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无论是采用断流术抑或是分流术,其目的都是为制止食管和胃底曲张的静脉出血。现将我院198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时采用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的患者58例(A组)I临床资料与随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时放置单腔橡胶引流管引流的患者134例中的60例(B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72h内日均引流量、腹腔残留量-彩超探测深度及术后住院天数与B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对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同时行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8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同时对胆囊结石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21例,胆囊大部切除2例,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1例,此24均治愈,4例未行胆囊切除仍有结石存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有2例出现发作性胆囊炎胆绞痛,其中3例急诊胆囊切除术治愈;1例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绔石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时应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可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大部切除术或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 相似文献
4.
王超英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4,3(2):14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无论是采用断流术抑或是分流术 ,其目的都是为制止食管和胃底曲张的静脉出血。现将我院 198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总例数 2 8人 ,男性 18人 ,女性 10人 ,年龄最大 6 5岁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三大综合征:食道静脉曲张、脾肿大合并脾功能亢进和腹水。本文着重讨论对食道静脉曲张的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虽然大体上可归纳为分流和断流两大类,但由于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十分复杂而各种疗法都有不足之处,于是50年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术方法。可以说,门静脉高压症是术式最杂、争议最多的一种病症。如何在众多的术式中进行选择,常常要求外科医生在分析诸多因素之后作出决定。这些因素包括病人的状态(急性出血期、缓解期、无出血史的曲张静脉、术后再出血、肝功能级别、门静脉血… 相似文献
6.
超声多普勒(Ultrasonic Doppler)作为一种无损伤性检测方法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它可以提供诸多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对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出现,使其影像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预防性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在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预防性手术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8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下降(12.21±4.73)cmH2O(1cmH2O=0.098kPa),明显优于断流术后下降(7.16±8.35)cmH2O;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而联合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联合术后病人出血率和病死率均为6.25%,明显优于断流术组和未手术组(P<0.05)。结论对肝功能尚好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实施预防性联合手术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11年零5个月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对154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手术死亡率为零,腹腔内继发性出血2例(1.30%),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各1例(0.65%),脾静脉血栓4例(2.60%),术后随访率99.35%(153/154),随访时间5个月-11年零5个月,绝对生存率98.70%(152/154),肝性脑病发生率0.65%(1/154),再出血率1.95%(3/154);83例于手术半年后接受过胃镜或食道吞钡检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54例(65.06%),显改善28例(33.74%),无变化1例(1.20%);62例胃镜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8例(12.90%),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优良,其再出血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很低,并发症,手术操作较简单,是一种值得和便于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门静脉高压症再手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致命出血 ,虽然手术方式很多 ,但任何一种手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而且都有一定的术后再出血率 ,大约在 10 %左右 ,术后再出血是外科医生所面对的一个难题 ,虽然不可能经常遇到 ,但一旦收治这种病人就会感到十分棘手 ,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种再出血病人除了绝大多数都面临肝功能不良的威胁以外 ,外科医生必须考虑到前次手术给腹腔造成的粘连、侧枝形成、手术方式及其造成的解剖异常等问题 ,当然还要判断出血的来源 ,以便有的放矢。首先是出血的诊断。术后出血当然以食管胃底静脉曲… 相似文献
11.
改良Walker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ugiura术的血流动力学原理.将Walker术进行改良,用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特点是在食道下段较低位量阻断食道静脉血流的同时,又可离断腹段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优点是经胸手术回避了前次手术粘连和血管栓塞等矛盾.手术简单省时,适应症宽,近期止血可靠、远期效果良好。本组手术19例,均为各种手术后再出血者.择期手术15例无死亡;急症手术4例,死亡1例.总的手术死亡率5.26%(1/19).再手术后的生存时间:9a1例,7a2例,6a1例,4a3例,3a6例.2a3例,1a1例.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炎后肝硬变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的脾脏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致命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功能和降低门静脉压力,但由于肝脏供体匮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体治疗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治疗组额外采用0.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500 ml/d常规输注;采集不同组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输液总量、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低蛋白血症纠正时间、住院经费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羟乙基淀粉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切口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胸腹水及总计并发症发生均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蛋白输注量、补液总量及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出入院体重下降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实施胶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降低白蛋白输注总量及住院费用,对患者术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林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611-612
目的:交流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94~2000年采用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联合治疗的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获随访,除1例在术后15个月因肝癌死亡外,其余11例均健在,其中10例生活质量良好。并恢复原来工作。生存时间最短15个月,最长8年,中位生存时间4年。术后均无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结论:应用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避免了单一断流术、分流术及脾切除术的缺点.具有术后再出血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及远期生存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手术中行快速切脾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13年12月间采用快速切脾法完成脾切除术的45例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肝硬化31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原发性脾肿大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7岁)。均在开腹后先结扎脾动脉,在备好血源的情况下左手捏住脾蒂,右手快速分离脾周韧带,随后托出脾脏而行快速切脾术。脾窝彻底止血后,再用带蒂大网膜填塞。结果本组完成脾切除时间10~15 min,平均(12.30±1.92)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60.00±109.40)ml,切除的脾重量约1.5~2.5 kg,平均(1.69±0.28)kg。术后有6例出现一过性肝昏迷,一般在2~3 d后神智逐渐恢复。术后急诊手术6例中死亡2例,余均治愈出院。40例随访5~12年,有6例反复出现腹水问题需住院或在门诊治疗而消退。3例排黑便,胃镜提示为胃溃疡出血。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松解术1例。肝衰竭死亡2例,1例为术后一年,另一例为术后12年(肝豆状核变性者)死亡。结论门脉高压行断流术或分流术时,快速切脾法是可行的,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41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例分流术后出血者均接受Phemister术;断流手术后23例接受改良或Phemister术或扩大断流术,5例接受肠腔分流术。术后2周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共7例(17.1%),包括腹腔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和难治性腹水2例。随访3~60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终止时均存活;食管静脉曲张复发3例,因食管静脉曲张导致再出血仅1例。结论断流术后再出血多因术式选择不当,分流术后再出血多与手术技巧有关;再出血后选择适宜手术方式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静脉动脉化 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和传统的脾肾分流(SRS)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PCDV)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采用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采用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有创性测压管于开腹后即刻、手术完成即刻及治疗后2周测量门静脉血流量(PVF)及门静脉压力(PVP),PACS组包括入肝及入下腔静脉PVF、PVP。手术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PCDV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17%,PVP下降约5%;SRS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51%,PVP下降约51%;PACS组术后2周入肝PVF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80%,入肝PVP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96%,入下腔静脉PVF增至开腹后即刻的130%,入下腔静脉PVP保持低压,约为开腹后即刻的46%。术后2周PACS组入肝PVP、PVF及入下腔静脉PVF均明显高于另2组(P<0.05,P<0.01),而入下腔静脉PVP则明显低于PCDV组(P<0.05)。3组中仅SRS组术后2周AL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ACS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与SRS术相近,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而且短期内未明显影响肝脏功能,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附脐静脉在门静脉高压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对第二炮兵总医院2009年收治的2例经多次治疗后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利用明显扩张的附脐静脉进行门体分流术。结果术后门静脉压力均明显降低,2患者分别在术后随访7和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复杂重症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明显扩张并压力增高的附脐静脉可用于门腔静脉转流,术式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MRA在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效果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断流术7例及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13例。采用Philips Gyroscan T10-NT(1.0T)磁共振机在术前和术后2~4周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对照组的肝门静脉灌注要明显优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后者术后近期门静脉主干直径及流速、流量均有所减小或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消失,门体分流口保持通畅。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新技术,可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评估手术彻底性和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