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途径,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吉林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导管尖端培养结果阳性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感染病例中培养出细菌82株,其中G+菌65株占79.27%,G-菌16株占19.51%,真菌1株占1.22%;导管的腔外致病菌种植、导管接头和导管腔内致病菌种植、血流播散为感染途径。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2.
ICU中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中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的60岁以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35例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48例与对照组87例,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中感染48例(35.6%),其中导管定植42例(31.1%),血流感染6例(4.5%)。感染组APACHEII评分为(2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分;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PN)率、气管切开率、住ICU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45.8%高于对照组的26.4%(P<0.05)。共培养出52株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42.3%),真菌6株(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ICU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较高,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3.
静脉导管留置针临床感染致病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冰  邹自英  龚扬彬  陈芳 《四川医学》2009,30(3):402-403
目的了解我院静脉导管留置针相关感染(CR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对我院部分科室送检的138倒导管培养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38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6株、阴性菌12株及真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在导管留置针培养阳性样本中占15.9%、9.1%、6.82%、3.03%。CRI与导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及细菌定植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插管的不同部位是导致CRI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63-136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37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患者,按是否发生CRBSI分为对照组330例和感染组46例。结果:37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有46例导管培养阳性,感染率为13.7%;其中血流感染6例(1.8%),导管定植40例(11.94%);46例感染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住院费用及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白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46例共分离菌株52株,革兰阳性菌25株(48.1%),革兰阴性菌22株(42.3%),真菌5株(9.62%)。结论: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感染机率逐渐升高,在对导管感染的防治中,预防最为关键,其次是加强置管的无菌操、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相关感染的类型、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应用PICC治疗的新生儿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构成。对CRBS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导管定植的发生率为3.0%,1.2/1000导管日。局部感染(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率为7.4%,2.8/1000导管日。CRBSI发生率为9.0%,3.6/1000导管日。CRBSI病原菌G+菌占5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G-菌占18%,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占25%,主要为念珠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置管时间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1.12~1.73)]。结论 PICC相关感染以CRBSI最常见,CRBSI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也较常见。置管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 I)菌血症病原菌的细菌学情况。方法:对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内,近五年发生的CR I菌血症患者的静脉血、体内导管的尖端、中间段和皮下段各1cm长,及穿刺点部位皮肤分泌物,分别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回顾分析。结果:采集标本105份,31份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病原菌38株,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7.89%(22/38);G-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占36.84%(14/38),所检出菌株数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且具有多耐药性和较高耐药率。结论:CR I菌血症属医院内感染的一种,由其主要病原菌的特点,给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植管术中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术后规范护理是预防的关键措施,拔除导管和以导管尖端为主的多种标本细菌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的目标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临床结局,对有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共483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感染相关性因素及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7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率为3.5%;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OR值分别为7.898和1.044。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占35.3%,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占47.1%,真菌占17.6%;G+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情100% 好转;G-菌感染患者,87.5% 好转,12.5% 恶化;真菌感染患者,66.7% 好转,33.3% 恶化。结论 CRBSI的发生率随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导管日延长而增加。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好转,但真菌感染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25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为23.3%,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老年患者、置管部位不当是高危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韩楠楠  李刚  蔡文伟  沈晔 《浙江医学》2015,37(19):1621-1623,1630
目的 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EICU近3年来中心静脉CRBSI患者的血培养、导管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总结其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61例中心静脉CRBS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66株,其中G-菌33株(50.0%),G+菌27株(40.9%),真菌6株(9.1%)。常见菌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7%),鲍曼不动杆菌(18.2%),肺炎克雷伯菌(12.1%),金黄色葡萄球菌(10.6%),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6.1%)。G-菌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对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G-菌已成为EICUCRBSI患者的主要致病菌,CRBSI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普遍偏高。【关键词】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病房耐  相似文献   

10.
我院烧伤科取输液2d以上的静脉穿刺插管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162例病人,175例次,18例培养阳性占10.9%,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对象:为我院烧伤科烧伤面各30%~98%患者,年龄1.5~68岁,共162例;男96例,女66例。静脉穿刺插管输液2d以上的病人175例次,插管时间最短2d,最长11d,静脉穿刺平均置管时间4.2d。2) 方法:停止输液或更换输液部位时,插管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拔管取导管尖端置培养瓶中送细菌培养。2 结果与分析静脉置管时间及部位同感染的关系(如表)测定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经创面插管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中16例发生CVC-RI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有关.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有关.结论 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 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测治疗室(ICU)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随着应用的普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这一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特别是住ICU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CRS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死亡率。有文献报道导管掺加抗生素可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2例发生CVC-RI患者年龄、导管留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比例最低。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为主。结论应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时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及CR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CRI、CRB的发病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ICU中的300例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300例中35例(11.7%)发生CRI,CRB 5例(1.7%).病原菌菌群分布:革兰阳性球菌占54.3%,革兰阴性杆菌占34.3%,真菌占11.4%.前5位致病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茵、白色念珠菌.CRI、CRB的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种类、穿刺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结论 CRI、CRB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海飞  朱以军 《浙江医学》2009,31(4):534-535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静脉导管留置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也日益增加,有报道认为穿刺置管所引起的细菌感染是医院获得感染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84株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旨在今后更好的为临床治疗CRI提供合理可靠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ICU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atheter - related infection, CR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4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的分离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结果:患者中45例为CRI的确诊病例,病原菌前4位分离率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了解CRI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有助于CRI的早期诊断,并据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术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导管性感染与导管类型、位置、留置时间及护理质量有关,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发生率较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影响患者预后,控制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