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路上皮癌mdm—2,p53蛋白及性激素受体免疫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dm-2、p53基因蛋白及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mdm-2蛋白与AR、ER和p5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睡上皮癌石蜡标本。结果 mdm-2蛋白阳性率为55.0%,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高分化癌、浅表性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及浸润性癌。p53蛋白阳性率为53.3%,在低分化及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  相似文献   

2.
黄媛  秦进  喻备  张锡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97-2100
目的:研究SIRT2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人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36例.按照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分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IR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为87.50%;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为55.56%,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SIRT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4).SIRT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同时SIRT2在非肌层浸润(T1)与肌层浸润(T2-4)间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及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SIRT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提示SIRT2蛋白表达下调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T2~T4)的尿路膀胱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UBC)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   方法   将49例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HER2基因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结果   膀胱癌患者男性居多。而且分期越高,HER2染色阳性率越高。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基因扩增,有12例患者出现17号染色体多倍体。分期越高,多倍体发生越多。   结论   膀胱癌患者HER2蛋白增高不是由于基因扩增所致,其它的转录和后转录机制参与并调节了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其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分别取其血液、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期选取30例非肿瘤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MCP-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MC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RNA水平。结果 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浆MCP-1浓度为(173.4±82.1)pg/ml,高于非肿瘤患者的(91.8±34.6)pg/ml(P<0.05);高级别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浆MCP-1浓度为(254.1±125.8)pg/ml,高于低级别的(151.3±79.5)pg/ml。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CP-1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癌旁组织为65.0%(1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MCP-1阳性表达率为100.0%(4/4),高于低级别者的87.5%(14/16)。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均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结论 肾盂尿路上皮癌组织较其癌旁组织的MCP-1基因表达上调,提示MCP-1可能在肾盂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EGFL7及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在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和MVD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L7蛋白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EGFL7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40例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E-cadherin蛋白2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0%。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EGFL7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P<0.05)。EGFL7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EGFL7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GFL7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马力文 《癌症进展》2017,15(12):1400-1403,1442
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复发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治疗一直以化疗为主,低毒、高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专家们努力寻找的方向.近几年,针对肿瘤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层出不穷,已寻找到一部分免疫检查点,研制出了相应的抑制剂,并发现了一些可能的疗效预测因子,由此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里程.对于mUC,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多且进展快.因此,本文对肿瘤免疫检查点、疗效预测因子和免疫靶向药物在mUC的主要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dm2、p185、p21及p53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p185、p21及p53在52例GCT中的表达(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结果]52例GCT中mdm2、p185、p21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18/52),21.2%(11/52),13.5%(7/52)及26.f9%(14/52)。不同病理分级阳性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mdm2、p185、p21、p53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8/13)、25.6%(10/39);38.5(5/13)、15.4%(6/39);23.1%(3/13)、10.3%(4/29);46.2%(6/13)、20.5%(8/39)。GCT复发与否之间的mdm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8),而p185、p21及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dm2、p185、p21及p53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无关,而mdm2的表达与其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9.
尿路上皮癌(U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几十年来,标准的治疗方案仍是基于顺铂的化学疗法,但是不良反应较大且疗效不佳.目前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UC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精密医学时代,UC的未来在于使用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样,开发可靠的预测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CT检查发现右侧肾盂结节状类软组织密度影,遂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广泛坏死、出血,由类似于绒毛膜癌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组成,并与正常尿路上皮存在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类肿瘤细胞均阳性表达AE1/AE3、CK7及β-HCG,合体滋养层细胞阳性表达α-inhibin。经术后随访15个月,至今无瘤生存。结论:具有绒毛膜癌样特征的肾盂尿路上皮癌极为罕见,诊断时需要与转移性绒毛膜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依赖性活性保护蛋白(ADN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9 年6 月1 日至2019 年7 月15 日手术切除的膀胱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各28 例,采用qPCR检测20 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NP mRNA表达水平,WB检测其余8 对标本的ADNP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 年1 月1 日至2007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21 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相应患者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中ADNP的表达情况,并收集同期因其他膀胱疾病而手术患者的非肿瘤膀胱组织切片用作对照。卡方检验分析ADNP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DNP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高于非肿瘤组织(均P<0.05),且ADNP的表达量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存活状态有着相关性(P<0.05)。纳入的221 例患者随访中失访32 例,ADNP高表达较低表达的膀胱患者有着不良的预后(5 年OS:49.5% vs 78.6%,P<0.01;5 年PFS:40.0% vs 72.2% ,P<0.01;10 年OS:26.6% vs 58.6% ,P<0.01;10 年PFS:25.3% vs 47.9%,P<0.01)。Cox 单因素回归模型显示,ADNP表达量与膀胱癌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同时Cox 多因素回归也表明ADNP表达量(95% CI:1.300~2.905,P=0.00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DN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非肿瘤的膀胱组织有显著的升高,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与ADNP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ADNP低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ADNP有望成为膀胱癌的特异性治疗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2.
王喆  吕程程  付水  毕缓  付成  曾宇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4):1271-1275
  目的  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32例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使用ICIs治疗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2例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5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disease,PD)、7例尚未评估。总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44.0%(11/25),总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0%(16/25)。至少经一种含铂类化疗失败患者的ORR为33.3%(5/15),未经铂类化疗患者ORR达60.0%(6/10)。患者最多接受23个周期的ICIs治疗、约15个月,中位治疗周期为6个周期、约3.5个月。使用ICIs治疗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为乏力、皮疹、甲减等。32例患者中5例出现irAEs,行静脉滴注皮质类固醇治疗。  结论  ICIs用于铂类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疗效明确,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原发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使用ICIs也是临床中可行的治疗方案,对irAEs需早期识别和给予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PR、p53、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p53、C-erbB-2的检测.[结果]正常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8.33%、16.67%及46.88%、4063%、53.13%、62.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ER、PR表达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G1与G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C-erbB-2表达在Ⅰ期与Ⅲ期之间、G1与G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PR、p53、C-erbB-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内分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幼萍 《肿瘤学杂志》2001,7(4):213-21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胃癌中EGFR、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EGFR、p53均呈阴性表达。而胃癌中EGFR、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和41.3%,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0.05)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1);同时p53的表达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检测EGFR和p53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尿路上皮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尿路上皮肿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38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出现棕黄色胞质和(或)胞核染色区域为阳性,染色强度分为0、1、2、3分,计算表达指数,即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6.3%(29/38),8例正常膀胱粘膜均为Survivin阴性染色。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指数(1.131 0.915)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01)。Survivin在Ta/T1期肿瘤和T2~T4期肿瘤的表达指数分别为1.199±0.943和1.243±0.937,但统计学未见相关性(P=0.633)。Survivin在G1/G2级肿瘤和G3级肿瘤的表达指数分别为1.070±0.952和1.249±0.828,统计学亦未见相关性(P=0.569)。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总复发率18.4%,其中Survivin阳性的肿瘤复发率20.7%(6/29),Survivin阴性的肿瘤复发率11.1%(1/9),但两者的差别并无显著性意义(Fisher=0.411)。结论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其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Survivin有可能成为尿路上皮癌的标志分子,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Survivin表达与尿路上皮癌分期、分级可能无关,预测复发的价值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17.
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bcl-2、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ang ZH  Cai QF  Ye XA 《癌症》2003,22(10):1057-1061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癌变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表达在宫颈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2.9%(35/48)、60.4%(29/48)、58.3%(28/48);61.9%(26/42)、38.1%(16/42)、26.2%(11/42);20.0%(4/20)、0.0%(0/20)、0.0%(0/20)。bcl-2在鳞癌、CIN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鳞癌组与CIN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和p53在鳞癌、CIN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c-erbB2和p53在CIN3组与CIN和CIN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bcl-2的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和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表达结果与之相反;c-erbB2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bcl-2过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c-erbB2过表达是细胞恶性变的标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节  张玲 《癌症》1997,16(2):105-107
应用p53单克隆抗体对64例食管鳞癌病例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阳性染色物质核浆中均存在。64例鳞癌标本在肿瘤区,癌旁组织以及“正常区”组织中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1%(41/64),20.3%(13/64)和4.7%(3/64),按病理Ⅰ、Ⅱ、Ⅲ分级分类,其阳性率分别为41.7%,61.1%和90.9%,三级标本比较,p53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按淋巴结转移和未转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人类白血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5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4.4%,其中在急生髓系白血病为18.2%,而在急性淋系白血病中为27.3%,急性髓,淋两系白现间P5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53蛋白的表达量与病人年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间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尿路上皮癌是全球十大肿瘤死亡原因之一。基于顺铂的全身化疗仍然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有30%~50%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对顺铂化疗无效。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较严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CPI)的研发为局部进展性、不可切除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可能,但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何选择使用,及其预测疗效标志物仍未确定。本文报道了1例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多发肺转移的患者,为临床医生用药选择及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