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于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HFMD并发脑干脑炎的患儿的颅脑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影像表现为单发或多灶性的、部分呈对称性分布的脑损害病灶,18例患儿共有病灶25个,其中脑桥-延髓交界处背侧8个,延髓背侧7个,脑桥背侧5个,中脑2个,丘脑1个,脑室旁白质区1个,小脑齿状核1个。MRI信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正常或呈低信号,无强化;(2)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部分病灶轻度强化;(3)平扫正常,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脑干脑炎为儿童HFM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MRI对其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一定特异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诊断、预后评估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其入院及出院时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入院时MRI表现,将患儿分为2组:31例病灶边界模糊型和11例病灶边界清晰型。边界模糊型病灶MRI表现为脑干背侧不同厚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出院时复查MRI均表现正常,30例临床完全康复,1例遗留眼球运动障碍。边界清晰型MRI表现为脑干内斑片状或对称性斑点状、条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院复查MRI,7例表现正常,6例临床完全康复,4例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2例遗留桥脑延髓交界区病灶,1例遗留延髓病灶,1例遗留脊髓前角病灶,1例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边界模糊型明显比边界清晰型预后好,以MRI表现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行MRI平扫加DWI检查,并对病灶部位及其对侧的正常脑组织进行ADC值测量,比较病灶部位与对侧的正常部位ADC值大小.结果 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经过MRI检查后,呈大片或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其中累及颞叶26例,额叶6例,侧脑室旁6例,基底节丘脑区3例,胼胝体1例.42例患者中DWI呈低信号35例,呈等或稍低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1例;ADC图呈稍高信号.病毒性脑炎患者病灶部位的ADC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3,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对定位、定量判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支原体脑炎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支原体脑炎患者行颅脑MRI检查,12例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16例,正常5例。①病变形态及分布:脑白质多发、散在的点状或/及斑片状异常信号8例;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异常信号3例;脑室扩大,侧脑室后角周围异常信号3例;皮层灰质内脑回状异常信号2例;②病变信号:所有病例T2WI及FLAIR序列呈略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在DWI(b=1000)像上均呈异常高信号;③增强扫描:12例行增强扫描中,4例呈点状或/及斑片状强化,8例无异常强化。结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有助于诊断支原体脑炎,并可显示支原体脑炎脑实质受累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及判定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有阳性影像学表现的小儿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患者的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4例病灶以桥脑、延脑交界部为主,1例位于桥脑,呈略长T1、长T2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2例病灶均位于脊髓圆锥,呈长条形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在横断位上表现为对称性小斑片状信号.结论 HFMD合并脑干脑炎、脊髓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能真实地显示HFMD脑干脑炎、脊髓炎脑部、脊髓受损情况,可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MRI均表现为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病灶;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 MRI对评价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范围、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毒性脑炎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索瘤MRI影像进行分析及总结,分析病变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斜坡、骶尾椎、颈部3个部位的MRI表现在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其间部分可夹杂多个斑点状的高信号,系出血及黏液变所致;在T2加权像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CT在显示骨质破坏及钙化上有优势,但是在显示脊索瘤方面MRI具有多方位成像、无骨骼伪影的特点,肿瘤及比邻组织的显示更为优越,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5例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其中男31例。回顾分析其脑部MRI表现。结果:55例中共54例脑部MRI有异常表现。病灶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大部分病灶不对称分布,少数累及基底节、丘脑病例可对称分布,病灶呈不规则片状或斑片状、点状,可局限于脑皮质或白质,亦可皮髓质同时累及,T1WI呈等、低信号,TWI呈高信号,大部病灶FLAIR呈高信号,部分病程较长者可见软化灶,FLAIR呈低信号。27例增强扫描见8例病灶无强化,19例增强病灶呈不规则片状、环形、结节状及半环形强化。结论: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结合临床可提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脑干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分析一组脑干肿瘤的RMI表现,以便对脑干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明确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干肿瘤的24例患者的MRI片,经4位影像科医生阅片,对其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干肿瘤好发于桥脑,最常见的是星形胶质细胞瘤。根据其MRI及临床表现,术前可对大部分病则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结论:对于脑干肿瘤的影像学诊断,MRI最具有优越性。同时MRI对脑干肿瘤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14.
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作者报告18例病毒性脑炎,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5例乙型脑炎和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均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均为双侧多发病灶。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主要侵犯单侧或双侧颞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额叶的病毒性脑炎病变范围大,占位效应显著,似胶质瘤表现。所有病例CT平均均为低密度。MRT2加权像呈高信号,多不表现强化,少数病灶内可见出血。对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脑干腔隙性梗塞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40例脑干腔隙性梗塞的磁共振成像。病变在T1加权上为低信号、低-等信号和等信号,在T2加权及FS上为高信号。随着病程的发展,T1和T2的延长愈明显。文中讨论了脑干腔隙性梗塞的病理机理,磁共振的信号特点,与其它脑干疾病的鉴别以及MRI对脑干隙性梗塞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9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异常8例,其中双侧颞叶对称性低密度病变3例,双侧颞叶、额叶、丘脑及中脑对称性低密度伴左侧颞叶片状出血1例,双侧颞叶及右侧额叶非对称性低密度病变1例,右额叶单个低密度病变1例,幕上脑萎缩性病变2例。CT表现正常1例。结论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CT表现以颞叶病变为主,但可同时或单独累及其他脑区;颞叶病变与豆状核分界清楚是颞叶病变发展,累及岛叶、屏状核与外囊的结果。CT表现病变单发、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轻、不伴出血者临床疗效较好,反之则临床疗效较差。CT可以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副肿瘤边缘叶脑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肿瘤边缘叶脑炎(PLE)的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副肿瘤边缘叶脑炎8例患者,常规MRI检查(T1WI、T2WI、FLAIR)及常规增强检查。2例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6例病灶为双侧,2例为单侧,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累及边缘叶,有4例同时累及边缘叶以外:桥脑及桥臂2例、岛叶1例、额叶1例。病变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在FLAIR图像上更清晰,增强后2例有轻度强化。结论:PLE典型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边缘叶T2WI高信号,增强后扫描无明显强化,FLAIR是观察PLE异常信号改变的最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主动脉窦的MR表现和主动脉窦瘤的MR诊断。材料和方法:筛选心脏检查病例正常组39例,主动脉窦瘤或可疑窦瘤组4例,行体轴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门控成像。对各成像位置上主动脉窦作形态学分析和测量。结果:正常主动脉窦以冠状位显示最佳,但仅能显示无名窦和左窦;矢状位显示欠清,主要显示右窦,部分可显示无名窦。形态学可分为二种:1括弧形(34/39),对称或不对称,包括双括弧(32/39)和单括弧(2/39);2双钩形(4/39),4例均对称。横断位上变异大。冠状位上正常左窦弧度120°±34°,无名窦弧度113°±29°,总平均弧度116°±32°,正常值范围116±63°(95%可信区间)。矢状位上右窦较小且显示欠清,难以测量。主动脉窦瘤表现为1破裂征;2凸入征;3窦弧度明显超过180°;4单个窦腔改变。结论:MRI常规门控T1W成像可良好显示主动脉窦,弧度测量有助于窦腔评价;典型表现有助于主动脉窦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烟雾病的磁共振诊断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烟雾病MRI、MRA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7例10~49岁烟雾病患者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1WI、T2WI;4例行增强T1WI,2例行增强MRA,5例行快速自旋回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检查;16例行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结果MRI可显示颈内动脉(ICA)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管流空影纤细或缺失(17/17);脑实质内或脑池内代偿扩张的烟雾血管(17/17);脑梗死5例、陈旧性出血灶4例,单侧侧脑室扩张2例。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范围、程度显示更直观,且能显示颈外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分支侧枝循环。2例显示常春藤征(ivysign)和柔脑膜高信号征。结论MRI可提示烟雾病诊断,结合MRA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MR I表现特点及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鉴别的可能性。方法分析56例病毒性脑炎及50例ADEM的脑部MR I表现,重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脑部MR I表现。结果病毒性脑炎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的对称或不对称大片状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丘脑区,MR 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7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7例,其中呈大片状或脑回状强化者10例。ADEM则脑内有多发不对称斑点、斑片状病灶,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脑白质区,MR 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0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5例,均为环形或斑点状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