6 0min的患者进行比较 ,3组的CCT无差别 (P >0 0 5 ) ;术后 1d时CK MB、CK及AST释放量CHD组较其他两组多 (P <0 0 5 ) ;这 3种酶分别在术后的 3、5、8d 3组同时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LDH和LDH 1的释放在术后 1~ 8d均以RHD组较其他两组为高 (P <0 0 5 )。结论 择期手术的CHD、RHD和CAD患者术前心肌酶的释放在正常水平。术后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及心肌酶的恢复次序是一致的。CCT大于 6 0min患者 ,术后 1d时CK MB、CK及AST释放量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血管阻力指数(RI)及尿β2-MG,NAG在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中测定的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电磁碎石组、液电碎石组。每组再分为A、B两组,分别冲击1000次和1500次。分别于冲击前和冲击后不同时间收集尿标本检测β2-MG,NAG彩超测肾RI。结果 冲击后24h,72h肾RI及尿β2-MG,NAG显著升高(P〈0.01)。冲击后1500次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1000次组(P〈0.01)。电磁碎石组和液电碎石组波源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肾RI及尿β2-MG,NAG可作为冲击波致肾脏损伤的检测指标。冲击次数的控制可以减轻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
宋磊军  阴颖 《中国科学美容》2011,(9):114-114,116
目的总结紫绀型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85例紫绀型心脏患者的体外循环资料,术前了解并评估患者病情,选用中低温或者深低温体外循环,术中加强血气及连续静脉氧饱和度监测,维持合适的胶体渗透压,加强肺保护。停机前后实施超滤。结果无一例患者因体外循环死亡,均顺利脱机。3例患者术后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结论采用合理的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氧及灌注流量管理、合理应用超滤技术是小儿紫绀型心脏病矫治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肾结石患者尿β2-MG、NAG和γ-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肾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志愿者30例,分别留尿。生化分光光度法测NAG、γ-GT,放免法测β2-MG。站果肾结石组尿中NAG、γ-GT和β2-MG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路结石患者尿中β2-MG、γ-GT和NAG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肾结石形成与肾小管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酶的释放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 - 1 2〕。目前文献报道的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多为术后 2 4~ 72h〔1 - 1 0〕,且未分病种〔7,8,1 1 ,1 2〕。我们连续对择期手术的 5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cg)和 4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 (rh)围术期心肌酶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比较。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cg组 53例病人中男 33例 ,女 2 0例 ;年龄(1 1 3± 1 0 6)岁 ;体重 (2 8 7± 1 7 1 )kg。rh组 40例中男 1 5例 ,女 2 5例 ;年龄 (39 8± 1 1 7)岁 ,体重 (51 0± 9 1 )kg。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的方法制造CRF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及扶正泄浊保肾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一定比例予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时间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所得数据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血浆ET-1及Scr、BUN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脏病理改变较轻;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尿毒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尿毒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泄浊保肾汤具有降低大鼠血清ET-1、Scr、BUN水平,减轻肾脏病理表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胃粘膜PCO2及胃粘膜pH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期间胃粘膜PCO2及胃粘膜pH(pHi)的变化。方法:对15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和结论:CPB停机前胃粘膜PCO2显著增高,pHi显著降低。CPB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胃粘膜产生CO2增加。胃粘膜PCO2是一种反映胃粘膜缺血缺氧较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瓣膜换术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及肺血流动嗅觉的变化,探讨AM在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风湿性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血浆AM的浓度,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血浆A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水平与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r=0.736,0.59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 ,它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扩血管作用。我们采用印迹杂交 (Northernblot)法检测风湿性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肾上腺髓质素受体 (AM R)mRNA的表达 ,以期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肺组织 18例 ,其中男 1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 1.7岁。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分为 3组[2 ] ,每组 6例 :平均肺动脉压 <2 .80kPa(1kPa =7.5mmHg)为肺动脉压正常组 ;2 .80~ 5 .3 3kPa为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的肺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借助右心导管技术和利用压力波形面积确定动脉顺应性的改进方法,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和肺血管顺应性。结果 ①二尖瓣狭窄(MS)为主合并肺高压组的肺动脉血管零压(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即遵循系统化、互动化、全程化、个体化、重点化原则,分住院一、二、三阶段及出院前4阶段教育,并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及形式。教育形式有口授式讲解、谈心式调查、一对一个别宣教、召开患者座谈会及口试反馈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遵医行为改善更为显著(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出院后3个月PT延长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01-2019-01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将2017-01-2018-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将2018-02-2019-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康复组,术后联合心理、功能等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30 d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开展康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