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丙溴磷等农药混配对家兔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3个混配农药染毒组,1个单剂农药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选用丙溴磷、溴氰菊酯和灭多威3种农药以不同的剂量和种类进行混配,经皮肤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后7d、14d、21d对各组分别进行神经-肌电图描记,记录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等指标,并测定各组血清ChE活力.结果各组血清Ch E活力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和单剂农药染毒组比较,在染毒的不同时间,混配农药染毒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同时远端潜伏时、近端潜伏时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混配农药引起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变早于胆碱酯酶活力的抑制,这对混配农药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混配农药对小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批,每批80只,雌雄不拘.每批小鼠又随机分为1个单剂染毒组(丙溴磷染毒组),2个混配农药组(丙溴磷与氰戊菊酯染毒组、丙溴磷与灭多威染毒组),1个对照组;混配农药组及单剂染毒组分别分为高、中、低3个染毒剂量组.染毒2 h后,第1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第2批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葡萄糖(BS)、尿素氮(BUN)和乳酸(LD)浓度及肌酸激酶(CK)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小鼠BS浓度显著下降(P<0.05),BUN和LD浓度显著升高(P<0.01),CK活力显著增高(P<0.01),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混配农药可降低小鼠运动能力并导致其抗疲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丙溴磷染毒组、丙溴磷与氰戊菊酯混配染毒组、丙溴磷与灭多威混配染毒组和对照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3种染毒剂量进行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24 h后进行小鼠跳台试验.结果丙溴磷染毒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的高、中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首次错误潜伏时分别为(64.90±36.32)次、(6.10±3.60)s、(119.52±55.94)s,(86.90±32.16)次、(5.00±2.09)s、(66.20±37.98)s;(74.20±27.88)次、(2.90±1.45)s、(86.90±31.12)s,(103.10±32.75)次、(2.10±1.29)s、(60.50±39.83)s;(76.40±35.28)次、(3.60±1.96)s、(101.30±38.74)s,(156.30±70.57)次、(1.60±0.97)s、(56.80±31.57)s.与对照组比较,丙溴磷染毒组中的高、中剂量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高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明显增加(P <0.05,P <0.01)、首次错误潜伏时明显缩短(P <0.01).结论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能降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中丙溴磷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丙溴磷染毒组、丙溴磷与氰戊菊酯混配染毒组、丙溴磷与灭多威混配染毒组和对照组。3个染毒组分别给予3种染毒剂量进行染毒,于染毒前和染毒24h后进行小鼠跳台试验。结果丙溴磷染毒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的高、中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首次错误潜伏时分别为(64.90±36.32)次、(6.10±3.60)s、(119.52±55.94)s,(86.90±32.16)次、(5.00±2.09)s、(66.20±37.98)s;(74.20±27.88)次、(2.90±1.45)s、(86.90±31.12)s,(103.10±32.75)次、(2.10±1.29)s、(60.50±39.83)s;(76.40±35.28)次、(3.60±1.96)s、(101.30±38.74)s,(156.30±70.57)次、(1.60±0.97)s、(56.80±31.57)s。与对照组比较,丙溴磷染毒组中的高、中剂量组与2个混配农药染毒组高剂量组跳台试验受电击次数、电击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首次错误潜伏时明显缩短(P<0.01)。结论丙溴磷及其混配农药能降低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中丙溴磷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染铅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铅接触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丹麦产Neuromatic-2000C型神经一肌电描记仪,对家兔染毒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染毒前比较,P1、P2、N1波潜伏时明显延长(P〈0.05),P1N1间期未见显著改变。感觉神经潜伏时、传导速度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传导速度也明显减慢(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电生理改变及评价指标。方法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病例组Ⅰ和病例组Ⅱ.应用keypoint神经肌电描记仪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时、动作电位波幅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波幅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之间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MCV、SCV、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时等多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腓神经变化最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上、下肢多条周围神经MCV、SCV、动作电位波幅和远端潜伏时的全面检测和评价,以便及早发现周围神经病变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Zhao FQ  Zhang PX  Jiang B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43-1047
目的证实周围神经横截面不对等修复时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效应。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A、B、C、D、E5组。A、B、C3组将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A组近端保留完整断端与远端坐骨神经用甲壳质套管留置2mm间隙套接,B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腓总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胫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C组在近端5mm处将坐骨神经中的胫神经束结扎切断,将腓总神经神经束与远端坐骨神经套接;D、E两组将胫神经在分叉处远端5mm组将胫神经切断;D组结扎切断2/3近端纤维,将剩余神经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E组将全部近端纤维与远端胫神经进行甲壳质套管套接。1、2、4、12周后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电生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周后电生理检查发现,各组诱发出的最大波幅下面积B、C两组小于A组(均P〈0.05),D组小于E组(P〈0.05)。A组与B、C组之间,D、E组之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近。锇酸染色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各组远端均大于近端:A组远端比近端增加34.4%,B组增加39.6%,C组增加80.4%,D组增加101.1%,E组增加48.9%(P〈0.05)。结论在周围神经桥接后,远端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大于近端,存在神经纤维数量的放大;同源的神经桥接的放大效应大于非同源的神经。临床上较细神经修复远端粗大神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烯酰胺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分别以20 mg/kg和40 mg/kg丙烯酰胺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周3次,共染毒10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和步态变化,并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传导潜伏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丙烯酰胺染毒大鼠的体重增长缓慢,高剂量染毒组大鼠8周后出现体重负增长。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分别在8周、4周出现周围神经病特有的异常步态,到10周时异常步态加重,其神经行为评分值分别为2.00±0.00和4.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染毒3周大鼠开始出现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和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至10周时,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降低15.13%和33.06%,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延长17.41%和5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腹腔注射能导致大鼠的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可诱导大鼠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9.
凿岩振动作业对工人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金矿凿岩作业对工人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丹麦产DANTICNeuromatic 2 0 0 0C型或DANTICKeypoint神经肌电图仪 ,进行左侧手臂体感诱发电位及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 白指组与接振组相比 ,感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2 0 、P2 5波均有延长的趋势 ,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15波未见显著性差异 ;白指组与接振组的感觉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 (P <0 .0 1) ,潜伏时未见显著性差异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变化 (P <0 .0 1)。结论 凿岩作业对工人神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外周末梢神经系统方面。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竭病人5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16例,并按肌酐水平将慢性肾衰竭病人分成3组,通过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并探讨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与慢性肾衰组比较,除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肾衰不同阶段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正中神经、胫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对照组与慢性肾衰期组、尿毒症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胫神经F波指标在对照组、慢性肾衰早期组、慢性肾衰组与尿毒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在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呈负相关;正中神经各项指标、胫神经各项指标与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神经传导各项指标有的与病程有关,有的与血尿酸、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镁、磷和红细胞数有关。结论 预计慢性肾衰竭病人,特别在尿毒症病人中,最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下肢F波的指标是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敏感的指标。推测甲状旁腺素的潴留可能是引起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转归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访1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1年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检查指标包括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及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患者的左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值均<0.05),右侧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提高(P< 0.05),右侧胫神经末端潜伏期相对缩短(P<0.05),双侧上肢正中神经SEP的N9及N13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0.05,0.01),N9的波幅明显提高(P值均<0.05);四肢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和中枢传导时间(N13-N20)均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过程具有神经长度依赖性特点,随访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期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正中神经SEP的N9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SEP在感觉恢复评估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mL,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神志清醒时间、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88.1%(37/42)高于对照组的69.0%(29/42)(P0.0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恢复期患者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按中毒程度,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恢复期患者分为A组(轻度中毒者)、B组(中度中毒者)和C组(重度中毒者)。对各组进行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BAEP),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SSEP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组的P15波以及B组、C组的各波潜伏时均明显延长(P<0.05,P<0.01)。BAEP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BAEP各波潜伏时除A组的Ⅰ波外,各组各波潜伏时均显著延长(P<0.05,P<0.01),峰间潜伏时除A组的Ⅰ-Ⅲ波外,各组各峰间潜伏时均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处在恢复期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诱发电位仍有异常,这种异常可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勇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82-1283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和对照组(采用VitBllOOmg肌注+国产甲钴胺l000l~g入液静点)。,比较临床症状体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CV、S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延缓神经损伤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己烷灌胃大鼠的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为复制正己烷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大鼠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正己烷行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132,527,2 109 mg/kg,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胃,1次/d,每周5 d,共染毒18周。在染毒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和步态变化,并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检测各实验组大鼠尾神经AB两点间远端潜伏期DL(AB),AC两点间远端潜伏期DL(AC)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正己烷染毒大鼠的体重随染毒时间呈进行性下降。神经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随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毒大鼠出现周围神经病特有的异常步态,到染毒18周时各实验组大鼠异常步态加重,其神经行为评分值分别为2.00±0.00,2.60±0.52和2.90±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电生理指标显示,第12周染毒大鼠出现尾神经传导潜伏期(DL)增加和MCV降低。到第18周,高剂量组大鼠尾神经远端潜伏期明显增加而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DL(AB)和DL(AC)分别增加了65.39%(P<0.01)和79.90%(P<0.01),而MCV则降低了39.50%(P<0.01)。结论通过消化道慢性暴露正己烷能导致大鼠的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异常变化,正己烷灌胃可诱导大鼠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在药物起效时间、阿托品化时间方面较对照组长,在用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有机磷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抗氧化能力、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影响。方法 2012年6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毒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解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及PDW)及红细胞参数(MCV、MCHC、RDW及HC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55%)(P=0.02);观察组治疗后1 d、3 d及一周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PCT、PLT及P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MCHC、MCV及R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混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与有机磷农药混配后,通过不同途径对人的作用机制、中毒量及中毒程度,寻求有效解毒方法。方法对59例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急性中毒患者中毒时、2、3 d血生化指标、胆碱酯酶(CHE)、血浆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变化等临床指标变化。血清经丙酮萃取后,用火焰光度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混合农药含量。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CHE活性测定、CRP与A-PACHEⅡ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机磷农药与阿维菌素混配后,毒性呈相加作用。CHE活性测定、CRP与APACHEⅡ评分可帮助临床判断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解农药毒性,可作为评估混配农药中毒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