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丛燕楠 《中外医疗》2013,(23):176-177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改变及左心室肥厚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和随意抽取的53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超声对其进行颈动脉和心脏检测,比较两者差异。结果病患LVST为(1.40±0.24)cm,LVPWT为(1.37±0.22),LVMI为(40.±18.4)g/m2,IMT为(1.0±0.14)mm,颈动脉和心脏生理数据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实验对象明显异常。结论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病患的颈动脉及左心室各项生理指标是诊断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修艳筠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8):23-23,3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8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缬沙坦一日80~160mg,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mg日3次;服药前和服药后24、36周,由超声测量左心室的结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由(159.0±17.8)/(102.8±11.2)mmHg降为24周时(132.0±12.6)/(84.9±7.2)mmHg,36周时(129.0±11.1)/(82.5±5.7)mmHg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由(160.2±10.1)/(104.8±10.2)mmHg降为24周时(139.0±12.1)/(87.5±6.7)mmHg,36周时降为(129.3±12.4)/(81.5±6.8)mmHgP〈0.05。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由(147.1±27.6)g/m^2降至24周时(140.3±21.7)g/m^2,36周时(138.9±20.9)g/m^2;对照组左室重量指数由(148.2±21.5)g∕m^2降至24周时(146.5±22.1)g/m^2,36周时(145.8±21.0)g/m^2。两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片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缬沙坦可逆转左心室肥厚优于硝苯地平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口服氯沙坦钾片,1 H25~50mg,服药前和服药后20、30周,由超声心动图测量发心室的结构变化.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顺利完成研究,超声心动图显示氯沙毽钾治疗20周后,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变薄,继续治疗到32周,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有一定程度逆转心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左室肥厚(LVH)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LVH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EH)常见的靶器官损伤,也是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左室重构的标志之一[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 检测80例EH患者的左心室各有关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 EH伴LVH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N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H患者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302,P<0.05).结论 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左心室肥厚组(164例)与对照组(27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除心绞痛P<0.05,余均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指标,应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8.
9.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军  慈书平 《湖南医学》1997,14(5):320-320,F0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疗效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轻 ,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伴左室肥厚患者 ,分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口服伊贝沙坦 15 0mg ,每日 1次。对照组 :口服苯那普利 10mg,每日 1次。两组治疗 8周后进行评估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 3% ,对照组为 86 77%。两组心脏结构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及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同样有效 ,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2.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云  梅松柳  郭红霞 《医学综述》2011,17(10):1585-158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效果。方法 5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氢氯噻嗪12.5 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M、LV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钾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以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比单用厄贝沙坦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相似文献   

15.
杨继刚  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41-224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实用全科医学》2003,1(3):178-179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36例按 1999年WHO ISH标准确诊为I~Ⅱ级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停用降压药两周后给予氨氯地平 5mg~ 10mg d ,治疗 12周。治疗前后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氨氯地平治疗后 2 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 ;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心肌重量均减小。结论 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 2 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 ,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mg/d~20mg/d为期半年,前后做彩色超声心动图。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左室肥厚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更明显下降(P<0.01)。结论:贝那普利可使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0例(A组)和贝那普利组60例(B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A、B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A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P〈0.05);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TG、IVST、LVPWT、LVDd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下降水平及LVEF升高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显著降低hs-CRP和改善血脂代谢水平,使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24hAB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年以上病史、经冠脉造影或64排CT证实无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分别作24hABP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r echocardiography,DECG)检查,观察24hABP,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关系。结果24hSBP、24hPP与IVST、LVPWT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随着24hSBP增高及24hPP增大而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我们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A组 47例 )服用氯沙坦控制血压时 ,观察血压变化及对左室肥厚影响。方法 :服氯沙坦 (A组 ) 1年 ,设对照组 (B组 ) 35人。结果 :两组 1年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 ,1年后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出现显著差异 (SBP :1 7.3± 2 .5Kpa VS2 1 .3± 4.4Kap ,P <0 .0 5 ;DBP :1 0 .8± 2 .7Kpa VS1 3.7± 2 .4Kpa ,P <0 .0 5 ) ,而室间隔厚度(IVST)与左室后壁厚度 (PWT)也产生明显差异 (IVST :1 1 .4± 2 .3mm VS1 4.7± 2 .3mm ,P <0 .0 5 ;PWT :1 1 .2± 1 .7mm VS1 3.4± 1 .8mm ,P <0 .0 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控制血压 ,逆转左室肥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