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1):9-12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中“热胜则肿”的内涵,解析热胜为什么导致“肿”证的理论问题,文章结合玄府气液学说,阐释了“热胜则肿”的病机演变过程。热伤玄府是“肿”证的主要病因,玄府郁闭、热气怫郁、水湿泛滥是“肿”证的核心病机特点。以“风水”“阳水”的诊治为例,进一步论证了“热胜则肿”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证的统称.“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是对痛证总病机的概括,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证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势有缓急,证有寒热虚实之殊.法有温情补泻之异.若其证同,则理相通,法相似.笔者临床以病机为纲,治法为目,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用以指导痛证的辩证施治.从病机治法学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气滞痛 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病机特点.方法 对门诊100例确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证候信息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病机探讨.结果 聚类结果显示最合理且较符合临床分为4类:风寒束肺证(34%)、风热犯肺证(22%)、风邪恋肺证(24%)及风燥伤肺证(20%).结论 感染后咳嗽以“外感病邪,肺失宣肃”为主要病因病机,风邪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又以风寒束肺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7.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郁脾虚证是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病机,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为主症的证候,多见于肝病、胃痛、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等疾病,是现代临床常见证候。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辨证研究的关键,也是指导疾病治疗的基础。文章在总结课题组及领域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方证相应为指导,以“药效机制-证候本质”为耦合,揭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与神经-消化-循环系统失衡作为“肝郁”与“脾虚”证候病机生物学基础的核心、阐明了肠道微生物-免疫系统-脑轴失衡是介导肝郁脾虚证病机演变转化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9.
阴虚是中医的主要病机之一,是临床诸多病证的基本病机。辨析病机是施行有效辨证论治的关键。文章将论述阴虚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阴虚体质及中医药治疗阴虚等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现状,为明确阴虚的物质基础提供数据,为临床辩“证”的规范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症的统称 ,“不通则痛 ,痛则不通”是对痛症总病机的概括 ,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症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 ,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 ,势有缓急 ,证有寒热虚实之殊 ,法有温清补泻之异 ;若其证同 ,则理相通 ,法相似。临床以病机为纲 ,治法为目 ,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 ,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 ,用以指导痛证的辨证施治 ,从病机治法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 气滞痛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 ,升发疏泄于肝 …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证中医辨证论治是以病机为中心的观点,认为证候病机是辨证要探求的主要内容,审察病机是医生临床之首务,证候病机是用药的主要靶点,解除病机则是论治的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以难治性、致残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李果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系统总结了颤证早中晚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认为肝为颤证的主要病位,肝脏在颤证初期易生内热,故颤证初期的病人多见内热症状。因此李果烈提出“肝热”病理因素在帕金森病初期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热久易生瘀,瘀热之邪进而成毒,“肝热”病机贯穿帕金森病的进展过程,同时是促使帕金森病病机演变的重要因素。李果烈在“肝热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帕金森病的核心治则,创制了“清肝息风方”以清热化瘀、息风解毒,在初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疗效,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组方严谨,临床应用广泛,不仅被用于妇科,也被用于内科疑难杂病。温经汤主证“下利”到底是“前阴下血”还是“后阴下利”,古今争议由来已久。笔者从原著中的方名、条文、方后注等角度论述了温经汤主证为“下利”无误。温经汤证下利的病机既有太阴虚寒,又有瘀血内停。其组方特点为以桂枝汤为基本结构,攻不伤正,养不敛邪,温通而不助热,寒凉而不郁遏。其临床应用中,凡久利不愈符合温经汤病机者,有是证用是方,以此试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病机、治疗的临床体会。作者认为晚期肺癌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血瘀——痰瘀——化热——耗气伤血,伤阴损阳;治疗要坚持“以补助攻”、“留人治病”的原则;其基本证型为瘀血阻肺证、痰浊瘀结证、脾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介绍了自己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证候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1],其中病性是由病因、病机总结而得来[2]。王永炎院士在“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等文中提出了“证候”研究应首要继承的是“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理念[3-4],由此“证候要素”概念被提出,即“证候要素”是指组成“证”的主要元素,“证候要素”是支持辨证的基本单元,是辨证体系的核心。中医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临证信息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一种将自然环境、患者正气强弱、疾病特点等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5]。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证的形成多系外感邪气,侵袭人体,多日不解,或失治、误治而转入少阳;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机为“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部位;用法可以遵“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小柴胡汤主要治少阳病,但在太阳病、阳明病、三阳合病、厥阴病等疾病中,只要具备“正邪分争”,有和解可能的病证,均可用小柴胡汤治之。小柴胡汤证应与疑似证鉴别。小柴胡汤证治宜和解,汗、吐、下、温针等都应当禁用。临床多种病证只要具有“正邪分争”病机,有柴胡证“一证”表现,无论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梳理古今文献对《伤寒论》大柴胡汤证的阐述,提出“心下急”为其主要症状,病机在于少阳失疏,胆胃不和,邪热内结。临床所见腹腔间室综合征同样是以严重腹部胀闷为主要特征,用大柴胡汤“下之”,效果显著。临床使用经方应当着眼主症,把握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证候要素(简称“证素”)的分布及其病机。方法通过对56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资料进行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并应用频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位主要在心,所占比例达92.9%;病性证素主要有阴虚、血瘀、热、痰、阳气郁滞,所占比例达86.8%。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病机为阴虚阳郁,邪扰心神。病位在心,痰浊、瘀血、火热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痰邪致病机理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痰邪致病广泛,有病机复杂、证型不一、治疗各异常等特点。目前对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脂、免疫、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存在着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结合不凑、未能揭示痰邪致病共性特征及指标缺乏特异性等问题。应从以下3个方面揭示出痰邪致病机理:(1)以中医临床为指导,总结痰证的证治规律,并将理化指标与痰证病理模型,可 有效地避开多种病因和不同疾病的干扰。(3)结合临床及现代研究成果,“病”、“证”结合,确定“病”的“病证”指标以及“痰证”的共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的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生理功能,而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运动等系统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笔者基于中医整体观,以“脾虚证”的临床证候要素和病机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提出“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的证候模式,并根据生命系统观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建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中的可能作用”科研假说,以期为深入研究脾虚证病机内涵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