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59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电针药组和手术药组。电针组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针药组采用电化学疗法并给予中药治疗,手术药组采用切除内异病灶的方法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血清CA125含量。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清CA125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总有效率(P<0.05),且复发率低于其余各组的复发率(P<0.01)。结论: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那唑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复发率(12.50%)、妊娠率(42.5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A125为(18.40±11.28)U/m 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值<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复发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CA125水平,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施行手术治疗的126例内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Ⅰ、Ⅱ期患者28例,Ⅲ期73例,Ⅳ期25例。保守手术96例,半保守手术30例;92例术后连续6月服用米非司酮10mg·d-1,34例未服药,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77.2%,部分缓解率(PR)为22.8%,复发率为16.3%;未服药组患者52.9%CR,47.1%PR,32.4%复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7.4%,消除残余病灶的有效率为89.1%。治疗前及治疗后复发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手术是内异症的基本治疗手段,而米非司酮用于内异症术后巩固,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并维持血清标志物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与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一2013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 n=36)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药物组( n=36)即是在手术组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抽取腹腔积液和血清,测定其癌抗原—125( CA125)水平。结果手术+药物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手术组的77.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腔积液及血清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腔积液和血清CA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好,且显著优于单一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顾子燕 《海峡药学》2012,24(5):193-19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米非司酮,治疗组同时服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通过对各组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6 %和80.77%,复发率分别为8.974%和23.08%,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6.15%和27.2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少.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阿巴瑞克(Abarelix)对大鼠移植性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CA125、E_2、FSH、LH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外科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去势组、GnRH激动剂丙氨瑞林组和阿巴瑞克组。分别测定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各组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及血清CA125、E_2、FSH、LH水平,观察给药前后各组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及血清CA125、E_2、FSH、LH水平变化。结果给药4周后,阿巴瑞克组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A125、E_2、FSH、LH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阿巴瑞克对异位子宫内膜有抑制作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对其血清CA125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丹那唑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CA125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89.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妊娠率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A125在治疗后都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下降,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以及妊娠率高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99、VEGF及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米非司酮组)33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12周的血清CA199、VEGF及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与12周时的血清CA199、VEGF及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CA199、VEGF及CA125水平,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手术组、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术后有效率相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手术组的不良反应少,但复发率高,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其中肝酶升高显著,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恶心呕吐、头痛明显。结论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都具有良好作用,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孕三烯酮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的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复发率分别为12.5%、10%,较单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33.3%明显降低,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73.3.%(P<0.01%)。结论: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治疗能显著降低内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散结镇痛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PGF2α)及CA125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GF2α、CA125水平及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3个月;对照组术后不加用任何药物治疗,只作定期随访。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4.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杨丰美  郭广玲  陈芬  张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8):1346-1347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该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并分组,开腹手术组(A组)30例;腹腔镜手术组(B组)60例,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A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CA125明显降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13.81,P0.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开腹要更加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涓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113-114,117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本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米非司酮的应用剂量分为A组(6.25 mg/d)31例和B组(12.50 mg/d)31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大小、痛经程度、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子宫大小、痛经程度、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6.25 mg/d的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及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张娟辉 《中国医药》2013,8(10):1438-1439
目的观察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25mg/d;观察组在米非司酮上的基础上加用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测定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孕酮、雌二醇,B型超声测量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6.9±1.0)nmol/L比(19.6±3.2)nmol/L,(1644-10)pmol/L比(355±40)pmol/L;对照组:(9.4±2.2)nmol/L比(19.5±3.2)nmol/L,(175±13)pmol/L比(324±43)pmol/L;均P〈0.05],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观察组:(112±36)cm^3比(152±46)cm^3,(37±7)cm^3比(60±17)cm^3;对照组:(125±33)cm^3比(153±44)cm^3,(43±10)cm^3比(58±17)cm^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孕酮、雌二醇水平及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肾活血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A125、性激素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妊娠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A125、T、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在本院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8例,米非司酮组19例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连续3~6个月;对照组19例给予达那唑200mg,每日2~3次,口服。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及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基础体温呈单向型,用药3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停药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相似。38例患者中,6例轻度体重增加,3例少量阴道流血,有的轻度恶心。这些症状均在停药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肝功能正常,无一例因副作用而停药;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仅2例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术后辅以米非司酮、孕三烯酮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5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米非司酮组),每日1次,每次10mg;50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孕三烯酮组),2.5mg,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用药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4.0%、56.0%,不孕患者停药后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50.0%、43.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曼月乐对不愿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均于月经来潮第5天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比较放置前后痛经程度、经量变化、卵巢囊肿大小的变化、CA125值的变化等.结果 放置曼月乐环3个月后,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减少,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CA1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放入曼月乐对不愿手术、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