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本文报导64株人源空肠弯曲菌与40株鸡源空肠弯曲菌对人胚肠上皮细胞和小鸡肠上皮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证明两种细胞都可做粘附试验的研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人株与鸡株对人胚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则人株显著高于鸡株,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空肠弯曲菌存在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差别,与上海医大卫生微生物教研室报告结果相似,这对研究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疾病防治有重要价值。本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优点,目前国内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HeLa细胞为模型,研究体外空肠弯曲菌粘附作用的最佳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菌-细胞相互作用的最佳条件是:细菌在42℃培养24小时;细菌-细胞在37℃共同孵育4小时;细菌悬液的浓度为1×10~9CFU/ml。加热、抗血清抑制试验表明:细菌细胞外膜中某些不耐热的成分在细菌粘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十种中草药对空肠弯曲菌的粘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发现盐酸黄连紊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粘附抑制作用;大黄、火炭母、白花蛇舌草、黄柏,对多数实验菌株有粘附抑制作用;柴胡、金银花、鱼腥草、黄芪仅对少数实验菌株有粘附抑制作用;而橄榄则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无粘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空弯菌CJ-S_(131)抗血清和甲醛处理的菌苗分别免疫小鼠,活菌攻击后,以体内CFU法研究该菌在免疫小鼠体内的粘附和定居。用特异性抗血清、IgG之Fab段、热敏抗原抗血清(ALAS)被动免疫小鼠后,该菌在小鼠肠内的粘附和定居均受到显著的抑制;而耐热抗原的抗血清(ASAS)则无显著抑制效果。主动免疫小鼠抗该菌粘附和定居的能力和肠粘膜免疫功能强弱有关。一次免疫组肠固有膜内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FC)较加强免疫组少,故加强免疫组抗空弯菌CJ-S_(131)粘附和定居的能力较强,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本文结果表明,CFU/g能较客观地反映粘膜免疫状态,因此,体内CFU法可作为估价粘膜免疫功能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属弯曲菌属,近年来证实它可对人类致病,故受到重视,弯曲菌属从1984年分为三个种。即胎儿弯曲菌、唾液弯曲菌和粪弯曲菌。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胎儿弯曲菌,胎儿弯曲菌又包括三个亚种,即胎儿亚种、肠道亚种、空肠亚种,空肠亚种是人类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简称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均能引起肠炎,而生物学特性相似,故合称为空肠-结肠弯曲菌性肠  相似文献   

6.
幽门弯曲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cimens were made by preparing the ultrathin sections after negative staining and ruthenium red staining. 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hape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dis (Cp) and C. jejuni (Cj) were similar, but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their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Cp had one to five sheathed flagella at one end with bulbous tips. Cj had only one unsheathed flagellum on each end without a bulbous tip. The cell body of C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j. A layer of thick and dense delicate filament-like substance wa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body of Cp in the ultrathin sections with ruthenium red staining, in the case of Cj only a little of such a substance could be noted.  相似文献   

7.
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The invasiveness and heat-labile enterotoxin of 11 human strains of C. jejuni were detected in NIH mice inoculated with the C. jejuni strains; the methods of plate immunological hemolysin test and SPA-coagglutination test were employed. Ten strains of the bacteria invaded the intestine; 7 strains (45.46%) were positive in SPA-coagglutination test; and 4 (36.36%) produced enterotoxin. C. jejuni in Chengdu area possess multiple pathogenicity, e.g invasiveness and heat-labile enterotoxin, but we did not find defin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resource of strains.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研究了13株空肠/结肠弯曲菌对HeLa细胞的粘附和侵袭作用。结果表明;13株细菌均能粘附到HeLa细胞表面,其中8株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细菌粘附作用比4 株动物株强。电镜研究证实:细菌能粘附并穿入到HeLa细胞内,引起细胞病变。细菌的鞭毛在粘附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采用玻片凝集和被动血凝法,对150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分型比较,其分型率分别为97.3%和92.7%,两法符合率为68.7%。证明弯曲菌存在耐热和不耐热两种特异的分型抗原。同时还发现,有些菌株,耐热抗原相同,不耐热抗原不同;而另一些菌株不耐热抗原相同,耐热抗原不同。鉴于两法分型率相似,玻片法快速、简便、经济和有一定的实用性,故认为是一种弯曲菌分型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从206份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空肠弯曲杆菌19株,阳性率为9.2%。其中,生物1型11株;生物3型8株。证明湿热、酒精、新洁尔灭、来苏、碘酊、龙胆紫均对此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低温可延长空肠弯曲杆菌的生存时间;微需氧环境对本菌生存期无影响。检查了8名患儿对空肠弯曲杆菌感染的抗体反应,发现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显著升高,证实了此菌对HeLa细胞的侵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足样伸出捕捉细菌,细菌被包裹在M细胞胞质内的吞噬泡中,转运并释放到中央腔内的淋巴细胞之间,偶见被淋巴细胞吞噬。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应用霍乱肠毒素(CT)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抗血清.对3株空肠弯曲菌的粗制肠毒素进行中和试验,观察其是否能中和这些肠毒素使CHO 细胞伸长的活性,以评价空肠弯曲菌肠毒素(CJT)和霍乱肠毒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肠毒素促使CHO 细胞由圆形变为梭形的活性,可因CT 或LT 抗血清的预处理而消失,从而进一步证明空肠弯曲菌中某些菌株可产生霍乱样肠毒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 ELISA 方法,对苏州市学龄前儿童弯曲菌感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抗弯曲菌特异性 IgG 抗体阳性率为54.6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2岁组阳性率为22.22%,2~岁组为59.38%,显著高于<2岁组(P<0.001);4~岁组阳性率为72.5%,较2~岁组为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似乎具有稳定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本调查还表明,<2~5岁组 IgG 抗体水平低,2~岁组达较高水平,此后呈下降趋势。说明<2岁组对弯曲菌感染的免疫力弱,预防重点应放在该年龄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空肠弯曲菌肠炎传播因素,对35例细菌培养确诊的指示病例采用多重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结果提示,吃鸡很可能是其重要传播因素;虽然家庭成员有共同吃鸡因素,但由于个体易感性差异和感染剂量不同,并不都会发病。此外,饮牛奶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0.5%甲醛化空肠弯曲菌(简称空弯菌)菌苗经口免疫昆明小鼠,共两次。于第二次免疫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处死各组小鼠,取空肠、回肠和结肠中段行冰冻切片,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肠固有膜内的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用直接法检测三类(IgA、IgM、IgG)抗体形成细胞。结果提示:甲醛化空弯菌菌苗确能引起较强的肠粘膜免疫应答,固有膜内可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尤以第12天~15天为甚,且以IgA类抗体形成细胞的升高为主,IgG及IgM类抗体形成细胞亦有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通过时间-效应关系研究,探讨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CJ(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致敏的自身免疫病模型小鼠(CJ小鼠)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模型组(model group,M)、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 group,MC)以及5个时相给药组(30 min、1 h1、.5 h、2 h、3 h),共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空肠弯曲菌免疫小鼠制备自身免疫病模型。从造模第15 d起,开始以大补阴丸(汤)(0.4g生药饮片/ml)给不同时相用药组小鼠灌胃,连续用药10 d。并分别于第10次给药后30 min1、h、1.5 h、2 h3、h取血,分离血清;同时也分别取N组、MC组血,分离血清。继之处死小鼠,称量脾,计算脾指数。将上述血清与M组小鼠的脾细胞体外培养,检测DBYW含药血清对T、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绘出时-效关系变化曲线。结果大补阴丸(汤)在1~1.5 h时相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CJ小鼠的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CJ小鼠体内异常升高的ds-DNA、ss-DNA抗体水平和脾指数,改善其因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肝肾病理损害。结论大补阴丸(汤)含药血清对异常免疫机能状态下的T、B淋巴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在1~1.5 h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对苏州地区空肠弯曲菌(CT)肠炎在不同季节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自1983年1月~1984年12月,每月中旬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00份,二年共采集2398份标本,共检出CT387株,总分离率为16.14%,其中郊县分离率为19.68%,市区为12.7%。调查表明苏州地区全年均有发病,冬季明显低于其它季节(10.3%),而春、夏、秋三季(19.7%,17.7%,16.8%)检出率相似。郊区各月份检出率明显高于市区,市区春季高于其它季节,但总的季节性分布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