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均符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植入了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其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脏侧静脉或侧后静脉.结果: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由NYHA分级Ⅳ级提高至Ⅱ~Ⅲ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19.5%,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6.5%,二尖瓣反流减轻;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双心室三腔同步起搏对某些有适应证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常丽  周丽  尤蕴  苏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39-4442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6个月NYHA从术前(3.40±0.50)级改善为术后(2.30±0.60)级,QRS时限从(144.68±16.40)1]ms降至(100.02±14.76)ms,LVEF(%)从(33.18±5.60)提高至(41.8±7.45),6min步行距离从(305.40±30.30)m提高至(406.20±70.5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4.562,6.728,10.426;P〈0.01);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重视出院后跟踪随访等都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吴明 《新医学》2001,32(7):389-390
1引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难治性心脏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全世界估计有2250万CHF患者而且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晚期CHF的5年病死率高达50%,心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CHF已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药物治疗CHF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药的应用已使CHF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对晚期心功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预后仍较差。心脏移植治疗是治疗晚期CHF的最佳方法,但供体的…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6例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治疗中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配合;治疗后加强起搏器囊袋局部和全身情况的观察与护理,重视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真做好出院指导、院外随访.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1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良好的护理是取得上述效果的重要保证,特别要做好术前的评估、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心电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随访指导.护理工作应配合电生理医生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结果更优化.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及治疗难题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脏起搏作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附加手段,日渐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就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进展作一简要叙述。l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改变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等。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l)左房充盈受限,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检查时可见E峰增高而A峰降低。在一些严重的患者,当心房收缩时,尽管压力波与心房收缩相一致,但无前向血流,一些患者甚至根本探查不到…  相似文献   

6.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菁  杨志芳 《上海护理》2008,8(4):71-7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原发性心脏损害引起心排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常为器质性心脏病终末阶段,生存期短,死亡率高。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2250万心衰患者并且以每年200万速度递增,而且在最好的医疗条件下,慢性CHF的5年病死率仍高达50%。  相似文献   

7.
双心室同步起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双心室同步起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均符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植入了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其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脏侧静脉或侧后静脉。结果: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由NYHA分级Ⅳ级提高至Ⅱ-Ⅲ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19.5%,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6.5%,二尖瓣反流减轻;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双心室三腔同步起搏对某些有适应证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在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中,发现可植入的理想的左室电极心脏靶静脉并不多见,静脉狭窄常成为影响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并最终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国外研究发现运用球囊扩张技术可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置入靶血管,从而克服血管狭窄对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障碍,拓宽双心室起搏治疗的适应证,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科于2004年4月对1例高血压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患者实施了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及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及术后护理进行综述,提出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彦红 《天津护理》2010,18(3):169-170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传统治疗为药物治疗。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口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5年病死率可高达50%。  相似文献   

11.
付晓红 《护理研究》2010,24(9):2270-2271
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及术后护理进行综述,提出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例在我院植入双心室起搏器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QOL、LVEF值、6 min步行距离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由222.50±31.52 m提升为361.25±22.43 m,术前、术后相比P<0.05;LVEF值由(24.50±4.50)%提升为(34.50±8.30)%,P<0.05;QOL由68.50±6.20降至28.75±5.62,P<0.05;体力尺度由29.75±3.54降至12.00±3.76,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巫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788-2789
慢性心力衰竭因常伴有肺循环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发展的终末阶段.CHF主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SCD).临床研究证实,对于CHF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住院率,并能减少因进行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此期患者尽管通过内科治疗,仍然生活质量差、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据报道男性患者5年病死率62%,女性为42%[1].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HF的临床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心内科自2001年4月以来采用三腔起搏器治疗8例CHF患者.现就此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准备,治疗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16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均获成功,随访3~12月,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心室起搏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存活率低。由于双心室同步起搏纠正了因室内传导延迟导致的左室充盈时间缩短,收缩不同步,以及二尖瓣返流,从而改善了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双心室同步起搏技术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疗效不佳的CHF患者新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我科自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双心室起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为59.8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6例…  相似文献   

17.
徐菁  许艳 《上海护理》2013,13(2):42-4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同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原发性心脏损害引起心排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此期患者尽管通过内科治疗,仍然生活质量差,生存期短且病死率高。据报道,男性患者5年病死率62%,女性为42%[2]。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原发性心肌损害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常为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生存期短,病死率高。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2250万心衰患者,并且以每年200万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9.
心室舒张功能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传骧 《临床荟萃》1992,7(10):443-444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脏血管疾病中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社会问题。充血性心力衰竭本身不是一个病,而是各种不同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所出现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一名词的概念比较含糊不清,似很难用简单的词句来说明这个概念。传统的概念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输送足够的血液到周围组织以适应代谢需要的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李靖  袁义强 《临床医学》2000,20(9):12-13
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即使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亦难以改变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近来,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初步结果,现将我院完成1例该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