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期至成年期血压变化对成年期心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成年血压状态对高血压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87年开展的"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6~18岁儿童共2505人)于2005年进行随访,随访412例,包括血压测量和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健康体检.结果该人群成年期高血压患病率14.8%(61/412),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肥胖者占83.6%,心肾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为72.1%,随高血压严重程度增加,心肾损害愈严重.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儿童成年高血压者发生相关器官功能异常的危险度(OR=4.072,95%CI=1.472~11.2.66)高于儿童期没有高血压而成年高血压者(OR=3.509,95%CI=1.548~7.957);儿童期高血压,成年转为非高血压者发生心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与两时期都没有高血压者比较没有明显增加(OR=1.086,95% CI=0.514~2.298,χ2=0.047,P>0.05).结论单独存在儿童期高血压,成年血压正常后,发生高血压心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没有明显增加,儿童期和成年期持续存在高血压者,成年期发生高血压心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增强.防治儿童高血压有利于成人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众多研究表明早产儿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早产儿血压在出生时较足月儿低,但增长速率比足月儿快,在成年期甚至儿童,青少年期早产儿的血压有较大可能高于足月儿,从而增加了罹患高血压风险,其中的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现对早产儿的血压特点及变化规律、早产儿高血压的定义以及其导致高血压患病风险增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出生体重对儿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基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资源,1987年基线调查时采用听诊法测量儿童期血压水平,记录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SBP)、第Ⅳ音为舒张压(DBP-K4)、第Ⅴ音(消音)为舒张压(DBP-K5),并根据2010年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P95诊断儿童高血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随访时采用相同方法测量成年期血压,以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诊断为高血压。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及母乳喂养情况通过随访对象母亲的回忆进行问卷填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罹患高血压风险的关联。结果 出生体重有效数据936名(男492名,女444名)进入分析,其中低出生体重儿30名(3.2%),巨大儿78名(8.3%)。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SBP呈负相关(P>0.05)。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及出生体重正常进行分层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血压水平的关联在不同出生体重间的规律不同,低出生体重组男性DBP-K5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32.32,P=0.030),出生体重正常组女性SBP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b=-2.50,P=0.047),巨大儿组控制性别后儿童期SB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6.32,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预测女性儿童期高血压(SBP与DBP-K4联合诊断)和成年期高血压的RR(95%CI)分别为5.00(1.32~18.88)和5.84(1.05~32.65);未见巨大儿对儿童期及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 结论 不同出生体重与男女儿童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不一致,低出生体重可增加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到成年体质指数(BMI)变化对成年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1987年"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于18年后(2005年)追访,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高血压相关器官功能检测等.结果 ①受试对象儿童期超重肥胖检出率8.7%,有86.1%的超重肥胖儿童成年后仍然超重肥胖;BMI正常的儿童中,成年后超重的比例为25.8%,成年后肥胖的比例为8.8%.②控制年龄、性别,儿童、成年两时期BMI均正常组和儿童期超重或肥胖成年BMI正常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值水平基本一致,明显低于成年超重或肥胖组;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肥胖组成年SBP/DBP均值水平最高,其次为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组和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超重组.③调整儿童时期血压对成年血压的影响,无论儿童期BMI是否正常或超重,只要成年BMI正常后,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低于成年超重或肥胖组,其中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者和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肥胖者,成年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④Logistic同归分析,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或肥胖,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最强,是两时期BMI都正常者的31.5倍(95%CI=7.5~132.8);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或成年超重,高血压患病风险办明显增强,分别为是两时期BMI都正常者的22.9倍(95%CI=6.0~86.6)和6.0倍(95%CI=1.8~19.9);儿童期曾经超重肥胖,成年BMI转为正常者成年高血压患病风险与两时期BMI都正常者比较为零.结论 儿童期曾经超重肥胖,成年BMI恢复正常后,血压仍可恢复正常;儿童到成年期持续超重肥胖以及BMI的过快增长均可导致成年血压水甲以及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因此,防治儿童期超重、肥胖,尤其是预防儿童期超重肥胖向成年延续以及由儿童至成年BMI的过快增长是预防成人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生命早期不良刺激与成年期的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血压的"发育程序化"理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机体维持血压和心血管稳态的重要调节系统,而且在胚胎组织器官的发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命早期不良环境的刺激可在循环、组织局部等多水平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表达,进而影响其调节平衡,并调控后期的血压.该文就生命早期不良刺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及其与高血压发育程序化的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成人高血压被定义为在未服高血压药和安静情况下持续血压≥ 18 6 / 12 0kPa。而儿童高血压的界定需考虑年龄、性别和身高对血压的影响。 1990年美国第二届儿童血压控制专题工作组会议对儿童血压评定为 :正常血压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同年龄、性别及身高儿童血压的第 90百分位 ;临界高血压为 90~ 95百分位 ;高于 95百分位为高血压。在对儿童血压作出评价前 ,重要的是正确测量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根据被测儿童手臂大小选择合适的袖带 ,即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周长的 80 %~ 10 0 % ,宽度为上臂周长的 4 0 % …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困扰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儿童高血压可造成心血管、肾脏、中枢神经和眼底等多个靶器官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利用简单易行的识别方法,对相应器官损害可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阻止成年期高血压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代谢紊乱症候群.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异常新生儿在成年期发生代谢性疾病的概率大于出生体质量正常者.出生体质鼍异常可能会导致儿奄及成年期一系列代谢性改变,但目前对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展为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与此同时,很多实验研究各自采用不同的儿童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因而难以对这些实验结论做出直接横向比较.文章将分别阐述出生体质量异常与儿童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 2 5~ 34和 45~ 54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从 3 %升高至 2 0 % ,男性高血压发生率从 9%增加到 2 5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始于儿童期 ,本文总结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及影响其血压分布的因素 ,旨在探讨儿童血压发生规律 ,对高血压易患者早期识别、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儿童血压的研究表明,儿童高血压的传统概念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认为儿童高血压主要是继发的,目前研究发现,在儿童中存在无症状的血压偏高者,常查不出继发原因,且其中部分人的血压值可持续性偏高。研究还表明青年和青少年的高血压和成人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在儿童时期开始。为探索儿童血压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1980年8月~1981年6月,在北京市西长安街地区对0~14岁男女儿童的血压进行了横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我国和美国儿科学会新定义的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血脂紊乱主要为高甘油三酯、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研究证实,儿童期血脂紊乱在成年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亦密切相关.该文就血脂紊乱在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监测能真实反映患者24h血压的平均水平、日常生活的血压变化和昼夜节律变化,较传统的血压监测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已经确定其在识别儿童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预测靶器官损害、评价降压药物疗效、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该文简述动态血压监测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危象指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心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损伤的重症高血压.儿童高血压危象虽较少见,但常隐匿起病,易被忽视,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病因构成,需要密切监测并予以针对性、个体化治疗.初始治疗可以采用动脉血压监测下静脉降压药物,以精确控制血压下降速度,后逐渐改为口服降压药物,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靶器官,避免血压波动造成的永久伤害.  相似文献   

14.
1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高血压危象的概念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至少分别经3次测量所得的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该年龄、性别、身高组儿童的第95百分位以上.如血压高出第95与第99百分位之间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Ⅰ期;而血压高于第99百分位5 mm Hg者为高血压Ⅱ期;血压在第90和第95百分位之间者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相似文献   

15.
1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高血压危象的概念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至少分别经3次测量所得的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该年龄、性别、身高组儿童的第95百分位以上.如血压高出第95与第99百分位之间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Ⅰ期;而血压高于第99百分位5 mm Hg者为高血压Ⅱ期;血压在第90和第95百分位之间者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代谢紊乱症候群。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异常新生儿在成年期发生代谢性疾病的概率大于出生体质量正常者。出生体质量异常可能会导致儿童及成年期一系列代谢性改变,但目前对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展为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与此同时,很多实验研究各自采用不同的儿童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因而难以对这些实验结论做出直接横向比较。文章将分别阐述出生体质量异常与儿童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肾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的早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高血压危象的概念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至少分别经3次测量所得的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该年龄、性别、身高组儿童的第95百分位以上.如血压高出第95与第99百分位之间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Ⅰ期;而血压高于第99百分位5 mm Hg者为高血压Ⅱ期;血压在第90和第95百分位之间者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高血压和心脏损害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16例为肥胖组,100例体检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儿童均常规测量血压、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为3.88% (20/516).所有儿童左心收缩功能均正常,肥胖组左室壁增厚22例,平均厚度为(0.93±0.07) 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合并高血压组儿童左室壁增厚19例,肥胖合并血压正常组儿童左室壁增厚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心包外脂肪增厚268例,平均厚度(3.372±0.098)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生风险高于非肥胖儿童;肥胖儿童心包外脂肪增厚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合并高血压儿童左室壁增厚高于血压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儿童血压监测的普及 ,现认为小儿原发性高血压并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少见 ,但是临床诊断病例仍以继发性高血压为多 ,在中学年龄以前主要是继发性高血压 ,因此 ,小儿高血压的治疗应当强调病因治疗 ,年龄越小 ,血压水平越高 ,发现原发病因的可能性越大。在儿童高血压的初期 ,考虑到儿童单次血压升高的记录并不可靠 ,需要重复测量以明确血压升高是否是一过性。对原因未明的病例应采用减低体重、改进生活方式等非药物疗法控制血压。应注意 ,并不提倡小儿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盐分摄入。不论高血压是原发还是继发性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将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412例儿童18年后血压纵向对照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血压由儿童期至成年期的轨迹变化规律。方法:对1987年开展的"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于2005年进行追访,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血压并进行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健康体检。结果:(1)18年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增长幅度表现为SBP>DBP ,男性>女性。青春期前,男女血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青春期后,血压增长幅度减缓,男性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随年龄变化趋势不明显。(2)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呈现正相关关系,控制成年BMI和身高,男性两时期SBP偏相关系数为0.23(P<0.01),DBP偏相关系数为0.29(P<0.01);女性SBP偏相关系数0.38(P<0.01),DBP偏相关系数为0.19(P<0.01)。(3)分别按儿童SBP/D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