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生脉散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鼻咽癌细胞HONE1稳定株,并接种裸鼠成瘤,实验分为对照组、药物组、放疗组、药物+放疗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及计算抑瘤率,观察药物加味生脉散的放疗增敏作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瘤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疗组及药物+放疗组的肿瘤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药物+放疗组最明显(P<0.01);MDR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单纯放疗组与药物+放疗组之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加味生脉散对鼻咽癌的放疗具有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10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mg/m的剂量,30min内静脉滴注后于1-3h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采用单纯深部X线机6MV-X线照射放疗治疗方法。结果:加用甘氨双唑钠后,鼻咽癌近期治愈率由64.0%提高到90.0%(P<0.05),甘氨双唑钠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在常规放疗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维生素C,治疗组用加味生脉散频繁啜服。结果:按口干程度评分和刺激性唾液流量,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脉散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放疗后慢性口干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利用立体定位仪将Aβ1-42全长肽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构建Aβ损伤痴呆鼠模型(即Aβ1-42模型组);同时注射Aβ42-1反序列全长肽(即Aβ42-1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PBS对照组)。造模7 d后,每组再分成2个亚组,即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组和空白组,分别以灌胃法(ig)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20 mL(20 g.kg-1)和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21 d。利用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并应用Weste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au,p-Tau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Aβ1-42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59.20±10.12)s长于Aβ42-1对照组(34.26±15.23)s和PBS对照组(32.07±9.50)s(P<0.05);Aβ1-42模型组大鼠应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给予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应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后Aβ42-1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改变不明显。此外,应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的Aβ1-42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au和p-Tau蛋白的表达水平也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提高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紫龙金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临床研究,以及增敏机制的探讨。方法:临床研究随机将鼻咽癌分为两组,放射增敏组在放疗的同期给予口服紫龙金。治疗前及放疗20GY/10f时分别予鼻咽部病理活检,行P16和cyclinD1免疫组化。结果:研究表明紫龙金癌在鼻咽癌放疗增敏效果显著,增敏组放疗结束时CR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2年生存率、2年无复发生存率、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增敏组P16有上调趋势、cyclinD1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近期疗效表明紫龙金对鼻咽癌有放射增敏作用,需进一步随访对远期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价。增敏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16上调和cyclinD1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免抑瘤方(ZMYL)对顺铂耐药卵巢癌裸鼠耐药调控基因HIF-1α、Glut1、MDR1、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顺铂耐药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DDP),联合组(DDP联合中药),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3周。定期测量瘤体最大、最小径线,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剥取瘤体计算瘤重及抑瘤率,免疫组化测定瘤体HIF-1α、Glut1的表达,定量RT-PCR测定瘤体MDR1、P-gp的表达。结果①抑瘤率:联合组抑瘤率最高,达(59.26±6.86)%,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低于顺铂组(P<0.01)。②免疫组化结果:联合组HIF-1α的表达最低(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HIF-1α的表达较顺铂组降低(P<0.01);低剂量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Glut1的表达低于顺铂组(P<0.01);中剂量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于顺铂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定量RT-PCR结果:顺铂组MDR1、P-gp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联合组以及中药各剂量组MDR1、P-gp的表达较顺铂组降低(P<0.01)。结论增免抑瘤方辅助化疗可逆转耐药卵巢癌裸鼠对顺铂的耐药性,增强其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瘤体内缺氧标记物Glut1、HIF-1α的表达,下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从缺氧介导的"药泵"耐药机制途径改善卵巢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7.
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中药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中药放疗增敏散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 3 0例 ,并与 3 0例单纯放射治疗患者做对照 ,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总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中药组淋巴结缩小 5 0 %及消退的放疗时间及次数较放射组明显缩短和减少 (P <0 0 1)且毒副反应较轻。结论 :中药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汤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的疗效,为防治鼻咽癌放疗后唾液腺损伤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方法 6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中药+放疗;对照组30例予单独放疗。治疗组中药为增液汤加味,1剂/d,自放疗开始第1天至全程结束后4周。放疗为6 MV-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鼻咽根治剂量DT 70Gy。临床症状(口干)评价标准为"RTOG/EORTC晚期放射反应评分标准(1987)",并行动态唾液分泌量测定。结果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4周后治疗组口干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刺激性唾液流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加味增液汤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状,可作为临床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干预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影响,观察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MDR1 mRNA的表达和分布,探讨难治性癫痫多药耐药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及中药复方柴贝止痫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药物干预下,观察癫痫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级别,以判定、分析药物的疗效.采刚荧光实时定量聚合敏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比较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部位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致痫组MDR1 mRNA表达含量均有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的反复发作可以诱导慢性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和皮质MDR1 mRNA的表达,中药复方柴贝止痫汤具有一定抑制MDR1药物转运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作用。方法:8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接受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或对照组仅放疗。检测两组患者鼻咽活检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放疗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放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VD、VEGF、sICAM-1、sVCAM-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一胶囊对于鼻咽癌患者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脉姜黄散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 6,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讨论其增敏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照射组、生脉姜黄散组、生脉姜黄散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其中生脉姜黄散组和生脉姜黄散联合照射组按照药物高、低剂量(12.87,4.29 g·kg-1)各分为2个亚组。经处理后各组隔日测量移植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和抑瘤率。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K6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DK6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肿瘤生长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与照射组比较,生脉姜黄散(12.87 g·kg-1)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4.94%,64.9%。与照射组比较,生脉姜黄散(12.87 g·kg-1)联合照射组、顺铂联合照射组CDK6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生脉姜黄散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6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广西产何首乌中大黄素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溶媒组、大黄素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大黄素联合放射治疗组,其中大黄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按照药物高、低剂量各分为两个亚组。经处理后各组隔日测量移植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生长延缓天数,利用增敏系数评价大黄素的放射增敏作用, 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计算核分裂率。结果 单纯照射组肿瘤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延缓时间为4.28 d;高、低剂量大黄素联合放疗组较其他实验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和单纯照射组相比,肿瘤生长延缓时间分别为6.90和6.77 d(P<0.05)。高、低剂量大黄素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的增敏值分别为1.612和1.601。高、低两个剂量大黄素联合放射治疗组的核分裂率分别是(3.80±0.45)%和(3.43±0.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黄素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小陷胸汤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75只,分为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右腋下接种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荷瘤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右腋下皮下注射。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小陷胸汤低、高浓度组及顺铂组,各15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无菌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1次/d +蒸馏水5 ml/kg,灌胃,1次/d; 加味小陷胸汤低、高浓度组分别予以无菌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1次/d +8 mg/ml、16 mg/ml加味小陷胸汤药液5 ml/kg,灌胃,1次/d; 顺铂组予以0.4 mg/ml顺铂溶液5 ml/kg,腹腔注射,1次/d +蒸馏水5 ml/kg,灌胃,1次/d。所有小鼠均连续给药14 d。对小鼠肿瘤体积、瘤重和生长抑制率、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肿瘤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瘤重较低,肿瘤组织NF-κB、Bcl-2表达水平较低,且加味小陷胸汤低浓度组>加味小陷胸汤高浓度组和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较高,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较高,肿瘤组织Bax、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且加味小陷胸汤低浓度组<加味小陷胸汤高浓度组和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剂量依赖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导赤散合清胃散化裁治疗鼻咽癌放疗中鼻咽出血及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放疗中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导赤散、清胃散化裁水煎口服。观察放疗中患者鼻咽出血、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结果:鼻咽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50.00%,对照组为7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观察组为70.O%,对照组为9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赤散合清胃散化裁可降低鼻咽癌放疗中鼻咽出血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加味四君固本汤对皮下成瘤裸鼠的影响。方法:使用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在裸鼠皮下接种成瘤,随机分成对照组,易瑞沙(Iressa)治疗组(100 mg·kg-1·d-1),中药治疗组(加味四君固本汤0.10 g·kg-1·d-1),加味四君固本汤和Iressa联合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裸鼠生存质量,并采用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肿瘤中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质与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5.75%、35.22%和8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治疗期间裸鼠的运动量、饮食、体重等指标,显示联合用药组裸鼠的生存质量优于西药组。Western Blot与RT-PCR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相关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3组。结论:加味四君固本汤与Iressa联合用药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Iressa组。加味四君固本汤能提高裸鼠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E2体内逆转肝癌多药耐药(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Balb/c-nude小鼠腋下接种HepG2和HepG2/ADM细胞分别建立肝癌敏感株动物模型和肝癌MDR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ADM模型组,索拉菲尼组[30 mg·kg-1,灌胃(ig)],HepG2/ADM+PAE2[静脉注射(iv)]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HepG2/ADM+PAE2ig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脱脂膏组(200 mg·kg-1,ig),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组(200 mg·kg-1,ig),每2日测量1次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并记录,末次给药后,次日取裸鼠肿瘤组织,记录瘤质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美洲大蠊多肽PAE2对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蛋白激酶C(PKC),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DR基因1(MDR1)及MDR相关蛋白1(MRP1)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另同时设置口服和静脉2种给药组别以研究美洲大蠊PAE2的基本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裸小鼠体质量方面,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裸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经各药物治疗后,体质量有一定回升,但仍然不及正常裸小鼠。抑瘤作用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多肽PAE2iv组中剂量组抑瘤效果最好(P<0.05),口服给药组抑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无明显抑瘤作用,脱脂膏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P<0.05)。MDR相关蛋白和酶方面,美洲大蠊多肽PAE2在体内对MDR相关的蛋白和酶均有一定影响,主要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LRP,BCRP表达和不同程度影响上述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内药物外排,从而促进肿瘤凋亡,且作用优于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和脱脂膏。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E2可能通过影响介导MDR的相关蛋白和酶的表达,减少药物外排,促进细胞内药物累积、细胞凋亡,从而发挥逆转HepG2/ADM细胞Balb/c-nude小鼠移植瘤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贝母素乙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MDR),增强化疗药物对胃癌多药耐药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胃癌耐药SGC7901/VCR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ip给药,每2天给药1次,共给药6次。治疗期间观察裸鼠体质量,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治疗后移植瘤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移植瘤体积小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称取移植瘤的质量,联合用药组移植瘤质量和抑瘤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P-gp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 贝母素乙可以增强胃癌耐药细胞移植瘤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能够显著抑制胃癌耐药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中P-gp表达和升高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考察加味佛手散及其不同药物组合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肝细胞形态的影响。大鼠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制备肝微粒体,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HP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考察各受试组肝脏P450酶活性,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加味佛手散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川芎嗪组、川芎嗪+延胡索乙素组CYP1A2,CYP2C9,CYP2D6,CYP2E1,CYP3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组CYP1A2,CYP2D6,CYP2E1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组CYP3A4的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阿魏酸和川芎嗪组肝细胞形态正常,延胡索乙素组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排列紊乱,边缘模糊,细胞核大小不均,炎细胞浸润。阿魏酸+延胡索乙素、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加味佛手散组有炎细胞浸润,但病理变化程度明显较延胡索乙素组轻微,其中加味佛手散组最轻。研究结果表明加味佛手散对大鼠肝脏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川芎嗪可能是加味佛手散对CYP1A2产生诱导作用的效应物质。配伍阿魏酸、川芎嗪后可降低延胡索乙素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