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组病例的随访,了解临床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可疑病变的发展变化情况,以期正确把握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材料和方法:对21例病例进行随访,该组病例首次CT检查提示骶髂关节正常或可疑。平均随访时间为2.38年。结果:经过长时间的随访发现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稳定,CT表现也无明显变化。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应慎重,盲目诊断会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2.
对25例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尤其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意义优于X线。  相似文献   

3.
冷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37-4239
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分别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诊断为0级、I级、Ⅱ级病变与CT扫描对比,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为56.25%、45.1%、44.74%;Ⅲ级跟Ⅵ级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偏差较小,诊断符合率均为81.82%;其中共有49例关节提高了诊断级别;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中,X线优于CT扫描(P0.05);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中,CT扫描优于X线(P0.05)。CT扫描诊断敏感性较X线高,在AS早期诊断中,CT扫描具有比X线检查更高的诊断价值,非早期两者诊断价值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85-1387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Ⅰ级、Ⅱ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侵蚀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更好,优势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采用螺旋 CT 和 MRI 影像检测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CT 影像 I 级诊断率为27.5%,显著低于 MRI 影像 I 级诊断率(42.5%),差异有显著性(χ2=3.96,P <0.05);影像0、II、III、IV 级诊断率与 MRI 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CT 和 MRI 均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二者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但 MRI 更适合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骨皮质局限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梁柳琴  杨岫岩 《新医学》2005,36(3):179-181
1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近年来,国内外在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上均有不少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靳军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2):102-102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了的常见疾病。本病多见男性,男女之比在9~14:1之间。病变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造成脊柱关节骨性强直。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好发年龄16~30岁,以16~25岁发病年龄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实施CT、MRI医学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变程度(0、I、II、III、IV级),并对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CT、MRI检查II级及以上病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敏感性(32.61%)显著高于CT(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异常检出率显示CT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相较于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MRI可以对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以及骨髓水肿的改变更好的显示,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骶髂关节(SIJ)CT表现,评价CT诊断AS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①SIJ早期(CTⅠ~Ⅱ级)表现为关节面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②中期(CTⅢ级);骶髂关节面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气体影;为临床进展期。③晚期(CTⅣ级)为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桂及骶髂关节病变为特征的风湿性疾病,早期诊治及治疗中的恰当护理是控制病情,减少畸形发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患者采取CT与MRI诊断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关节病变的检出情况上,CT检出骨质硬化、骨质侵蚀、关节腔隙改变、骨髓水肿及关节面下骨质...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发作时,可产生颈肩、腰背强烈疼痛,四肢麻木酸胀、肌肉萎缩,身体不能伸直行走,不可平卧,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疑难顽疾,严重的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诊断治疗值得临床关注。本研究比较分析X线和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相关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6例,分析X线、CT与MRI检查三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在0级AS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方面,MRI高于CT和X线诊断(P<0.05);Ⅰ~Ⅱ级CT、MRI分级检出率高于X线(P<0.05);Ⅲ、Ⅳ级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的欠光滑与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检出率高于X线(P<0.05);CT、MRI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和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欠光滑、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以及AS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2-3664
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纳入85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上均有差异(P0.05);MRI在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上与CT有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在0~Ⅱ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Ⅱ级中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以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诊断效果,其中MRI诊断率最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焕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88-4689
收集我院2005-2011年经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桂炎(AS)骶髂关节炎患者8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7例.女13例,年龄14~62(平均25)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和活动受限80例,臀部疼痛45例,低热33例.HLA-B27阳性80例,血沉增快60例.病程为1个月~13 a,平均28个月.  相似文献   

18.
刘源  王庆文  肖壮伟  陈肃标  曾庆馀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72-5174,F007
背景:影像学方法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的检查手段,CT导引技术可为A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补救手段,目的:评估CT导引经皮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及关节内注射技术在A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设计:非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本实验在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完成。实验选取盆部标本3具(标本组)、汕头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研究室患者18例(AS组)和拟诊早期AS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uSpA)患者10例(uspA组)。在CT导引下,经臀部皮肤作骶髂关节穿刺,28例患者并作滑膜部活检和注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穿刺的部位和成功率、标本阳性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盆部标本穿刺到位率67%(4/6),28例患者穿刺到位率96%(54/56)。穿刺层面距骶髂关节下缘(1.69&;#177;0.63)cm。活检标本获取率88%(46/54),病理检查阳性率92%(22/24)。AS组和uSpA组患者的骶髂关节见炎症改变。关节内注射治疗近期有效率79%(22/28)。全组病例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结论:CT是骶髂关节穿刺有效、安全的导引手段;穿刺平面以骶髂关节中、下1/3交界处为宜。对uSpA患者作骶髂关节活检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骶髂关节内注射是AS和uSpA全身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分辨力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0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HRCT检查资料。结果180例患者按HRCT表现分为5期。包括:0级1例(0.56%);Ⅰ级38例(21.11%);Ⅱ级41例(22.78%);Ⅲ级91例(50.56%);Ⅳ级9例(5.00%)。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4例,0级1例,Ⅰ级38例。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及X线片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