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血清中丙戊酸(VPA)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剂量及疗效关系.方法:程序升温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结果:丙戊酸在20~3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相对回收率96%以上,日内RSD<4.3%,日间RSD<7.6%.23例癫痫患儿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中13例患儿剂量(20.8±3.8)mg·kg-1·d-1,血药浓度为(53.8±19.1)mg·L-1;10例患儿剂量(32.6±2.6)mg·kg-1·d-1,血药浓度为(65.3±27.8)mg·L-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体液中丙戊酸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宜采用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抗癫痫药物常用剂量与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不同抗癫痫药物常用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几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服用丙戊酸钠的常用剂量,有53%病例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50~100 mg*L-1),42%的病例低于50 mg*L-1,5%的病例高于100 mg*L-1; 服用卡马西平的常用剂量,有61%病例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 (4~12 mg*L-1), 35%病例低于4 mg*L-1,4%病例高于12 mg*L-1;服用苯妥英钠的常用剂量,仅有29%病例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10~20 mg*L-1),63%的病例低于10 mg*L-1,8%的病例高于20 mg*L-1.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的常用剂量与有效血药浓度有较好的关系;苯妥英钠的常用剂量与有效血药浓度的关系较差.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中丙戊酸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样用正戊烷提取,以环己烷羧酸为内标,d-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2:28),检测波长为266 nm,流速1.2 mL·min.结果:血清中丙戊酸钠线性范围为15~200mg·L-1,平均回收率为101.0%,日内、日间RSD<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缓释片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探讨其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 mg·L-1的患者其癫痫症状控制较好,低于 50 mg·L-1者癫痫症状控制较差,超过 100 mg·L-1则容易出现副作用.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相对平稳,但仍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进行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梁国安  姚桂飞 《海峡药学》2013,25(2):248-250
目的通过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收集98例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50mg.L-1、在50~100mg.L-1治疗窗内和高于100mg.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28.57%,56.12%和15.31%,血药浓度在不同年龄组及合并不同用药组间相差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丙戊酸钠在患儿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治疗对提高疗效和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颖  刘莹珍  宋彧  周国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48-3350
目的 探讨78例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78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值,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8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窗(50~100 mg/L)内的有55例,占总监测次数的70.0%,临床总有效率90.9%,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8%;浓度低于50 mg/L的患者共21例,占总监测例次的27.0%,临床总有效率61.9%,不良反应发生率9.5%;浓度高于100 mg/L的患者共2例,占总监测例次的3.0%,临床有效率5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春兰  方会慧  夏泉  许杜娟  周农 《安徽医药》2011,15(11):1352-135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血清用环己烷提取,以环已烷羧酸为内标,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2∶18);检测波长为24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血清中丙戊酸钠线性范围为12.5~150mg.L-1,平均回收率98.74%,日内RSD<5%。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环己烷羧酸为内标,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00 mm,5 μm)为分析柱;甲醇-水(79: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用柱前衍生RP-HPLC法对10 066例次癫痫患儿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内标环己烷羧酸和丙戊酸钠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 min、8.1 min,丙戊酸钠浓度在13.6~326.4 μg/mL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峰面积比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最小可定量浓度为13.6 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5.0%~105.0%,日内日间RSD均<10%.10066例次癫痫惠儿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内的共5 100例次,占50.7%;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μg/mL)共4 313例次,占42.8%;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 μg/mL)的共653例次,占6.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监测;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个体差异较大,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量-效关系,为临床癫痫患儿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的273例癫痫患儿血清丙戊酸浓度及其使用的丙戊酸钠剂量。结果:要达到相似的血清丙戊酸浓度,不同年龄组的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给药剂量有差异,1~3岁患儿所需的剂量最大。服用相似剂量不同剂型的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平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溶液剂和普通片剂。血清丙戊酸浓度与按体表面积计算的日剂量相关性优于按体质量计算的日剂量。结论:血清丙戊酸浓度与剂量相关性差,个体差异大,临床上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并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丙戊酸血浆浓度监测结果,探索癫患者的用药状况。方法调查某院1999~2008年12 009例癫患者使用丙戊酸后血浆浓度监测数据,并按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从10 a统计数据看,丙戊酸血浆浓度监测数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成酸血药浓度在50~100 mg.L-1为48.6%,血药浓度<50 mg.L-1为46.0%,血药浓度>100 mg.L-1为5.4%;自2006年以来,<3岁癫患者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血药浓度不在有效浓度范围的比有较高。结论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尤其是对<3岁患儿的血药浓度监测、深化合理用药方案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腹膜透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正确使用丙戊酸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与非透析伴癫痫患者各10例,静推丙戊酸钠30mg/(kg·24h),于第3d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腹透析液中丙戊酸浓度,比较两组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及治疗效果,计算每日腹透液丙戊酸钠排出量。结果两组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均达标(65.23±10.11)mg/L·(68.37±11.24)mg/L,癫痫症状均控制,两组结果无差异。每日腹透液排出丙戊酸钠(20.3±5.8)mg/d,占输注量的(2.0±0.5)%。结论腹膜透析排泄丙戊酸钠量较小,不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丙戊酸钠不须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血药浓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稳态期血药浓度。方法 :30例患各种类型癫痫的儿童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8.2±s 2 .4a)服丙戊酸钠缓释片 ,剂量为 2 3.8± 2 .9mg/(kg·d) ,qn。治疗d 10 ,服药后 12h和 2 4h(下次服药前 )采血标本 ,用TDx方法测定血清丙戊酸浓度。疗效随访期为 11± 3mo。结果 :稳态期 ,服药后 12h和 2 4h血丙戊酸浓度分别为 10 5± 16mg/L及 68± 13mg/L ,波动指数 (FI)为 0 .4 1。发作控制率为77% ,显效率为 2 0 %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服用 1次治疗儿童癫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剂量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癫痫儿童按体重口服相应剂量(10-20mg·kg-1·d-1)德巴金糖浆,3-5天后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及偏相关分析结果.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体重与口服剂量,体重与年龄,年龄与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70、0.45(P<0.001).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也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P<0.01).偏相关分析发现剂量、体重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5(P<0.001)、0.30(P<0.05).结论 样本研究发现2岁以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剂量、体重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临床用药需考虑剂量、体重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丙戊酸钠(VPA)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剂量、合用药物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在2 002例次儿童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1 185例(59.19%),<50μg.mL-1 538例(26.87%),>100μg.mL-1 279例(13.94%);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年龄密切相关,其他抗癫痫药可能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43例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2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占总例次的68.5%,而有6例次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未能控制癫痫症状,13例次出现毒性反应.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浓度有102例次,占31.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的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各因素的关系,寻找最佳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病例资料,选取419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当血药浓度为50~110 mg/L时,控制率为47.4%~63.8%,疗效与血药浓度呈低度相关;当浓度高于110 mg/L时,控制率下降。不良反应在各阶段浓度范围内均有发生,随着浓度增加,发生率逐渐增加。缓释剂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口服液组及普通片组。各年龄组血药浓度:0~3岁组平均53.3 mg/L(略低),60岁组64.9 mg/L(略高),各年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生理、病理、不良反应、剂型及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2例次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次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50~100 mg/L)内,占总例次数的51.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的63例次,占总例次数的38.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mg/L)的1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监测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患者基本情况、剂型、用法用量等特点的关系,为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价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平均值高于达标浓度,日剂量、合用碳青霉烯类和肝药酶诱导剂是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情况的相关因素。不同剂型的达标率虽无显著差异,但缓释片、注射剂的达标率明显高于普通片剂。肝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患者的达标率为51.11 %,明显高于重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100 mg·L-1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血药浓度< 50 mg·L-1组和50 ~ 100 mg·L-1组。结论 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药师应根据相关风险因素给出剂量调整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钠为第一线广谱抗癫痫药,但药物半衰期较短,特别是儿童半衰期更短(6~9h),需每日多次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只需服用1次,其在健康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丙戊酸钠缓释片单剂服用后达峰时间为6.6h,长期服用时达峰为7~9h,稳态期(服药后10天)服药后12h内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以后缓慢下降。我们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30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体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游离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丙戊酸钠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定为癫痫的82例患者,采用雅培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其稳态血药浓度和游离浓度,并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1.71%,显效、有效和无效组相比,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游离浓度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游离浓度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丙戊酸钠游离浓度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50~100、>100 mg/L组,随着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升高,游离浓度也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者体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游离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关系密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