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地区市售青术香及其它八种含马兜铃酸类中药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用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波长为390nm。结果:马兜铃酸A在0.047。0.235mg范围内(r=0.9992)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6%,RSD=2.04%。不同地区市售青木香中马兜铃总酸含量在0.145%~0.567%范围内,其中以河北安国含量最高(0.567%),重庆含量最低(0.145%);八种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在0.178%~0.717%范围内,其中以关木通含量最高(0.717%),华细辛含量最低(0.17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来测定其它含有马兜铃酸类中药材及中成药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查北细辛药材及数种中成药中的马兜铃酸A。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滋m)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 (25∶13∶1∶1,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测得马兜铃酸A最低检出量为1.8×10-4?滋g,为马兜铃酸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经济、可行的科学方法。北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细辛中特征性化学成分和马兜铃酸含量测定进行综述。方法:检索文献资料。结果:细辛中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占很大比例;马兜铃酸含量为痕量或微量。结论:为今后对细辛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查北细辛药材及数种中成药中的马兜铃酸A。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25:13:1:1,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测得马兜铃酸A最低检出量为1.8×10^-4μg,为马兜铃酸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经济、可行的科学方法。北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 相似文献
7.
北细辛全草和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北细辛全草及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及其急性毒性。方法: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 enex C18(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63:36:1),检测波长为390nm,流速1.0mL/m in,柱温35℃;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法。结果:HPLC法测定细辛中马兜铃酸A含量,线性范围为20.2~121.2ng,北细辛全草及细辛根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和98.1%;北细辛全草及根中马兜铃酸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40μg/g和45.80μg/g;北细辛全草及根1g/mL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给药,LD50不能测出,耐受量大于40g/kg。结论: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北细辛全草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高于细辛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小鼠对北细辛全草和细辛根的水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耐受倍数相当于药典规定的临床剂量的800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柴胡皂苷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35nm处测定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样品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306~0.3062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为101.44%,RSD为3.29%,不同产地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含量为0.98%~2.05%;生长年限为19个月(9月28号采集)的河南嵩县北柴胡柴胡总皂苷含量达到最大富集值,为1.78%。结论: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北柴胡药材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嵩县北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生长周期第二年的9月28号。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考察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 采用HPLC-DAD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果、叶、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I等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并以LC-MS检测细辛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I是否存在。结果 通过对30份细辛果、97份细辛叶和97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检测的结果表明:3种细辛的果中均分布较高含量的马兜铃酸I(0.095-2.200 mg ?g-1)、9-羟基马兜铃酸I(0.012-0.103 mg?g-1)、马兜铃内酰胺I(0.025-0.147 mg?g-1)和马兜铃内酰胺II(0.120-0.144 mg?g-1),未检测到马兜铃酸II;3种细辛的叶中(除了2份样品)均分布有马兜铃酸I,含量为0.010-0.140 mg?g-1,其它4种成分未检测到;HPLC法在细辛根及根茎的97份样品中均未检测到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中的任何1种,但经过灵敏度更高的LCMS检验,所测定的4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中均分布极微量的马兜铃酸I(0.4-2.4 μg?g-1)。结论 本研究通过检测大量的细辛采集样品和多省市的细辛商品,报道了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国药典》收载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情况,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细辛药用部位由“全草”修订为“根及根茎”而保证细辛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科学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细辛非挥发性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考察细辛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辛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以小鼠耳肿胀法对北细辛(根和根茎)水煎液(提取挥发油后水煎液和临床常用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炎作用的评价;以热板法对北细辛水煎液进行镇痛作用的评价;并以去肾上腺试验和纳洛酮阻断试验,探讨细辛水煎液的抗炎镇痛机制.结果:二甲苯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明显减轻炎症肿胀度,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43.20%,和63.69%,而对二甲苯所致去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无抑制作用;北细辛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均能抑制小鼠耳肿胀,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61.86%和52.56%.在热板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高、低剂量均使痛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镇痛作用在2.0 h达高峰;2.0 h各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51.27%,62.78%,60.08%和68.00%;经纳洛酮预处理后潜伏期明显缩短,北细辛水煎液未显示镇痛作用.结论:北细辛水煎液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常用水煎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北细辛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95%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与50%乙醇提取物相当.北细辛水煎液抗炎作用有肾上腺的参与,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mandshuricum愈伤组织诱导适宜条件,确定愈伤组织类型。方法以北细辛叶柄和叶片为材料,研究外植体状态、培养基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的影响,同时利用石蜡切片法探讨不同时期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果以幼期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高效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 MS+0.6 mg/L 6-BA+0.15 mg/L NAA;但幼期叶片愈伤组织发生所需时间较长。切片观察发现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结构紧密,细胞小且排列无规则,为胚性愈伤组织。结论幼期叶柄是北细辛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材料,获得的高效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将为后续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北细辛苗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集生长1周和2周的北细辛苗以及生长3个月的北细辛植株,均分成地上(茎、叶)与地下部分(根),采用HPLC-TOF-MS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以细辛脂素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鉴别。结果:从北细辛地下部分共鉴定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α-细辛醚(1),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2),9-methoxyaristolactamⅣ(3),细辛脂素(4),caulesnarinside(6)和chalcononaringenin 2’,4’-di-O-β-Dglucopyranoside(7),峰面积数值表明其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从北细辛地上部分共鉴定出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N-isobutyl-2,4,8,10-dodecatetraenamide(2),caulesauroneside(5),caulesnarinside(6)或chalcononaringenin 2’,4’-di-O-β-Dglucopyranoside(7)和peonidin 3-caffeoylgentiobioside(8)。仅在生长3个月的北细辛地下部分鉴定出了细辛脂素,其质量分数155.4μg·g~(-1)。结论:北细辛地上与地下部分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与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北细辛苗的不同生长阶段,相同部位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基本呈现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基于细辛转录组测序结果,克隆甲基丁香酚合成相关酶基因,了解相应的序列信息。方法以细辛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得到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羟基肉桂酰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等基因的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AhPAL、AhC4H、Ah4CL和AhCAD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2 157、1 278、1 623、1 071 bp,编码718、425、540、356个氨基酸。4种蛋白均具有各自的保守结构域。除Ah C4H外,AhPAL、Ah4CL和AhCAD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相应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都较高。结论对细辛甲基丁香酚合成相关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基因功能分析及甲基丁香酚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解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细辛叶柄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及器官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叶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再生芽分化及不定根诱导的最适条件,建立高效的愈伤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方法以北细辛幼嫩叶柄诱导出愈伤组织,于含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的增殖培养基中扩大培养,选取嫩绿致密的愈伤组织接种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再生芽及不定根,经驯化后移栽。结果愈伤组织增殖较适培养基为1/2 MS+0.40 mg/L 6-BA+0.10 mg/L NAA,在含0.40 mg/L 6-BA+0.05 mg/L NAA的1/2 MS培养基中再生芽分化率最高,无激素添加的1/2 MS培养基适于壮苗培养,不定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4 MS+0.25 mg/L IBA。结论确定北细辛愈伤组织增殖及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及激素水平,建立了完善的北细辛再生体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太白楤木根皮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薄层色谱法,以甲醇-氯仿-水(6.5∶3.5∶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并在105℃下加热进行鉴别.接着以香草醛-冰醋酸法显色,以屏边三七苷为对照品,在检测波长553 nm处对太白楤木总皂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紫色斑点;紫外灯(365 nm)下显相同的紫色荧光斑点.屏边三七苷在0.020 65 ~0.123 9 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0%,RSD 0.88% (n =6),太白楤木根皮中总皂苷中总皂苷含量为61.30%.结论:以太白楤木根皮总皂苷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太白楤木根皮中总皂苷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