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婴幼儿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到2011年收集的60例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报告从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75%;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引起皮肤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95%。结论重视合理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68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住院时间、治疗药物名称、过敏史等);用药情况(是否首次用药、使用时间、频次、剂量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对有关因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8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46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三的是参麦(13.64%),丹参(12.71%),喜炎平(11.36%),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的年龄(OR=1.861,95%CI:1.803~1.920)、不合理用药(OR=2.751,95%CI:2.735~2.767)和有药物过敏史(OR=2.077,95%CI:2.009~2.148)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2019年英德市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患者的年龄、不合理用药、药物过敏史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使用中,应规范用药,加强用药管理,尽可能减少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心脑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对策。方法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别、不良反应常见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心脑血管药物合理应用对策。结果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肝功能异常,占比为23.33%(105/450);其次为肾功能异常,占比为19.56%(88/450);呼吸困难占比为16.67%(75/450)。不良反应药品支持度分析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是三大最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药物,药品支持度分别为13.7%、11.4%、10.5%。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种类分析显示, 1种、2种、3种、4种、>4种用药的患者分别为18例(4.00%)、21例(4.67%)、36例(8.00%)、85例(18.89%)、290例(64.44%),分析发现多药联合应用更易引发不良反应,且联合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易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及呼吸困难,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增强药物治疗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合理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并且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患者45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用药种类、用药方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5例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患者,55.5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皮肤及附件上;17.78%发生在消化系统;13.33%发生在神经系统。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引发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31例患者,占68.89%。从高到低引发不良反应的前四位药物分别是抗生素(28.89%),消化系统类药物(17.78%),神经系统类药物(15.56%),抗肿瘤类药物(13.3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工作,做到合理安全用药,最大程度降低药物不良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童患者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年龄、用法用量、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7.73%,97.73%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44例不良反应中有10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时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无适应证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严格规范药物贮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126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药物安全性依据。方法:对1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26例药物不良反应,男占46.83%、女占53.17%,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者所占比例最高(56.35%),其次为中药制剂(18.25%);由静脉注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80.16%),肌内注射次之(5.56%);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4.2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5.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宣传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使用艾博韦泰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为临床药物警戒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及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住院并使用艾博韦泰治疗的AIDS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艾博韦泰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转归等.结果 共纳入99例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头孢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使用头孢类药物治疗的5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药物类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及所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2例患者中,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使用人数最多;57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97例(19.96%),其中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55岁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54.64%;在不同的给药途径中,经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为49.48%,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结论:头孢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故临床上应合理用药,并在用药过程加强药学监护,以最大程度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临床资料,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给药途径与药物使用类别,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占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处理措施、效果。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2.5±8.7)岁;生殖泌尿系统疾病11例,胃肠道疾病10例;轻度不良反应12例、中度不良反应8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300例患者中口服给药128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静脉给药172例,发生不良反应15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最少,依诺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最多。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42.9%)、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例(28.6%)、变态反应4例(19.0%)、肝脏毒性2例(9.5%)。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61.9%,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也随之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后,21例患者中停药观察6例,占比28.57%;给予抗过敏药物8例,占比38.10%;给予解热药物7例,占比33.33%。不良反应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治愈。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但是仍需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监管,降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德  田静 《中国药业》2011,20(1):45-4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汇总100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60岁以上患者33例;涉及药物45种;单一用药38例,联合用药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8%;皮肤及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2年我院临床上报的156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建立Excel表格,分别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处置等项目并作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中女性89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56.7±1.75)岁。ADR共涉及3种药物,左氧氟沙星88例(56.4%),其中严重ADR12例,莫西沙星58例(37.2%),其中严重ADR12例,环丙沙星10例(6.4%),无严重ADR。临床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应加强该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采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治疗的120例感染和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种类。结果:该组患者中有12例(10.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15例次,占12.5%,其中主要为胃肠反应、变态反应及局部疼痛。结论: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1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11例不良反应患者女性较男性稍多,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患者中15岁以下的占8例,与其余年龄段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原发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不良反应出现在15~45min者占8例,与<15min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全身反应(6例),皮肤及附件损害(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2例)。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15岁以下患者中,不良反应时间多出现在用药后30min左右,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全身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及心血管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4.
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以及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全面收集我院从2004年5月-2007年3月,应用桂哌齐特完整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500例,男328例,女172例,年龄平均61.4岁。不良反应报告12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4%。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桂哌齐特注射液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情况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的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中药制剂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1.68%);活血类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54.34%);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给药(75.14%)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其中静脉给药后30 min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结论:重视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国内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方法:检索2009-2011年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文献,筛选后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后共得到15篇文献,均为人群大批量接种H1N1流感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文献。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2~36.0%,全身不良反应率在0.00~22.10%之间,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00~19.10%。不良反应多出现于接种后7天之内,3~5d内多可消退;少数不良反应持续超过10d。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属轻度不良反应,少数归为中度,仅2篇文献报告有4例重度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转归良好。结论:文献分析结果本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多数持续时间短、症状较轻,提示甲型H1N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上应重视该流感疫苗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对不同的人群关注其反应特点,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不良反应。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Naranjo法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处理方法、临床转归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42例患者中15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结论:伏立康唑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较多,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谨慎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8.
90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分布及导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取2012年 2~5月我院肺科医院全部出院病例1 000例,对使用了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病例的年龄和性别、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 器官等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病例 90 例,男 56 例,女 34例,出现不良反应时间最短的为1 h,最迟的为31 d;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泌尿、肝胆、神经、皮肤及其附件、消化、血液等 8个系统,多发不良反应包括高尿酸血症、药物肝炎、药物性皮炎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规范治疗结核病,减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失败,提高用药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收集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2013年5月。结果:纳入RCT临床文献40篇,试验组2 592例,对照组2 314例。试验组有6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有10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62,95%CI=0.412~0.767。24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62,95%CI=0.46~0.8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亚组分析,RR=0.70,95%CI=0.50~0.97。提示连花清瘟制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对照组。结论:连花清瘟制剂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在不同疾病用药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临床科室自发呈报的268例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8例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人比例最大,占59.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36%;以头孢菌素类ADR比例最高,占53.7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7.76%。结论:应高度重视抗菌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