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的综合性护理对于改善骨髓抑制的作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综合性护理)2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在骨髓抑制并发症和心理健康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出血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后的综合性护理对于改善骨髓抑制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为降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137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其是否接受骨髓抑制期护理干预分为干预组(4670例)和未干预组(44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因素,探讨干预对策.结果 未干预组共出现103例医院感染,感染率2.3%,干预组共出现41例医院感染,感染率0.9%,干预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下降、侵入性操作和应用激素是导致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定期消毒等护理干预,并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局部灌注抗菌药物等手段,改善其免疫功能,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环境保护措施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恶性血液病,且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51例采用全环境保护措施,将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9·6%,对照组的感染率为51·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采取综合性的全环境保护可使患者安全、快速地渡过骨髓抑制期,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中最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Ⅳ度骨髓抑制危及患者的生命,并限制后续化疗按期进行。本文探讨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某院110例次常规剂量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种、化疗药种类、化疗周期来探索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年龄不是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主要原因,70岁以上和70岁以下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比率无差异。乳腺癌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比率高于其他疾病,乳腺癌患者用紫杉类+恩环类的化疗方案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比例为60%。其中有95例/次(86.4%)的Ⅳ度骨髓抑制发生在化疗后7~14d内。经过积极支持治疗,有91例/次(82.7%)血象于2周内恢复正常,其中67例/次(60.9%)1周内血象恢复正常,24例/次(21.8%)于7~13d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用紫杉类+蒽环类常规剂量化疗后,要注意及时检查血常规。对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要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11、抗菌药物及成分输血等支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1~2周内度过化疗危险期。  相似文献   

5.
小儿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接受联合化疗后与老年白血病患者不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明显,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是预防小儿白血病患者感染、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现将2000年6月~2004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小儿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4):510-5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及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品管圈活动(2013年1月举办)前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活动后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炎、感染、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PICC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拔管率,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6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和住院时间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6.6% (256/962),以呼吸道[62.1%(159/256)]及胃肠道[12.9%(33/256)]为主;25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08例致病菌培养阳性,共检出致病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62.0%,147/237),革兰阳性菌54株(22.8%,54/237),真菌36株(15.2%,36/237);骨髓抑制程度越重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0度骨髓抑制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0%(32/228),1度骨髓抑制患者为15.6%(45/288),2度骨髓抑制患者为19.7%(35/178),3度骨髓抑制患者为44.5%(69/155),4度骨髓抑制患者为66.4%(7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1d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5%(18/124),住院时间21~42 d患者为25.0%(96/384),住院时间>42 d患者为31.3%(142/454),三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对骨髓抑制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在实体瘤化疗后对骨髓抑制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化疗前后不同时间测定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以及Ret%.数据结果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Ret%的下降早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其中在化疗后第7天Ret%≤0.3%的群体中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概率为71.4%,而在Ret%>0.3%群体中为8.3%,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是实体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预见与监测的有效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环境因素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下护理措施对两个病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位于郊区(甲)和市区(乙)两个化疗病房的7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病区 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率为 73.3%,持续时间为(8.1±7.5)d;甲病区则分别为 48.9%和(3.8±5.7)d;乙病区 AN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率为86.7%,持续时间为(9.0±7.2)d;甲病区为68.9%和(5.7±5.7)d。结论 两个病区化疗后感染率和感染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别,提示甲病区通风、患者较多的户外活动等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缩短感染时间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9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肛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率为32%,研究组为8%,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肛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检测降钙素原(PCT)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患儿资料,将其设为试验组,根据骨髓移植感染风险分为高危风险患儿36例和低危风险患儿24例;选取同期入院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未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体,其中细菌34株占56.66%,真菌20株占33.34%,病毒6株占10.00%;试验组患儿感染后PCT、CRP以及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高危风险患儿PCT、CRP以及WBC水平,显著高于低危风险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定期监测PCT、CRP以及WBC能指导患儿预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COP为主的方案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等其他治疗方案治疗34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全组34例患者共接受176个疗程化疗,平均每个患者累计应用脂质体阿霉素127.0 mg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8.2%(30/34),其中CR 24例(70.6%),PR 6例(17.7%),SD 1例(2.9%),PD 3例(8.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未出现严重感染.心脏毒性发生率14.7%(5/34),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影响。方法将21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内科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血液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s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结果观察组感染性发热、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出现的人次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Orem’s自理模式可降低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前后细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BIRCP)的检测,并结合C-反应蛋白(CRP)等常规检测方法,探讨BIRC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实行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70例,将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共60例,以试验组患者化疗前血清中BIRCP细胞因子水平作为基线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感染发生24h内及感染控制24h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测定CRP和进行血培养,比较BIRCP和CRP的敏感性。并分析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感染原的判断。结果感染发生24h内6种细胞因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IL-6、IL-10数值呈现明显的升高,与基线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24h后BIRCP中细胞因子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NF-α、IL-4、IL-6、IL-10、IFN-γ及CRP的感染前后变化较明显(P0.05)。在60例有感染症状的患者中,血培养阳性者2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IL-6升高较明显(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IL-6、IL-10升高较明显(P0.05)。而真菌感染患者的IFN-γ升高较明显,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中发现IL-10对鉴别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可达80.10%,特异度可达78.20%。结论 BIRCP和CRP均能早期预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情况,并通过BIRCP的检测可初步判断感染源,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L)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早期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8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AL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感染23例,重度感染37例。选取同期AL骨髓抑制未感染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化学药物治疗,检测患儿血清CRP、PCT和IL-6水平,并计算IL-6、PCT、CRP三项指标在诊断AL患儿化疗期骨髓抑制合并感染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研究组患儿CRP(62.33±21.03)mg/L、PCT(1.68±1.14)ng/L、IL-6(32.67±12.24)ng/L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感染组比,重度感染组患儿血清CRP、PCT、IL-6水平更高(P0.05)。血清CRP、PCT、IL-6联合检测诊断儿童AL合并感染的灵敏度(85.37%)、特异性(87.41%)、阳性预测值(89.49%)、阴性预测值(88.76%),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儿童AL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CRP、PCT和IL-6水平升高,早期检测CRP、PCT和IL-6有助于预测儿童AL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发生,且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联合系统化护理在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安阳市某医院诊治的肺癌化疗后并发骨髓抑制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化疗后给予系统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2组患者均护理30 d。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功能状态评分(KPS)、行为状态评分(PS),比较2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KPS及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系统化护理在显著提升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有效控制了其感染风险,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经过化疗后发生骨髓抑期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发热、感染、出血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的对比中,观察组的相关数据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在对比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治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对患者病情恢复十分不利,为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骨髓抑制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可以采取整体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为基础,减轻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该护理方法效果较好,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究化疗后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有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5例占48.61%(35/72);7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病原菌68株,革兰阴性菌4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均为白假丝酵母;主要病原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头孢米诺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使用细胞毒药物,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方法:遵照医嘱执行化疗方案并对化疗中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从而减轻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18例患者接受1—4疗程的诱导化疗。10例达到完全缓解(CR)占50%,5例达到部分缓解(PR)占35%,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目前常用标准的诱导缓解方案是DA方案,缓解率可达85%化疗期间只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加强预防和护理,就可以降低毒性反应程度,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诱导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血液病大剂量化疗患者选择更好的护理方式。方法将52例大剂量化疗入住层流洁净病房(LAFR)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将自理模式贯穿于大剂量化疗前后的全过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的知晓率显著上升,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结论自我护理理论有助于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克服和预防了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的自理缺陷,使患者顺利实现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