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多数人认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12毫克%,未成熟儿不超过15毫克%。如超过此值则应视为病态,统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此症的主要危险为併发核黄疸(或称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2.
<正> 新生儿在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第一天出现黄疸;2.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定量超过12毫克%,早产儿超过15毫克%;3.黄疸持续一周以上;4.血清胆红素定量每日增加超过5毫克%或每小时超过0.5毫克%。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期黄疸的原因十分复杂,合理分类对明确诊断和治疗都有帮助。现根据发病机制、病因及黄疸出现时间分类如表2。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可随日龄而不同,生后二周以内血清胆红素是以间胆增高为主,多数由溶血引起,少数为肝细胞处理胆红素障碍所致。出生二周以后生理性黄疸不退或反而加重,或黄退而复现,血清中主要是直胆增高,为胆红素排泄障碍所致;少数病种亦可以间胆增加为主。为便于临床掌握,现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根据日龄不同(二周内和二周后)分别进行讨论。(一)生后二周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黄疸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正常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为0.2—1克毫%,包括直接胆红素0.03—0.2毫克%。若成人和儿童的血清胆红素增加到2毫克%,新生儿增加到4毫克%,则巩膜、粘膜及皮肤即可显出黄染,临床上统称为黄疸,亦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此症在新生儿期颇为常见,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症状。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十分复杂,严重者可发生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而致死亡,幸存者亦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原因、诊断与处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胆红素代谢一、胆红素的来源和形成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生后7~10天左右),由于各种原因使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血浆内胆红素浓度增高,超出了正常生理范围即为高胆红素血症(成熟新生儿血胆红素浓度大于12毫克%.未成熟新生儿血胆红素浓度大于15毫克%).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是引起核黄疸。什么是核黄疸及其危害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到20mg%,间接(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和亲脂性时,血清胆红素与富有脑磷脂的脑组织有亲和力(而水溶性的直接胆红素增高与核黄疸发生无关).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细胞,使脑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作用脱节,脑细胞的能量产生受到抑制,使脑组织受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故称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发生核黄疸时,新生儿可出现黄疸加深,不安或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发热,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眼球斜视,震颤,抽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因血液内胆红素含量增多,使皮肤粘膜色泽发黄,正常人血胆红素浓度为0.1~1.0毫克/100毫升,若超过2毫克%,就有黄疸的表现。黄疸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可见于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是血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它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血清胆红素生理浓度在1毫克%以下,在1~3毫克%时还无可见之组织黄染,叫隐性黄疽;在3毫克%以上则黄染肉限可见,称显性黄疸。辨认黄疽,须赖日光。黄昏、灯下容易漏诊。因巩膜含强亲胆红素的硬蛋白较多,故黄染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由于血液的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巩膜、粘膜、皮肤及某些体液发黄。正常血液胆红素浓度为0.1~0.8毫克%,当超过2毫克%时,临床上即有黄疸出现。黄疸一般分为阻塞性、肝细胞性及溶血性三种。黄疸仅为一种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复杂而多变,常常造成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因而如何鉴别阻塞性与非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显得非常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90%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以往总是等到新生儿黄疸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才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干预治疗,并且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治疗,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容易出现核黄疸,  相似文献   

9.
黄疸     
血胆红素升高每100毫升超过1.0毫克,皮肤、粘膜被黄染,即名黄疸。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和体征,病因很复杂,鉴别诊断有时也很困难。现就胆红素代谢、成因和分类以及黄疸的鉴别诊断等三个问题,略作叙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了正常值所致,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有报道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而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在足月儿约为10.5%,在早产儿则为25.3%[1].静脉血检测血中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的数值即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娜娜 《广西医学》2004,26(7):960-96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转归情况 ,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 ,以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 2 39例血清总胆红素 (TBIL)≥ 2 2 0 6 μmol L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 ,胆红素水平、转归及影响转归的一些因素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以G 6 PD缺陷居首位 (2 9 7% ) ,其它依次为感染因素 (18 4 % )、ABO溶血 (17 2 % )、母乳性黄疸 (8 4 % )、喂养不足 (7 9% )、G 6 PD并ABO溶血 (4 2 % )、少数为CROTCHS感染 (1 7% ) ;TBIL2 2 0 6 μmol L~ 342 μmol L14 8例 ,343μmol L~ 4 2 7 5 μmol L5 1例 ,>4 2 7 5 μmol L4 0例 ,最高达 779 4 μmol L ;大部分病例转归良好 (2 14 2 39) ,发生核黄疸 2 2例 ,其中以G 6 PD缺陷占多数 (14 2 2 ) ,TBIL >4 5 0 μmol L时近 5 0 % (17 35 )发生核黄疸 ,当TBIL >6 0 0 μmol L时近 90 %(7 8)发生核黄疸。 1例入院时TBIL >5 0 0 μmol L无核黄疸症状的病例随访 4个月时诊断为核黄疸后遗症。 结论 本地区高胆病因以G 6 PD缺陷为主 ,合并感染时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易发生核黄疸 ,尽早积极治疗感染是防治G 6 PD缺陷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 ;控制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无核黄疸症状的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29例蓝光光疗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综合分析表明,引起新生儿黄疸和核黄疸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感染、窒息、酸中毒、寒冷刺激、低蛋白血症、早产、溶血症等。无论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其主要危害是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严重地影响了小儿生长和智力发育,我们对有上述因素存在者,血清胆红素虽未达到高胆红素血症标准,均积极采取预防性蓝光光疗措施,避免了核黄疸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内总胆红素超过2 0 5 .2 μmol/ L(未成熟儿超过 2 5 6 .2 μmol/ L) ,是新生儿常见病症。黄疸出现后治疗不及时或溶血严重 ,可发生核黄疸 ,故应早期治疗 ,精心护理 ,以减少并发症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4年 9月~ 1999年 9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0 8例 ,均属间接胆红素升高。男 6 7例 ,女 41例。早产儿 2 9例 ,足月儿为 79例。生后 2 4h出现黄疸 19例。黄疸持续时间超过 2周 6 2例 ,超过 3周 2 7例。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全身皮肤呈桔黄色。1.2 方法 将 10 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  相似文献   

14.
郝日成 《中外医疗》2011,30(28):123-12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是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故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60%,早产儿80%。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新生儿严重疾病(如溶血症、败血症)的首发体征,如不重视,就可能延误诊治,如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也称核黄疸),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积极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蓝光照射是临床降低胆红素常用的、有效的、简单的方法。但有一定副作用如皮疹,腹泻、食欲下降、青铜症等。现我科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培菲康)辅治蓝光照射治疗,不仅副作用减少,而且黄疸减退也加快。我们做如下临床分析,进行统计学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生儿黄疸为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健康足月儿均可发生.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 d出现,4~5 d达高峰,7~10 d消退.但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2 mmol/L,大于220 m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1].由于初生新生儿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透过而容易发生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我院近两年采用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慧  周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5-130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状之一,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住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9.
20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国足月儿约60%,早产儿约80%,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引起黄疸的病因复杂,若不及时诊治,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核黄疸,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20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颖  吴曙粤 《右江医学》2010,38(1):81-8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50%以上的正常小儿均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黄疸,一般在出生7~10天内消退,最迟不超过14天,此称生理性黄疸。若小儿14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出现过早、过重,均称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