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部手术联合其他平面手术(如腭咽平面、舌咽平面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确诊,所行鼻部手术包括单纯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18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加单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10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加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加单侧鼻息肉切除加筛窦开放术2例。术中同期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26例;UPPP手术、舌根部分切除、舌骨悬吊4例;舌根部分切除、舌骨悬吊2例。32例中2例重度患者行气管切开全麻下行UPPP和鼻部手术、舌根部分切除术,2例因为气管插管和拔除气管套管困难,在手术结束后行气管切开,余28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术后进ICU监护12-24 h,随访1年。结果治愈10例,好转12例,减轻9例,无效1例,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鼻部手术联合其他平面手术治疗OSAHS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重度OSAHS或气管插管困难者,术前行气管切开术或手术结束即行气管切开,能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鼻部手术治疗OSAHS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联合鼻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确诊,在行UPPP手术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粘膜下切除术18例,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0例,腺样体切除术2例。其中5例重度患者术前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然后在全麻下行UPPP和鼻部手术,其中2例患者选择了气管切开后6~7d再行UPPP和鼻部手术。术后随访1~2年。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其中症状基本消失者5例,明显减轻者14例,症状缓解者6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13d(平均8.3d)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对于重度OSAHS患者,行前置性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合并鼻部和口咽部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同期鼻部手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和评估根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主观症状。检查证实同时有口咽狭窄和鼻部异常,在行UPPP手术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或)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术后随访1-2年。结果截止到2007年11月,所有患者术后满12个月,复查时打鼾、憋气、头痛及嗜睡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正先 《中外医疗》2013,32(7):33-34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构异常导致的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在局麻下治疗48例鼻腔解剖异常、鼻窦所致的鼻源性头痛患者,其中,21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4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7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并中鼻甲整形术;10例行钩突切除术或(并)筛窦切除术。结果 48例患者中总体治愈率68.8%(33例),好转率20.8%(10例),无效率10.4%(5例)。结论鼻内镜手术适用于复杂鼻腔结构的处理,该法治疗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鼻源性头痛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病人手术后肥大下鼻甲的变化,探讨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原则。[方法]统计254例合并下鼻甲肥大的鼻中隔偏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10例单纯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全部患者的下鼻甲大小和鼻腔通气情况,将两种手术方法之间比较、每种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鼻腔通气改善率无差异(P〉0.05)。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半年,87.6%肥大下鼻甲与对侧下鼻甲对称。仅有26例,12.4%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的病人再次做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等离子射频术。[结论]单纯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肥大下鼻甲可以自行变小。下鼻甲有很强的自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郑玉美 《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1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中-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和同时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34例(83%),好转5例(12%),无效2例(5%),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并发眼睑淤血1例,术腔不同程度粘连5例,鼻中隔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节省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提高疗效,对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及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3~2004年83例(166侧)鼻中隔偏曲男性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者38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45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以上患者进行测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发现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总容积明显大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而单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因此,笔者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应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简化命名并规范此类手术,建议将此手术命名为"鼻腔矫正术",并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多副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鼻中隔与多个副鼻窦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72名双侧上合窦炎,筛窦炎(23人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11名)的患者,在全麻下一次接受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切除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术中出血,围手术期的术后疼痛,而部肿胀,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及术后1年鼻通气,鼻腔炎性分泌物,鼻息肉和副鼻窦炎得发的情况,分别于一侧上颌窦根治术,双侧鼻息肉筛窦切除术,单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组,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除术中出血较多外,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术后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全麻下鼻中隔与多副鼻窦一次性手术是疗效较好和安全可行的,并能减少鼻息肉及副鼻窦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加微波热凝肥大下鼻甲术的效果.方法 局部的麻醉加浸润麻醉对6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其中68例并发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行下鼻甲微波热凝术,1例因下鼻甲骨性肥大行黏膜下切除术加微波热凝术.结果 手术后3个月鼻塞、鼻出血、头痛症状完全消失51%~64%范围,术后3~12个月痊愈55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痊愈加好转)92.7%,未见1例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与肥大下鼻甲微波热凝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127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病变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或术式组合(包括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等离子部分消融、黏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鼻窦开放术等).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显效率为75.59%,有效率为24.4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等鼻腔结构异常致鼻塞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V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2 6例VR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42例 ,A组行双侧中下甲黏膜激光烧灼 ;B组行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电灼术 ;C组行中下甲部分切除术。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 1个月、半年、1年和 5年各随访 1次 ,比较 3组术后症状 ,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 ,均有部分病例复发。术后 1~ 6个月复发者以A、B两组较多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1~ 5年 ,A、B两组复发率达 80 %~ 90 % ,复发后的症状评分与术前相同。而C组术后近期复发率低(术后 6个月为 4 76% ) ,5年后随访复发率为 2 6 1 9% ,复发者症状评分 (5 .1 8± 1 .0 7)明显低于手术前 (8.46± 1 .3 8)。结论 :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VR效果好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且手术操作简单 ,是目前治疗VR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杨立  唐梓轩  黄红星  余文兴 《西部医学》2012,24(10):1941-1942,194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急诊处置难治性鼻出血的可行性,手术适应症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34例经常规前、后鼻孔填塞或鼻内镜下填塞止血失败的患者分别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1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9例)、下鼻甲骨折内/外移术(1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例),矫正解剖畸形及鼻腔局部扩容以助明确出血部位,再局部填塞或电凝止血。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10例,下鼻道穹窿12例,中、下鼻甲后方3例,中鼻道3例,鼻中隔后份2例,蝶窦开口1例,出血部位不明3例。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止血,未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未发生严重的鼻出血。结论在难治性鼻出血处置中合理运用鼻内镜手术有利于较快明确出血部位,切实止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确诊的33例中重度OSAHS患者,电子鼻咽镜和上气道CT确定阻塞平面位于鼻和腭咽平面,均行同期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前先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周。6~12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鼾声响度及E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按照2009年OSAHS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由术前41.8次/时(25.1~63.4次/时)下降为18.2次/时(3.7~36.5次/时),最低血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分别由术前0.76(0.41~0.85)和14.0%(6.1%~28.2%)改善至0.87(0.76~0.94)和2.5%(0.1%~7.2%)。结论改良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能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扩容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度OSAHS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治疗A组(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60例和治疗B组(下鼻甲海绵组织保留并鼻腔扩容术)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嗜睡量表(ESS)评分、鼾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B组重度OSAHS患者治疗后AHI [(30.54±6.42)次/h]、SaO2[(89.86±7.18)豫]、ESS评分[(30.54±6.42)分]、鼾声评分[(4.20±2.09)分]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40.65±7.51)次/h、(79.42±8.17)豫、(40.65±7.51)分、(5.66±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7.44、0.03、3.74,P<0.05)。结论下鼻甲海绵组织保留并鼻腔扩容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手术与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 下鼻甲部分切除 筛前神经射频治疗,术后1年评定效果。结果显效115例(63.1%),有效54例(29.7%)。无效13例(7.2%),总有效率92.8%。结论鼻中隔矫正加下鼻甲部分切除加筛前神经射频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较好的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