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ԭ���Ըΰ����ž������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原发性肝癌(肝癌)治疗的主要策略。其中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的肝血管介入治疗是肿瘤非手术疗法以及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有文献称其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1 门静脉化疗(PVC)的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就治和随访的58例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1,3年生存率。结果:再手术组23例,均行根治性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泵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35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手术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6%,均显著高于消融栓塞组的82.9%和45.7%。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如条件适宜,掌握好手术时机,再次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3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微波周边固化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表明:本组所有病例的肿瘤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2例获得二期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无残存癌细胞。1a生存率60%.2a生存率50%,近期疗效满意。此疗法杀灭癌细胞较彻底,是不能切除肝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管栓塞化疗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向肝动脉、门静脉植入皮下埋藏式投药泵,术中即开始经肝动脉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7-10d在X线监测下经门静脉投药泵栓塞化疗,以后定期经两投药泵栓塞化疗,术后观AFP的变化、Bus或CT检查并与同期3次以上的32例HACE进行比较。结果:双栓化疗组17例术后1月AFP均下降、3月下降为正常8例,84.2%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89.5%、78.9%、68.4%、31.6%,中位生存期17.1月,其中2例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HACE组术后1月AFP下降10例、3月后下降21例,46.9%的肿瘤缩小,6月、9月、12月、24月生存率分别为71.9%、53.1%、31.3%,中位生存期11.2月、12月、24月生存率组间比较P<0.01;两组均无异位栓塞。结论:皮下埋藏式投药泵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栓塞化疗术后给药途径简单、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6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拒绝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共34例;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27例。结果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及1年死亡率分别为26.5%,61.8%和35.3%;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2.6%,92.6%和3.7%。两组间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及1年死亡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0,0.1305,0.004)。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7.
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报道,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影响肝切除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后早期肿瘤复发问题。在不能切除的肝癌,近年来多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此方法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要设备条件高,大多数医院目前尚不能开展。为此,我们对肝癌病人施行肝切除时,常规附加化疗泵(全名:皮下植入式化疗泵系统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pump system,SIPS)置入术,以观察其能否降低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人,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化疗泵置入术,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itc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差,全球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其中约45%发生在中国。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切除、肝血管栓塞化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射频治疗、生物反应修饰剂的治疗及化疗等多种方法,而临床上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其它方法的综合治疗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5年生存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仍不尽人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临床上确诊的肝癌病人多属中晚期,目前肝癌的切除率低,一般不超过20%,相当一部分人失去手术机会。近几年,由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问世,肝癌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本文简要综述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作用机理、病理变化及与手术的关系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实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1986年4月至1996年4月对9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实行了以肝动脉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了4-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3%,69.1%,18.1%。结论综合治疗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该方法不仅实用安全,而且可以为二期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1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1年间收治的 14 6例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情况。 14 6例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行不规则肝切除 99例 ,半肝切除 2 8例 ,右三叶切除 4例 ,包括术前行TACE后获得二期切除 19例 ;6例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另 15例仅行活检 DDS ,术中行DDS治疗者 10 5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0 .3 % ,术后 1个月内病死率1.4% ,术后 1,3 ,5年和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5 6.6% ,3 0 .2 % ,14 .4%和 2 .1%。结论 巨大肝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疗效满意。结合TACE、门静脉取栓和DDS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20年经验回顾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总结2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1978年1月-1997年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20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以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201例中手术切除97例,非切除行胆道内、外引流者84例,单纯剖腹探查20例。切除组中根治切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随访75例中,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5%,40.91%,13.64%;姑息切除者1,3年生存率为55%,10%,无5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36%,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均于3个月内死亡。两个阶段对照显示:手术切除率由1990年12月以前的34.95%提高到以后的62.24%,其中根治切除率由15.53%提高到35.71%;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由39.8%和17.84%降低到18.37%和6.12%。结论 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工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gical outcome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METHODS: Fifty-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ho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 at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 East between October 1992 and July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 were subdivided into solitary tumors and tumors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RESULTS: Complete tumor removal (R0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42 patients (75%).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n = 56), patients with a solitary tumor (n = 46), and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n = 10) were 32, 38, and 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etween patients with a solitary tumor and those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p < 0.0001).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 (n = 3), II (n = 9), III (n = 15), and IV disease (n = 26) was 100, 67, 37, and 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etween stage I and stage IV (p = 0.011), between stage II and stage IV (p = 0.0002), and between stage III and stage IV (p = 0.0015). The most frequent site of recurrence was the liver.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portal vein invasion, hepatic duct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 (R1)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was a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p = 0.001). No patient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survived more than 10 months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S: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poor survival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纯手术切除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65例小肝癌病人临床资料。65例中3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35例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6.7%、13.3%、23.3%,手术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11.4%、17.1%、3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495)。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3.3%、80.0%、60.0%,手术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1.4%、77.1%、57.1%,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78)。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确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考虑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 超及CT 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8%(66/76),84.3%(16/19),28.2%(24/85),39.6% (21/53)。全组85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61例,肿瘤肠管节段切除术(SR) 8例,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并十二指肠肿瘤切除2例,短路手术14 例。患者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58.3%,31.9%。PD和SR术后的 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67.7%,41.6%和100.0%,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PD和S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淋巴转移和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内镜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沈锋  刘光华  夏勇 《腹部外科》2020,(2):99-104
影响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再切除适用于复发性肿瘤单发、至复发时间较长、肝功能良好的病人,但术后再复发率仍较高。对于术后较早期肝内复发、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数目不超过3个的ICC,消融治疗可达到与再切除相似的远期预后。对于不适合再切除或消融的肝内复发ICC,可考虑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nsarter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钇-90经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对于术后发生肝外转移的ICC,应联合消融、TACE、系统性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姑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