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解毒方对CAPD患者HMGB-I的影响,说明益肾化瘀解毒方对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4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口服中药益肾化瘀解毒方治疗,每天2次;对照组1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不予口服中药治疗。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各检查记录1次,检测血清HMGB-I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体内血清HMGB-I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3个月、6个月后患者血清HMGB-I水平与观察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服药治疗时间延长显著性意义更加明显。结论:益肾化瘀解毒方能明显降低CAP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显效因子HMGB-I的含量,可作为预防和治疗CAPD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益肾化瘀降浊方对腹膜透析肾衰竭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例初次进行腹膜透析且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血脉瘀滞证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行腹膜透析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益肾化瘀降浊方,每4周为1个疗程,共服6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Smad2水平变化,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中医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BUN、SCr、TGF-β_1、Smad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综合疗效和中医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7%(26/30),对照组分别为66.7%(20/30)和63.3%(19/30),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肾化瘀降浊方可通过降低血清TGF-β_1、Smad2水平延缓腹膜透析患者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李静  薛中柱  朱峰 《新中医》2023,55(11):188-193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联合健脾益肾方对脾肾阳虚证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 患者肾小球滤过 率(eGFR)、残余肾功能(RRF) 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6 例接受CAPD 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 组各53 例。2 组均在CAPD 基础上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健 脾益肾方口服,观察组另取中脘、神阙和关元3 个穴位分别以艾条温灸30 min,疗程均为6 个月。比较2 组临 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GFR、RRF 及微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 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前,2 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等中医证 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尿素清除率(Kt/V)、总肌酐清除率(TC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Kt/V、TCCr 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Kt/V、TCCr 无明显变化(P> 0.05),且观察组Kt/V、TCCr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24 h 尿量、eGFR、RRF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尿量、eGFR、RRF 及对照组24 h 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 组eGFR、RRF 降低(P<0.05),且观察组eGFR、RRF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C-反应蛋 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 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温 灸联合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肾阳虚证CAPD 患者,可促进症状缓解并增强疗效,同时还有利于提升透析充分性, 减轻肾功能损害并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肝衰竭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角度,阐明解毒化瘀Ⅱ方对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影响.方法:8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Ⅱ方口服;对照组40例,在西医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30ml、Bid、口服.以60天作为疗程及疗效评价的终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60天各检测及记录1次AFP.结果:治疗组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5.
束永兵  文艳 《陕西中医》2021,(4):486-488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尿毒症腹膜透析的疗效及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前者采用常规基础的西医治疗与腹膜透析,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在治疗结束时记录患者的腹膜透析情况;组间、组内比较残余肾功能、残余尿量、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瘀祛痰方。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hs-CRP及E-选择素水平,抑制动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RF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组30例患者服用益肾解毒法,对照组30例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两组患者服药1个月,服药前、后都检测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SCr、CCr、TNF-α、IL-6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UN、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解毒法能有效改善CRF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方对腹膜透析大鼠内质网应激通路IRE1α-XBP1和微炎症状态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其防治微炎症状态诱导腹膜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5组,每组15只,即健脾益气方高剂量组、健脾益气方低剂量组、奥美沙坦酯组、空白组、模型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联合腹腔注射4. 25%腹透液复制腹膜透析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开始给药,1次/d,连用30 d。光镜观察腹膜组织结构,测量腹膜致密层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微炎症标志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IRE1α-XBP1标志蛋白GRP78、p IRE1α、XBP1s和腹膜间皮细胞损伤标志分子α-SMA及E-cadherin表达。结果:健脾益气方高剂量组、健脾益气方低剂量组、奥美沙坦酯组、模型组大鼠腹膜致密层厚度,血清IL-6、TNF-α炎症因子含量,GRP78、p IRE1α、XBP1s和α-SM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 0. 05),E-cadherin水平则低于正常组(P 0. 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方高剂量组、健脾益气方低剂量组和奥美沙坦酯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 0. 05),E-cadherin水平则显著升高(P 0. 05);健脾益气方高剂量组优于奥美沙坦酯组(P 0. 05)。结论:健脾益气方能有效防治PD微炎症状态诱导的PMC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腹膜间皮细胞内质网应激IRE1α-XBP1通路,激活其适应性保护作用,以减轻微炎症状态导致腹膜间皮细胞EMT改变。其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60-156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7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丹参组、川芎嗪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各组分别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粉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照组不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周期为15天。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川芎嗪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治疗后PA、RB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丹参组治疗后PA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灯盏花素组、丹参组和川芎嗪组的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灯盏花素组和川芎嗪组的PA、RB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丹参组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具有较好改善作用,其中以灯盏花素作用最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化瘀方对于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衰竭(分期属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不全失代偿期)脾肾两虚证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及CD8^+、CD4^+、CD4^+/CD8^+等T淋巴亚群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hs-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则仅有TNF-α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8^+、CD4^+、CD4^+/CD8^+水平均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则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脾肾两虚型肾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肾颗粒协同抗生素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9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6例)、益生菌组(17例)和中药组(16例)。所有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益生菌组加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3次/日);中药组加服扶肾颗粒(2袋/次,2次/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1年。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肾功能、营养状态,评价肠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并评估1年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复发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腹膜炎均明显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其他组(P<0.05);中药组和益生菌组肠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钾平稳,尿素氮(BUN)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较治疗前上升(P<0.05)。中药组腹膜炎1年复发率[6.7%(1/15)]明显低于对照组[33.3%(5/15)]和益生菌组[18.8%(3/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78例脓毒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通过鼻饲给予扶正解毒化瘀颗粒(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川芎、生黄芪等)2剂/d,连续10 d。分别测定0、1、3、7、10 d时患者血清PCT和血浆CRP水平。结果 2组患者入院治疗3 d观察组PCT值及3、7 d观察组的CRP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7、10 d观察组的PCT值及10 d观察组的CR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可以有效降低脓毒性心肌病患者PCT和血浆CRP的水平,其机制或与抗炎、调节免疫力、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HMBG1水平影响。方法:收集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达那唑胶囊400~800mg,每日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膈下逐瘀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高迁移率族蛋白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较高(P<0.05)。治疗后两两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血清孕酮以及泌乳素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血清孕酮以及泌乳素水平较低(P<0.05)。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较低(P<0.05)。两组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下调HMBG1水平,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各40例,另外选取4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连续治疗半年后,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前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间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治疗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透析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而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TNF-α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抑制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体内微炎症状态,显著降低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其中腹膜透析方法在降低hs-CRP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益肾解毒化瘀汤治疗,对照组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解毒化瘀汤能保护肾功能,延缓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速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105例患者按WHO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10年以上,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中,男7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6岁(56~74岁),肾功能不全分为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分别为86例和19例。  相似文献   

17.
18.
刘继红 《江西中医药》2009,40(12):38-39
目的:探讨肾衰合剂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治疗的脾肾气(阳)虚型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干预期间其他的治疗药物和透析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衰合剂,连用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血浆炎症因子的检测,并进行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的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GB)和血浆白蛋白(ALB)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GB和ALB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血浆ha-CRP、IL-6和TNF-α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IL-6和TNF-α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更明显。结论:肾衰合剂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瘀毒内阻型脓毒血症患者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瘀毒内阻型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患者56例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基础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解毒化瘀方口服。比较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感染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APACHEI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0/28)(P<0.05)。结论:解毒化瘀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对保护心肌及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中药复方——清肝方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从mRNA水平探讨其抗ALF的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肝方组,每组再以36,96 h 2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 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96 h后观察大鼠的生存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变化,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对照,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肝方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 h;log-rank检验提示清肝方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HMGB1 RNA/β-actin值均显著降低(0.006±0.003,0.067±0.033,0.112±0.027 vs 0.245±0.153,均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T,AST,TBiL和血浆PT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1.84±0.13,2.85±0.20 vs 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复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肝方可有效改善D-GalN诱导的大鼠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降低死亡率,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HMBG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