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种局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种植手术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的安全使用。方法选择98例血压控制在160/100mrn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2%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二组的麻醉显效时间和注射前、注射后即刻以及注射后5min、开始手术和手术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二种麻醉药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病例在种植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完成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注射即刻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与注射前、注射后5min、手术结束后5min的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化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显效时间阿替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种植手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心率控制在100次/min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阿替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对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麻药利多卡因中加入肾上腺素浸润麻醉施行拔牙术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安全拔牙的措施。方法:将245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拔牙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选用含肾上腺素(Adrenergic,Adr)1/20万的2%利多卡因麻醉(简称用药组),另一组用不含Adr的2%利多卡因麻醉(简称对照组),监测拔牙手术前后、麻醉后的呼吸、血压、心率变化,并进行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结果:用药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心脑血管病患者使用肾上腺素在麻醉后和手术后对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影响,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麻醉药中加肾上腺素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无明显影响。拔牙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加快与麻醉药中加肾上腺素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在监护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手术应激反应的年龄差异 ,探讨安全科学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 739例高血压患者监护拔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高血压患者和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麻醉前、中、后 ,拔牙中、拔牙后 ,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心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加快 (P <0 .0 1) ;80岁以上年龄组收缩压显著升高 (P <0 .0 1) ,4 9岁以下年龄组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各种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 ,在分时安全管理下可以接受无痛拔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观察组应用雷米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观察记录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体动反应。结果2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对照组诱导后1 min时心率除外)麻醉诱导后1 min、5 min、10 min、15 min时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麻醉诱导后1 min、5 min、10 min、15 min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 min时SBP除外),而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效价强度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强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盐酸甲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治疗时镇痛效果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在心电监护拔牙患者中抽取15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3%盐酸甲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进行口腔局部麻醉,记录患者术前、麻醉即刻、麻醉后5 min、手术中、手术后血压和心率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心率和血压变化,同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麻醉即刻及手术中疼痛。结果 (1)两组患者血压比较:两种药物间不存在差异(P0.05),麻醉即刻与手术中存在差异(P0.05)。(2)两组患者心率比较:两种药物间不存在差异(P0.05),麻醉即刻与手术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3)两组VAS评分:麻醉即刻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3%盐酸甲哌卡因对心血管的影响小,注射时疼痛较轻,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拔牙镇痛。  相似文献   

7.
刘坡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28-3329
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拔管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血压与心率(HR)变化及麻醉前、气腹后30 min、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气腹后30 min、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观察组患者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ΔHR、ΔSBP、Δ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拔管血压及心率变化,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期间氟芬合剂对脊柱手术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需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静脉注射给予氟芬合剂6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手术开始后5,15,30,45 min时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血压显著下降,心率逐渐减慢,45 min时血压及心率接近麻醉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血压与心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麻醉期间氟芬合剂可有效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维持时间较长,可防止手术刺激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9.
牙拔除术对高血压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6):1170-1170,1175
214例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拔牙时,血压均有波动,收缩压升高幅度大于舒张压,收缩压升高的最大峰值发生在拔牙术中,基础血压越高,拔牙术中血压升高幅度越大,在拔牙术前即刻含服硝苯吡啶,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TCA术后患者行下肢手术,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PTCA术后拟行下肢手术患者,施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即刻、切皮时、术中30min和术毕即刻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变化,监测术前日24h、术中2~5h、术后48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变化。[结果]切皮时、术中30min和术毕即刻的SP、DP、HR,较麻醉前即刻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平均每小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显著。[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孙婷辉  段思源 《医学综述》2013,(23):4396-439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白天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80例,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白天服药组于7:00-9:00服药,夜间服药组于19:00-21:00服药。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分别为(133.5±7.1)mmHg和(133.7±7.3)mmHg,两组诊室SBP治疗后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夜间服药组治疗前后的24hSBP分别为(134.8±8.4)mmHg和(129.7±7.9)mmH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白天服药组治疗前后的夜SBP分别为(131.7±7.8)mmHg和(125.2±7.1)mmHg,夜间服药组为(132.2±8.1)mmHg和(123.9±7.4)mmHg,治疗后两组夜SBP均有所下降(P〈0.05),但夜间服药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③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夜血压达标例数分别为22例(27.5%)和51例(6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诊室SBP,但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骨科PFNA手术患者3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20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8例.比较两组术前、阻滞后5min、10min、20min、30min、术毕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起效和维持时间.结果 A组SBP、DBP、HR术前、阻滞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B组在阻滞后5min开始SBP、DBP明显降低(P<0.05),HR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前SBP、DBP、HR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SBP、DBP在阻滞后5min、10 min、20min、30min、术毕min明显低于A组(P<0.05).A组起效时间晚于B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能提供较准确的穿刺位置,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老年骨科PFNA术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麻醉效果,探讨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使用镇静麻醉药物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需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的尘肺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仅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B组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应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镇静麻醉。结果 A组各年龄段患者术后收缩压升高明显高于B组(P均<0.01);A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56.00%;B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血压升高有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方便患者配合术者操作,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简单易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高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实用性。方法将60例行胃镜检查的高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常规组,各30例。无痛组先予曲马多静脉推注,再予丙泊酚静脉推注,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开始进镜;常规组仅行咽部麻醉后,即开始进镜。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无痛组还记录清醒时间。结果由于吸氧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P〉0.05);常规组检查中较检查前SBP、DBP升高、心率加快(P〈0.05);无痛组检查中较检查前SBP、DBP、心率下降(P〈0.05),检查结束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丙泊酚和曲马多联合应用于高原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是可行、安全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建盛  张蓉  熊义英 《四川医学》2013,(10):1561-1563
目的 探讨喉罩在小儿脑瘫矫形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使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置入喉罩的麻醉方式,应用于543例小儿脑瘫Ⅱ期矫形手术的观察.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时(T2)、切皮时(T3)、切皮15min后(T4)、拔除喉罩时(T5)患儿(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 543例手术患儿均安静平稳的完成了手术.结论 喉罩应用于小儿脑瘫矫形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行静脉诱导时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合麻醉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放静脉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0 μg/mL,当丙泊酚达设定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0.4 μg/kg、0.6μg/kg,接着3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T4)的SBP、DBP、HR.结果 与T0比较,T1时刻3组SBP、DBP、HR均下降(P<0.05),C组较A、B组下降明显(P<0.05);SBP、DBP、HR在T2、T3、T4时点A组与B、C组相比上升明显(P<0.05),而B组和C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0.4 μg/kg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穴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中的疗效观察.[方法]符合条件的63例住院患者按照Pocock和Simon最小化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干预14-28天,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内每月记录患者血压、HDRS 抑郁评分值.[结果]时间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个方面(收缩压、舒张压、HDRS抑郁评分)8个时间点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5,p<0.01);同时变化趋势的线性拟合检验也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0,P<0.01),可以认为这3个方面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降低,但是出院后变化较小,进入平台期;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F值4.397,p=0.041)、HDRS抑郁评分(F值5.960,p=0.018)2个方面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个方面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F值<2,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有辅助降压与抗抑郁的作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谢立兵 《当代医学》2011,17(33):126-12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来院检查的60岁以上老人共80例,随机分为无痛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无痛观察组在胃镜术前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芬太尼后做胃镜检查,常规对照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后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及检查前、中、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无痛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有变化,与术前、术后和对照组术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处理后,对顺利检查都没有影响.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是一种舒适、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