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细菌学确诊,且接受肺部CT检查,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理检查或细菌学证实的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患者肺部CT影像表现以结节或肿块、单发或多发斑片影、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为主;其中多发结节型33例,单发结节型21例,突变型7例,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CT征象特点不同;病理对照结果发现,结节切面颜色主要表现为灰黄色,边界非常清晰,通过穿刺活检的方式可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病。结论:经肺部CT增强扫描,可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隐球菌病的CT检查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诊断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7~57岁,平均45岁。均为体检发现,过去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CT常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可伴实变及少量斑片影。CT分型:结节肿块型2例,混合型(结节肿块伴实变、斑片)3例。病变位置:右肺3例,两肺2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1例,2个肺叶及以上3例。大部分病灶位于胸膜下,与胸膜关系密切。结节和肿块大小不等,无分叶,可见毛刺,周围可伴磨玻璃影,空洞少见,无钙化,周围支气管无受累或牵拉,不合并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前诊断:肺隐球菌1例,结核1例,纵隔占位1例,肺炎2例。确诊方式:手术病理2例,穿刺活检3例。处理方式:手术切除2例(结节肿块型),保守抗菌治疗3例(混合型)。临床转归及影像随访:均治愈或吸收好转。结论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中年男性好发,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慕德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81-182
目的探讨肺部隐球菌病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CT穿刺活检证实为肺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位于肺内胸膜下,表现为类圆形块影;3例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结节状及纤维化病灶。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感染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8月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既往均无基础疾患。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病变影像学以肿块结节型为主,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7例,手术证实11例,病理诊断前误诊率达100%。1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其余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以肿块结节型为主,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肺隐球菌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误诊的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与X线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主要CT表现包括:(1)肿块或结节型;(2)浸润实变型;(3)小结节或网织结节型;(4)混合型。结论肺隐球菌病误诊率较高。认真分析CT影像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并进行动态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部CT增强扫描,记录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肺部CT检出多发结节型30例,单发结节型18例,实变型6例,以病变区域位于胸膜下端,与胸膜宽基底相贴,呈炎性肉芽肿改变,呈坏死,无钙化为CT特征,病理可见肉芽肿样病变,PAS(+)、CMS(+)。结论 PC其特异性CT征象为病变区域位于胸膜下端,与胸膜宽基底相贴,病变呈炎性肉芽肿改变,呈坏死表现,无钙化,对非典型病变者,配合病理穿刺活检可提升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肺隐球菌病的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的20例患者,结合病人的免疫状态分析肺部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特征、类型(结节型/肿块型、肺炎型及混合型)及SUVmax值。结果 在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中,20例中位于单个肺叶的有12例(60%),位于两个肺叶及以上的有7例(35%);病变影像征象同时具有“毛刺”征及“分叶”征的有3例(15%),仅有“毛刺”征的3例(15%),仅有“分叶”征的1例(5%)。20例中结节型有13例(65%),单发结节型有10例(50%),多发结节型有3例(15%),肿块型2例(10%),肺炎型有1例(5%),混合型有4例(20%);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1.0~17,以高代谢为主(16/20,80%),其中10例作延时显像,有5例SUVmax值升高,5例SUVmax值降低。结论 肺隐球菌病以结节型为主,单发结节、高代谢多见,不同影像类型的肺隐球菌病的SUVmax值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和病理表现,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及病理结果。结果31例中单发结节/团块型16例,多发结节/团块型6例,浸润实变型5例,混合型4例。21例(67.7%)位于肺外周胸膜下区,11例(35.3%)见“胸膜凹陷征”,10例(32.3%)见“空气支气管征”,9例(29.0%)见“毛刺征”,8例(25.8%)见“晕征”。25例行增强扫描,6例见“血管造影征”;其中21例呈轻中度强化(19例均匀,2例不均匀),4例呈重度均匀强化。病理上所有病灶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其内可见大量隐球菌孢子。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肺外周胸膜下结节/团块多见,可伴“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晕征”及“胸膜凹陷征”和轻-中度均匀强化,有助于对其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0例肺隐球菌病病人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表现为结节包块影20例,片状渗出影2例,混合型8例。结节包块影均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和混合型。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晕征的出现及病灶的动态变化对本病的临床诊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脏真菌病。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恶性肿瘤的高发以及各种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及肺癌。本研究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rimary pulmonary crytococcosis,PP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经病理证实的PPC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变的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结果 PPC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或胸痛,症状一般较轻。PPC病灶以多发结节影8例(44.4%)最多见,其次为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27.8%),单发结节2例(11.1%)、实变影2例(11.1%)及混合性结节影1例(5.6%)较少见。结论 PPC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有望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 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IPFI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观察三种主要CT表现在肺野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结果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病变以两肺分布为主(P<0.05),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下肺野分布率高于上肺野(P<0.05),肺野外周区域分布率高于肺野中央区域(P<0.05).免疫抑制患者多发肺实变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而单发肺实变率低于免疫正常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而结节或肿块影以两肺下野及外周区域分布为主,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有所不同,多发肺内实变影常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而单发实变影则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科2008—01~2013—03诊断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25例的临床表现、胸部CT、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例,平均(65.6±5.2)岁。24例吸烟患者平均吸烟40.5包/年。25例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及肺部Vel—ero哕音和杵状指(趾)。胸部CT表现为在双肺网格、蜂窝样基础上出现肺部团块、结节影(22/25),及肺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斑片状阴影(3/25)。病理上多为腺癌及鳞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及低氧血症。部分患者肿瘤标志增高。结论老年男性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在原有肺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肺部出现团块、结节影或斑片阴影,要高度警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可能,积极行痰病理、经皮肺活检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diffuse idiopathic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 hyperplasia,DIPNECH)及肺原发性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认识,并探讨两种疾病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1例DIPNECH合并PPS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2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咯血。CT增强扫描发现:1)双肺多发斑片影;2)左肺上叶空腔伴壁结节;3)左肺下叶血肿伴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合并肺原发性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随访10个月,患者无任何不适,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DIPNECH和PPSS均是极其罕见的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结节(与肺门关系密切,直径在30 mm之内)CT灌注成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支气管镜、临床治疗证实的中央型肺结节的CT灌注成像资料。结果:8例结节中,炎性4例,肺癌4例。全部结节均强化:4例炎性结节全部表现为肺动脉及主动脉双重血供。4例恶性结节的3例强化峰值出现在主动脉峰值后,1例出现肺动脉及主动脉双重血供。4例炎性结节表面通透性(PS)≤15ml/(100 mg.min)。4例肺癌结节PS≥15 ml/(100 mg.min)、血容量(BV)≥5 ml/100 mg。4例炎性结节中3例急性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表现为速升速降型,1例慢性炎性结节TDC表现为速升缓降型。4例肺癌结节TDC表现为速升缓降或缓升不降型。结论:中央型肺结节的部分CT灌注成像参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R  Wei J  Li R  Zh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41-545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肉瘤的CT表现,包括 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2例,血管肉瘤、癌肉瘤、囊腺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121例原发性肝肉瘤中仅2例脂肪肉瘤术前CT诊断正确。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肝肉瘤的CT表现可概括为实质性肿块型和囊性肿块型两种类型。实质性肿块型8例,包括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癌肉瘤、间皮肉瘤、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者呈不均强化、环形边缘强化或边缘结节状强化。边缘强化是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共有的特点。以脂肪密度为主、内含多发条索状结构的肿块是脂肪肉瘤的特征性表现。囊性肿块型4例,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及囊腺癌肉瘤各1例。均为单发巨大囊性肿块,其中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者为单房囊性肿块,其他3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或)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明显强化。囊腺癌肉瘤的囊性肿块内可见明显实质成分,并可见壁结节。结论:肝肉瘤的 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部分病理类型如脂肪肉瘤、血管肉瘤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大部分肝肉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50例未经治疗的直径≤3.0cm的肺孤立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进行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通透性值(Permeability,PMB)。同时绘制同层面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恶性结节34例,良性结节16例。两组结节的各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1;同层面结节的TAC曲线良恶性差异显著,有助于提示结节性质,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通透性值(PMB)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24%,87.50%;90%,94.12%,81.25%;94.00%,91.12%,100.00%;86.00%,94.12%,68.75%。结论双源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