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对卒中后肢体瘫痪具有独特疗效的沙床,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沙床由钢板焊制的床架和沙池盒两部分构成,以沙介质和芳香类中药为主要内容物,床体的下面安装有带振子的电机和电热器。选择250例脑梗死和2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沙床治疗,并分别设立对照组。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使用沙床后3个月时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脑梗死组ADL评分比对照组降低6.6分(P<0.01),脑梗死组比对照组降低6.4分(P<0.01)。结论偏瘫治疗沙床对脑卒中造成的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网络治疗仪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梗死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网络治疗仪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的FMA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网络治疗仪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优于肌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仪在出血性卒中致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出血性卒中后伴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应用神经网络重建仪促进肢体恢复,同时与36例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结果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标准,治疗组经过2个疗程训练后肢体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用神经网络重建仪对提高康复质量益处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联合冰盐水棉签咽部冷刺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61例,观察组采用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联合冰盐水棉签咽部冷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康复治疗,一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冷刺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吞咽障碍效果显著,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石福宏  胡俊祥  周晓燕 《吉林医学》2011,32(15):2992-2992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对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且肢体肌张力低于正常患者300例,应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神经肌肉麻痹治疗10 d;同时给予正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并选择同期300例应用药物进行康复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NI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的FMA和MBI的评分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JF能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成员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患者肢体偏瘫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HC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家属成员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病后3个月随访时偏瘫肢体功能均有改善(P<0.001),但观察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有利于H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应积极提倡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53-154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二项康复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肢体功能受限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关节、肌力、张力功能改善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根据QOL的评估内容分别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评估,数据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肢体功能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的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2组病人Barthel评分、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和诺丁汉健康调查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周后,2组病人Barthel评分、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诺丁汉健康调查表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助于明显恢复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从而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接经法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接经法治疗脑梗死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药物结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对30例脑梗死患者行大接经法治疗,运用 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与30例单纯药物、康复治疗患者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瘫痪上肢功能达到Ⅵ阶段的由16.7%上升到70.0%,对照组由16.7%上升到43.4%;治疗组瘫痪下肢功能达到Ⅵ阶段的由20.0%上升到73.3%,对照组由23.3%上升到4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接经法对脑梗死瘫痪肢体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功能康复治疗仪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5例接受脑功能康复仪治疗(治疗组),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功能康复治疗仪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选用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足踝关节功能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功能重塑及其瘫痪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1例参与康复治疗?5例未参与康复治疗的ACI患者的治疗前后,以及5例正常志愿者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采用组块刺激功能测试,观察卒中康复前后足踝关节运动时脑激活区域和激活区体积的差异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ACI患者健侧足踝关节运动时激活区与正常人群组相似;偏瘫侧足踝关节运动时除了对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1区)激活之外,同侧SM1区?运动前区(PMC区)也可见不同程度的激活,对侧半球的激活体积大于同侧(P < 0.05)?治疗后,患者对侧半球SM1区激活体积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 < 0.05),而参与康复治疗组激活体积的增加更为显著(P < 0.05);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提高,参与康复治疗组较未伴康复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fMRI能客观显示ACI后脑功能重塑特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足踝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功能的重塑及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陈秀  杨昌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8-1319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分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神经康复的优化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周、护理后3周、护理后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7.21±9.05)分、(10.01±8.12)分、(5.89±4.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措施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明显优化患者的神经康复功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经综合康复干预后,痊愈3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conversion paralysi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which they are offered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During an eight month period between October 1984 and May 1985 six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s dependent on wheelchairs owing to conversion paralysis for a mean of 3 years (range 1-6 years) were entered into the inpatient neuro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All six patients were able to walk within a mean of 41 days (range 10-70 days), and then relinquished a variety of aids and allowances as a result of their regained mobility. They continued to be independent at outpatient review for a mean of 10 months (range 8-15 months).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from wheelchair dependency can be achieved by a cost effective, prolonged, inpatient neuro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康复技术与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2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方案,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每周治疗6次,连续3周,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四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三项量表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3月后随访当日予以评定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四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及治疗后3月回访中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方面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四肢运动功能等症状,效果显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和专业治疗小组,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卒中单元病房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住院费用(P<0.05)及住院时间(P<0.05)较普通病房组减少及缩短。结论 康复卒中单元有利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治疗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肢体瘫疾的时机选择。方法将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药物等对症治疗组,7~14d开始针灸康复治疗组,15—30d开始针灸康复治疗组,观察患者肢体瘫痪的恢复情况。结果3组互相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1),7—14d开始针灸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15~30d开始针灸康复治疗组和常规药物等对症治疗组,15~30d开始针灸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等对症治疗组。结论针灸康复治疗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肢瘫的治疗有明显疗效,而早期(7~14d)明显优于晚期(14d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时、康复训练30天、60天分别采用MBI、FM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在入组时FMA、M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康复训练30天、60天后,FMA、MBI评分在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1d进行神经功能(Eu-ropeanstrokescale,ESS)、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康复组和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康复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康复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避免患肢关节挛缩,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