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有十余种,其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心肌酶谱高、肝功生化异常,部分病人还可以表现为智力障碍,因此临床上需要与其他类型肌肉病、重症肌无力、脑性瘫痪、心肌炎、肝炎和佝偻病等相鉴别。下面将DMD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1病因和病理改变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由于染色体Xp21上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基因突变所致,属X-连锁隐性遗传病,一般是男性患病,家族中可见患者的表兄或…  相似文献   

2.
随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其基因座位逐渐被阐明,一部分已被克隆化,本病的分类也随之复杂化。本病在小儿科领域里常见的有Duchenne型(DMD)和先天性(CMD)。本文以此两型为中心,介绍其新进展。 一、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两者均有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DP)的异常,故亦总称为肌营养不良蛋白病。  相似文献   

3.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dystrophy,DMD),又名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中最常见的致死性肌病。女性传递,男性患病,发病率较高,占男婴的1/3500~4800,携带者频率为1/2300,占国内儿科咨询门诊  相似文献   

4.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简称 DMD)是男性最常见的性(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肌病.本病为女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患极少.发病率及群体携带者频率均较.至今无特效疗法.近20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就 DMD 致病基因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同患两种罕见遗传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同患两种罕见遗传病的患儿病例资料, 总结其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结果 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 末次就诊或随访年龄为5.0(2.7, 6.8)岁,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表观畸形、骨骼异常等。例1~4均为男性, 表现为步态异常、跑跳差, 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增高, 遗传学分析证实为DMD基因致病性变异所致的Duchenne型或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同患另1种遗传病, 分别为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脆性X综合征、脑海绵状血管瘤3型。例5~9分别为COL9A1基因相关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6型和NF1基因相关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COL6A3基因相关Bethlem肌病和WNT1基因相关成骨不全症ⅩⅤ型, Turner综合征(45, X0/46, XX嵌合体)和TH基因相关Segawa综合征, 22q11.2微重复综合征和DYNC1H1基因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下肢受累脊髓性肌萎缩症1型, ANKRD11基因相关KBG综合征与IRF2BPL基因相关神经发育障...  相似文献   

6.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根据遗传方式等因素,可分为六种主要的亚型,其中以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最常见。DMD主要是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已知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是目前人类最大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小儿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是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或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根据受累的遗传物质不同,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及体细胞遗传病等。在遗传病中80%累及神经系统,且绝大多数在小儿期起病,在国内报道较多的疾病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8.
徐敏  郭虎  高修成  卢孝鹏 《临床儿科杂志》2020,38(2):113-115,119
目的提高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临床及基因型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5岁7个月起病。有进行性肌无力、腓肠肌肥大、Gower征阳性。磷酸肌酸激酶20 602 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磁共振示双下肢皮下脂肪层及肌肉内见条片状压脂序列高信号,肌肉层著。MLPA检测DMD基因阴性;全外显子测序示SGCA基因第3外显子c.234-235ACGA纯合突变,该位点未见报道,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评级为致病性变异,其父母均为杂合携带。患儿最终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结论 SGCA c.234-235ACGA变异可能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新的致病性突变。肌酶明显升高时,除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外,还应注意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D型。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罕见X连锁隐性遗传病, 其中脑型ALD(cALD)是最严重的类型, 常于儿童期隐匿起病, 极易误诊且进展迅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cALD的有效方法。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神经学组、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放射学分会联合中华儿科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本共识, 旨在对cAL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多学科随访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简称DMD)是男性最常见的、性(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肌病。为女性遗传,男性患病。1/3可能为突变。Emery 等(1977~1984)报告发病率为男性活婴的1/3000~4800。Gardner-Medwin(1970)报告群体中携带者频率为1/2300。本病自幼儿期发病,主要症状是步态无力、鸭形步态、同时躯干、腹部和上肢近端肌肉逐渐受累,9~12岁不能走路。由于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取代了肌纤维而发生假性肌肥大,尤以腓肠肌明显。通常在20岁以前死于心肺功能衰竭。本文着重对女性携带者检出的进展,做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1.
小儿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小儿神经肌肉疾病治疗进展发展较快的主要是肌营养不良,特别是Duchenne和Becker肌营养不良(DMD和BMD),其次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率也较高的脊髓型肌萎缩(SMA)则治疗进展尚不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纤维化的病理机制不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能诱导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对纤维发生和组织修复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肌肉TGF β1表达与肌纤维化的关系 ,阐明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纤维化慢性病理进展的部分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 18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 [7例Duchenne肌营养不良 (DMD) ,6例福山型和 3例非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FCMD ,nFCMD) ,2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BMD) ]和 13例非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肌肉组织中TGF β1表达。结果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CMD)和DMD肌组织内潜伏和活性形式的TGF β1均免疫定位于肌纤维和间质的肌内膜 ,表达强度以CMD为著。免疫印迹结果显示FCMD肌肉组织TGF β1表达强于DMD和对照。结论 在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慢性病理进展中 ,肌肉纤维化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MD)常见亚型下肢肌肉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积累应用MRI协助诊断MD的经验。 方法 选取经基因检测确诊的48例M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下肢肌肉MRI特点,统计各亚型肌肉脂肪浸润累计评分,并分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脂肪浸润累计评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以臀大肌、大收肌受累为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以股外侧肌受累为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以大收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受累为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脂肪浸润累计评分与年龄、病程、肌肉力量及运动功能明显相关(P<0.05),与血清肌酸激酶无相关性(P>0.05)。 结论 不同亚型MD的MRI表现特点不同,MRI有助于MD的诊断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是一种运动诱发的以肢体和躯干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不全等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不常见散发性、家族性或继发性疾病。家族性大部分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也可隐性遗传。其基因定位及发病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iong H  Yuan Y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58-961
肌营养不良是一类以骨骼肌受累为主的遗传变性病,通过临床表现可诊断出20种以上的肌营养不良。自定位克隆手段发现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DMD/BMD)的基因产物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以来,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来探讨肌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的原发性、进行性肌病,早期即可有关节挛缩。肌肉病理表现为肌营养不良的特征性改变,即肌纤维大小不等,可见小而圆的肌纤维,肌间质增生等,但变性、坏死及再生等改变没有发病较之为晚的DMD等明显。它是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EOEE)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出现的的一种癫痫综合征,具有遗传异质性,表现为早发性、难治性和多种发作类型及全面发育迟滞或倒退等特征.文章回顾分析1例确诊GRIN 2 B基因变异致EOEE 27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为12月龄女童,生后第2天起病,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头颅磁共...  相似文献   

17.
报告43例假肥大型儿童肌营养不良症,血清酶活性中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明显,肌电图显示23%有纤颤电位,有正相电位12%,平均时限缩短,平均振幅降低,与正常组对照有明显的差异[p<0.001],75.8%为病理性干扰相,90%多相电位增加,34.2%为减少的运动单位电位。肌活检显示肌源性改变,根据损害的程度分为早中、晚三期。发现早期病例酶活性升高明显,肌电图呈典型肌源性改变,中晚期酶活性升高较轻,肌电图改变多不典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假肥大型为儿童最常见,最严重的性联遗传疾病。兹收集我院15年间资料较完整的儿童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43例,就其临床,生化,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和肌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为X性联隐性遗传.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两型.临床特征为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常在儿童期起病.儿科对血友病的识别、诊断,积极、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简称DMD)是人类性(Ⅹ)连锁遗传性肌病中最常见者,主要为男性患病,女性遗传。Duchenne(1868),Gower(1874)首次介绍。近30年来,有十几个研究组对发病率作过调查,Emery(1977)报告的发病率为出生男婴的1/4800;Brook为1/3500。Moser为1/4000本病自幼儿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于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双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印迹分析的方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儿活检肌肉标本中TIMP-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TIMP-1在正常肌肉的血管内皮细胞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分析均显示在PMD萎缩的肌肉中TIMP-1的表达明显增强;双免疫荧光标记进一步显示TIMP-1在再生肌肉纤维、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坏死纤维中明显表达,DMD和CMD肌肉中的肌内膜和肌束膜中某些激活的成纤维细胞也强烈表达TIMP-1。结论在PMD病变部位TIMP-1产生增多及其分布类型提示TIMP-1可能参与了PMD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